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151-01
教學目標:
熟練反比例函數的圖像與性質,能靈活運用于解題。
教學重點:
對第九章基礎知識的鞏固,與查缺補漏,靈活運用所學解決相關題目。
教學難點:
對知識的運用方法進行分類歸納。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讓學生回家提前完成《同步導學》71~72頁復習與小結,批改后確定錯誤率高的題目,進行歸類,準備分類講解。
二、錯題講評:由于錯題較多,課堂45分鐘有限,原本準備以學生問教師解答為主,但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課堂氣氛很沉悶,會的同學不愿意聽,不會的同學又聽不懂,最終受益的只有一小部分學習中上等、此題錯誤的同學。所以在講解到第9小題時臨時改由學生自己來解釋,過程如下:
第9小題:兩個反比例函數y=■和y=■在第一象限內的圖象如圖所示,點P在y=■的圖象上,PC⊥x軸于點C,交y=■的圖象于點A,PD⊥y軸于點D,交y=■的圖象于點B,當點P在y=■的圖象上運動時,以下結論:
①△ODB與△OCA的面積相等;②四邊形PAOB的面積不會發(fā)生變化;③PA與PB始終相等;④當點A是PC的中點時,點B一定是PD的中點。其中一定正確的是____。
師:給大家5分鐘思考時間,請考慮4個結論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并給出理由。(借此時間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此題圖象)
5分鐘后:
生A:因為A、B都在y=■上,根據反比例函數的幾何意義,△ODB與△OCA的面積都等于■|k|=■,所以①正確。
生B:因為P在y=■上,矩形DPCO的面積為,所以四邊形PAOB的面積=矩形DPCO的面積─△ODB與△OCA的面積和=|k|-1,因此②正確。
生C:題中沒有可以說明PA=PB的條件,因此③錯誤。
前3個結論判斷以及說理很順利,說明學生對基礎的掌握比較扎實。但是第④結論是大家當時都沒選的選項,問了幾個學生都答不出來時,又給學生考慮了約2分鐘。再次請學生來解釋。
生D:反比例函數中面積問題通常設曲線上一點的坐標。設P(x,y),則A(x, ■y),又A、B都在y=■上,橫縱坐標乘積相等,因此B(■x,y),所以B是PD的中點。
師:這是解反比例函數中面積問題的通用解法。還有沒有別的方法?
生E:連接OP,因為A是PC中點時,OA為△OPC的中線,△OPA的面積=△OAC的面積,又因為△ODB的面積=△OCA的面積,所以△OPA的面積=△ODB的面積,因為△OPA的面積=△OPB的面積,所以△OPB的面積=△ODB的面積,同高所以等底,B是PD的中點。
師:利用了“三角形中線會將三角形面積平分”這個結論進行解題。
生F(搶答):老師,還有更簡便的方法。過A作AE∥DP,過B作BF∥OD, A是PC中點時,矩形OCAE面積=■矩形DPCO的面積,因為A、B都在y=■上,矩形OCAE面積=矩形ODBF面積,所以矩形ODBF面積=■矩形DPCO的面積,即B是PD的中點。
師:生D和F的解法很巧妙,都是運用面積平分來解決問題。……
教學反思:
從生D回答開始,其他同學都自然而然的抬起頭,想聽聽還有什么不同的方法,聽后受到啟發(fā),個個躍躍欲試,一掃剛才沉悶的氣氛。我猛然發(fā)現(xiàn),我講的再多,學生聽進去的少,自己思考的也少,效果其實并不佳,反而放手讓學生自己講評,不僅個個踴躍參與,更是碰撞出許多思維的火花,得到多種巧妙地解法。一下子,學生由“局外人”變成了“主人翁”。另一方面,我一直困惑,習題課能有怎樣新穎的形式,如何上才能讓學生動起來,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讓學生自己講評不失為是一個成功的嘗試。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私處煈摳嘈艑W生自身的能力,舍得給學生思考和討論的時間,更要舍得給學生說出自己想法的時間,鼓勵學生對同一個問題積極尋求不同的思路,讓學生在求異中進一步了解事物,結果常常會令我們驚喜。讓我們來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的思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