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招生形勢越來越嚴峻,而且面臨中職、高職就業(yè)的激烈競爭。學校、招生辦及每位教職員工絞盡腦汁,動用各種社會關系、花費大量人力物力招生,而后續(xù)更重要的工作則是如何留住學生,這也是中職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每位教職員工義不容辭的職責。
關鍵詞:中職教育 學生流失 了解 尊重 關愛 溝通 人才
一、善于了解,利于疏導
中職學生是特殊的學生群體,是一個優(yōu)點與缺點并存的青年群體。他們有思想但不成熟,有主見但容易偏激,有彷徨更具希望,有懶惰更有活力,有優(yōu)點但存在不足。
筆者所在班級,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居住地比較偏僻,多數為留守生,或父母年邁在家,或單親,或父母均不在世,家境多較貧困。他們希望早日找到掙錢多、環(huán)境好的體面工作,走出農村、獨立生活,為家庭分憂解難。因此他們更容易迷茫于學業(yè)與就業(yè)之間,既想有高一些的文憑,又想盡快掙錢獨立。他們希望下廠頂崗實習,因為這樣能夠有一點收入;每到寒假暑假,他們并不是像城市的同齡人一樣在家享受放松,而是出去打工、掙學費,即使在家的日子,也是幫助家里干農活。
每個學生都有他們自己的個性、習慣、脾氣、愛好。譬如:班里何同學,有思想,有較強的號召力,但心態(tài)浮躁;林同學,善于學習、樂于助人,但母親因病去世,有很多心結;傅同學,性格乖巧,有些羞怯;陸同學,聰明但說話直爽,容易得罪人;楊同學,積極主動,有良好的溝通能力;黎同學,父母均不在世,體弱易病,但堅強努力;譚同學,言語不多,但善良寬容;李同學,學習認真有繪畫的天賦,但因單親家庭性格比較內向;何同學,靈活,熱心公務,但性格急躁,有些偏激跋扈,易傷同學自尊;韋同學,厭學、出口成“臟”,易傷害他人;李同學,情感迷茫、經常請假,困惑而不想上學等等。只有詳細地了解了每個人,才有利于疏導。
二、有效溝通,引導向上
90后的學生,更多需要的是“關愛、理解、鼓勵”。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利用課間、晚自習、課余時間,與學生聊天談心,下宿舍查看他們的生活起居狀況,或加入他們的課外活動,幫助學生適應中職學校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調整心態(tài)、建立信心、激發(fā)興趣、完善自己,體會成功的愉悅。
1.多關心學生的身體,噓寒問暖,讓學生在學校感受到家的溫暖
比如傅同學有胃病,老師便親自帶她去看病,為她買飯;黎同學患感冒,課間老師就去宿舍看望她,幫助打開水,陪她打針;馮同學的腳扭傷,老師組織同學們輪流攙扶幫助治療。中秋節(jié),全班只有張同學因其父母在外打工,不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在確認此事后,老師便買了月餅和水果看望他,讓他不至于太想家。另外在學生生日時,老師想著發(fā)個短信,祝福生日快樂等等。
2.多關注學生的興趣點,讓學生和老師有共同話題,視學校為樂園
比如,李同學喜歡畫畫,老師就在上課時,讓他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請他上講臺幫助畫老師需要展示的示意圖,既讓他體驗到成就感,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大家的學習興趣。
男同學喜歡打籃球,比賽時教師就組織女同學當拉拉隊,還親自出錢給隊員買飲料,為他們拍照、攝像并發(fā)在QQ群里,既給他們留下了美好的紀念,又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教師組織學生參加學校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能夠拓展和深化課堂教學,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很好地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和選擇能力有著重要的價值。同時,在活動中加強對學生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教育學生怎樣待人接物,怎樣與人友好往來,和諧相處,化解學生之間,尤其是女生之間的矛盾。讓學生“會心平氣和地說話,會恭敬謙讓地說話,會自我批評地說話,會得理且饒人地說話”。
3.掌握學生的思想精神狀況,及時安撫引導,讓學生對校園更留戀
比如,林同學,因母親身患癌癥,并在第一學期期末病逝,她經常愁眉不展、心事重重。為此,老師經常對她進行開導,告訴她母親希望看見陽光堅強的孩子,所以自己要做得更好,讓母親放心,同時老師為她解決一些生活的難題,將免學費的政策向她傾斜,避免因母親去世面臨退學。老師盡力挽留,并幫助她申請長假。李同學,情感迷茫,有一段時間經常請假,原來是在下廠實習期間結交了女朋友。老師便多次對他進行情感疏導,讓他分清感情與學業(yè)的輕重緩急。韋同學,一直厭學,老師需要不斷化解他退學的念頭,苦口婆心地講學歷對就業(yè)的幫助。何同學,在第一次下廠實習時就產生了不想繼續(xù)學業(yè)、立刻在廠里就業(yè)的想法,并在第二學期期末萌生了外出應聘工作的想法。因為這位學生對老師非常信任,每次有事都會征求老師的意見。老師就與他分析學歷與成功的關系,讓他不要輕易放棄學業(yè)。何同學,在學習的同時,還兼職在校外做推銷,有時會影響學習;而且該生性格急躁,與父母、同學關系不夠融洽,老師除了多次與他推心置腹地交談外,還利用他靈活熱心的優(yōu)點,推選他擔任團支部書記,讓他為班里出一分力量,并因此約束自己、完善自己。
總之,教師針對每位同學不同的特征,循循善誘、贊揚鼓勵以及適當批評,使學生得到尊重、感受到關懷、認識到不足,從而更加自信、自愛、自強,既形成教育管理上的良性循環(huán),又使學生將學校視為樂園。
4.重視家長的作用
教師要積極與家長溝通聯系,宣傳國家的資助政策,宣傳就讀中職學校的好處等,要讓家長配合班主任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家長支持和鼓勵學生上中職學校學習專業(yè)技能知識,為學生營造安心學習的氛圍。
三、以生為本,樹立科學的人才觀
技工學校的學生都經過中考、高考的洗禮,大多是中考、高考的落榜者,他們無法實現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對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情緒相對低落。
為了讓他們擺脫低人一等的陰影,教師要幫助他們找出自己的長處、自己的優(yōu)勢,讓學生了解國內外職業(yè)技術教育的發(fā)展狀況,了解社會的發(fā)展趨勢,了解當前社會對中等技能人才的需求。讓學生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道理。讓他們知道社會需要研究型人才,也需要技能型人才;社會上有首席科學家、首席工程師,如今工廠也有首席員工、首席技師,社會的進步將改變人們對人才的認識,從而幫助學生重拾自信,揚起理想之帆。
在教學過程中,除教材知識外,教師還要盡可能豐富學生的專業(yè)及行業(yè)知識。對于所學專業(yè),無論是制糖,還是造紙,在我國及廣西都是支柱性產業(yè),有許多企業(yè)在新建或改建擴建中,急需人才,而學校的制糖、造紙專業(yè)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示范性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是不愁沒有工作的。
同時讓學生知道,學校培養(yǎng)的不只是學習某一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做人的能力、再學習能力、抗挫折能力。即便學生畢業(yè)后不愿投身原來所學的行業(yè),也可以憑借自己的學歷、憑借做人的能力、再學習的能力、抗挫折能力,從容地就業(yè)。
四、結語
職校的班主任要在提高學生道德上的自辨能力、文化上的自學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體魄上的自健能力上下工夫;更要激發(fā)他們自尊、自愛、自強的意識,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現實,讓學生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樹立堅定的人生目標、堅持學業(yè)不輕言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