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中白
泗州人很相信卜筮術。泗州城西北約八十里路有一小山村叫梅村,村里道觀住一位老道,有人說道人高齡七十,也有人猜老者年近九十,更有人傳說其年齡已過百歲。但凡找過老道看過相的人,見其面紅無須,黑發(fā)如童,都不相信他是一位百歲老人。
大家尊稱老者為玄麥道長,都知他指物可測,隨便道來即成讖,十分精準。
玄麥逢三、六、九的日子才給人看相。每次相面,玄麥都會閉上眼睛為來者把脈,把完脈,才看相,看一個,準一個。曾有人不相信,找玄麥把脈,卻讓其為兒子預測禍福。玄麥微笑點頭,把完那人脈說,恭喜令郎考中科舉之喜。那人將信將疑,回家,三天后,果真?zhèn)鱽硐矆?,兒子考中了進士。
把父親的脈,測中兒子命運。消息一傳開,找玄麥占卦的人更多了。關于玄麥算卦神驗的故事很多,下面這個就是發(fā)生在梅村里的真實事情。
梅村有一后生叫陳西,長相英俊,頗有才氣,可是卻喜歡賭博和嫖妓。陳西進入太學,取得了貢生資格。開考前,陳西心中沒有把握,就找玄麥算卦。玄麥給陳西看相后說:“這次大考你會考得第一名?!闭f完后,還寫下了“今年狀元是陳西”的大字條帖在墻上。
算命后,陳西得意洋洋,忘乎所以,又去聚眾賭博。手氣好,一天就贏得了好幾萬。猛玩了兩天后,想到考學的事,心里不踏實。于是又去看相。玄麥一見陳西,十分惋惜:“哎呀!你的氣色怎么變了?看來你的狀元是當不成了。上次我寫下了你當狀元的大字條,這將會毀掉我多年的好名聲啊?!标愇鲉査麨槭裁磧纱蜗嗝娴慕Y果前后不一致呢,玄麥答:“相面首先要觀察頭部的天庭位置,這個部位光明潤澤就必然諸事順利。而你今天這個部位枯燥暗黑,莫非你這兩天干過什么謀人錢財?shù)氖虑?,使命運變差些了呢?”陳西便將賭博贏錢的事告訴了他,然后又問:“如果我將所贏的錢全部退還給人家,還能補救嗎?”玄麥說:“你既然已經做了謀人錢財?shù)氖?,當狀元還是沒有希望了,但如果你能將錢全數(shù)退還掉,那么你還能考中甲科,不過名次會在五名之下?!?/p>
陳西返回后,將錢全數(shù)退還給了人家。科考開榜,陳西果然排在甲科第六名。
泗州知府白一品聽說玄麥是個神算子,就有心試試他的神算功夫,將燕卵、蜂窩、和蜘蛛放在密盒內,讓玄麥用卦算是什么東西。玄麥一算說:“第一物,孕含生氣而對待變化,依附于宇堂之上,雌雄可辨認,翅翼能舒展,這是燕子卵;第二物,倒懸在家室之中,門戶密集繁多,內藏精氣而育毒素,到秋季而發(fā)生變化,這是蜂窩;第三物,長足不停地移動,口吐長絲而織成網,利用網來捕食,在黃昏的時刻最為有利,這是蜘蛛?!笨匆娦溚扑愕萌绱藴蚀_,在座的人都嘖嘖稱奇。
白一品平日也喜歡研學《易經》,就誠心留玄麥在府衙小住,與他共同談論《易經》的義旨。并讓玄麥給他作一卦,看看他在泗州干知府的官運如何,玄麥聽后笑而不語。白一品又問:“我昨夜夢見有幾十只青蠅飛來,落在鼻子上,趕它也不肯飛走,是什么意思呢?”玄麥這才開口說:“道義的好壞報應,不是卜筮所能表明的。現(xiàn)在您的位置像山岳一樣穩(wěn)重,威勢像雷電一樣,而很少有人懷念您的德行,畏懼您威勢的人卻很多。這恐怕不是小心翼翼,多福的仁義之人。又有鼻子是在艮位,這是人頭上中間的山峰,高而不危險,用以長久保守住尊貴?,F(xiàn)在青蠅又臭又令人厭惡,卻聚集在鼻子上。地位高的人會顛覆,輕佻豪強的人會滅亡,不能不想一想盈滿則虧,盛極則衰的道理。由于這個原因,山在地中間叫作謙卦,雷在天上叫作壯卦;謙卦就該減去多的去增加少的,壯卦就該不做非禮的事。沒有減損自己卻不發(fā)揚光大,行為非禮卻不受傷,不敗亡的。”
白知府聽完,臉色由紅到白,忙懇請玄麥指點迷津,看能否幫他度過此劫。
玄麥輕微一笑說:“您研讀易經時,常想一想孔子講彖象的意義,您微服走訪,要多聽一聽泗州百姓的心聲,這樣你辦案做事心會泰然,青蠅何愁不被驅走呢?”
聽了這話,白一品的那張白臉才慢慢變紅,舒展好看起來。
送走玄麥,白一品穿上布衣走出府衙,穿行于鬧市,游走在鄉(xiāng)間,一個多月私訪,哪村水災最重,哪里百姓最需要麥子救助,白一品一一記在心中?;氐礁?,他親自拿筆修改師爺送報上來的各地下發(fā)的救濟糧斤數(shù),并到各地現(xiàn)場督辦災糧發(fā)放。
三萬擔麥子全部如實發(fā)放到受災老百姓手中,泗州百姓無不拍手夸好。就在這時,卻傳來白知府被關押受審,原來泗州有人上告白一品私自截留救濟糧。
聽到這一消息,玄麥微閉眼睛笑道:“此公禍去運來也!”
果然七天后,白一品無罪釋放,還得到皇上封賞,官升一品。虛驚一場的白一品想到當初和玄麥的談話,就前往梅村拜謝,可道觀空無一人。
梅村人告訴他說,玄麥早在三天前就知道知府大人會來,只留下一張紙條,便云游天下去了。
知府打開紙條只見上寫:恭謹勤儉,責己則嚴,責人則寬,體恤民情,官運自通。
白一品向道觀拜了三拜,將那白紙黑字小心疊好放進貼身衣袋,他又聽到了玄麥在笑談《易經》的聲音。
選自《小小說·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