周水欣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買東西的宗旨是:性價比要合適。所謂性價比就是價格要和東西的品質(zhì)及使用價值相對等。那么當(dāng)然,在打折的時候,是商品性價比最合適的時候。喜歡,擺在頭等位置——然后,假如喜歡,但性價比不合適,那么就舍棄。一度,我覺得這樣的消費是理性、成熟的消費。
有幾次,與設(shè)計師女友出門。她帶我到一些趣致的小店游走。看到好玩的東西,我拿不定主意,會問她:“這個怎么樣?”她多半會回我:“你喜歡嗎?喜歡就好?!蔽倚南掳迪?,我喜歡的東西很多,也不能都買啊。她在低頭注視一個水滴——孔雀藍冰裂紋的瓷質(zhì)文房四寶。很少見這樣材質(zhì)的水滴,造型也很美,流暢而貼合手心,但價格甚高。她毫不猶豫掏錢買下。我說:“好貴?!彼f:“喜歡的東西啊。”我也看中一個瓷質(zhì)的硯臺,瘦長別致,但覺得好貴,沒有下手。
每個打折季,是我出動的大好時機??吹皆?jīng)喜歡的東西減價了,會喜滋滋地買下。有時折扣厲害,一不小心就買多了,囤著,劃算啊。當(dāng)然,有些很喜歡的,沒能留到打折季就已經(jīng)賣光了。
久而久之,我家里有許多性價比合適的物品。隨著時間推移,物品越來越多,塞不下了,每次收拾都會淘汰很多。這些東西也曾經(jīng)喜歡過——性價比合適的時候買的。也談不上特別喜愛,舍棄就舍棄了。而女友家很有味道,物品都是她精挑細選的,非常喜歡才帶回來,廝守在一起,相看兩不厭。又加上價格不菲,也很當(dāng)心地使用,漸漸有了與她的家和她的人合而為一的妥帖感。很多東西,大約可以陪伴一輩子吧。
我開始修正我的一些觀念,例如這個性價比。隨著時光飛逝,漸漸明白,很多事與物,貴精不貴多。朋友情趣相合,幾個就夠,在于投契不在數(shù)量。物品也是一樣。我們來這個世界走一遭,秉承的只有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真諦。陪伴在身邊的,都應(yīng)該是最愛的。那些可有可無的,其性價比再好,也不必理會。少而精才是精髓。
關(guān)于性價比,當(dāng)然喜歡是排第一位的。關(guān)注性價比的,那一定是因為囊中羞澀。不是出不起,是錢還有更要緊的去處。所以,挑到的都是退而求其次的:挺喜歡,價位合適,用得到,來年丟掉也不可惜。
現(xiàn)在的我,時間與空間都非常寶貴,不該再走中庸路線。喜歡和不喜歡的界限已經(jīng)很明確,不再是似是而非的那個生命時期了,精力要用在值得的事情和值得的人身上。所以,性價比不再主打,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亦舒說起自己的窘迫時光,房間里無暖氣,買不起貂皮大衣,總得把經(jīng)濟先搞上去,否則年齡大了恐要吃苦。深以為是。只有經(jīng)濟與人格均獨立,才能不再將性價比放在首要考慮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