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發(fā)生于102年前的辛亥革命,對中國的對外關系、政治體制、教育文化、風俗觀念等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是中國近代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知識點。在學習這段歷史時,要從多方面去了解辛亥革命發(fā)生的歷史意義,本課題用歷史的眼光和從歷史辯證的角度來思考分析問題,利用詳實的歷史資料與觀點,分析辛亥革命歷史意義,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逐步地去主動地學習歷史知識。
【關鍵詞】辛亥革命 中國近代教育 深刻理解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052-01
辛亥革命從1911年發(fā)生起到現在已有102年的時間了。辛亥革命的爆發(fā),推翻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也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的君主專制制度,是新的中國建立的一個重要的歷史標志,發(fā)展經濟,改革政治體制,完善教育,移風移俗等一系列的舉措,在當時,甚至到今天新中國各個歷史時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但由于當前在學術界和社會上,對辛亥革命的評價還是有一些不同的聲音,那么如何讓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和理解辛亥革命,并且用歷史和辯證的眼光,客觀、科學地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結合自己所學的內容知識,通過分析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本文圍繞以下幾個方面,用詳實的史料觀點,剖析辛亥革命歷史根源,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歷史和思考歷史,學習歷史。
一、從歷史的眼光來看辛亥革命
盡管辛亥革命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的時光,但在今天看來,辛亥革命對于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和現在國家的繁榮昌盛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和有力的推動。
(一)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推翻了清皇朝的民主主義革命具有反帝國主義的性質
清朝晚期在是帝國主義的威脅下,清政府為求自保,甚至不惜出賣國家主權,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置中國百姓與水深火熱之中,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朝政府,“中華民國”代替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治,這是辛亥革命的偉大的歷史意義。但辛亥革命并沒有能從根本上動搖和推翻地主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因此從君主到民國只是政體性質的改變,國體并沒有根本的改變,雖然辛亥革命并沒有取得完全的勝利,辛亥革命也并沒有提出反對外國帝國主義的口號,但資產階級主張推翻清朝政府,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他們實際上已經站到了反對帝國主義的立場上了,中國資產階級領導的推翻了清皇朝的民主主義革命仍具有具有反帝國主義的性質。
(二)辛亥革命并沒有實現真正的民主
辛亥革命時期資產階級在政體上大體上分為主張君主立憲和主張民主共和的兩個派別。資產階級革命派大部分主張建立民主國家,資產階級革命派為實現民主革命,要求發(fā)動下層人民群眾的力量,而實際上他們對下層人們群眾也進行了某些發(fā)動,如他們聯系哥老會等組織。但由于資產階級的階級性等弱點,使他們沒能深入到勞苦大眾的生活中進行宣傳教育,因而他們沒有充分發(fā)動也不敢充分發(fā)動群眾的力量。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但國體沒有改變,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沒有根本改變,資產階級革命派與立憲派都沒有取得政權,中國的民主和獨立都沒有解決。辛亥革命并沒有實現真正的民主。
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出任中華民國總統(tǒng),在南京建立臨時人民政府。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民主共和的思想觀念也深入人心,這標志著中國結束封建君主統(tǒng)治的歷史結束,從這點上來看,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進程。
(三)辛亥革命對教育的重視和社會風俗的改革
孫中山先生對教育非常的重視,1912年1月就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tǒng),短短幾日內就成立教育部,著手命人開始進行教育各事項。于2月22日《命教育部核辦女子蠶桑學校令》中就強調指出:“查民國新建,凡有教育,應予提倡,中國的教育不僅統(tǒng)籌全局,而且乃足以啟文明而速進化?!敝匾暯逃?,開辦學堂,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最偉大的壯舉。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但在國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對于國際上也有著極其重要作用。中華民國的建立是亞洲建立的第一個共和國,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的民族和人民翻身解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在封建統(tǒng)治的中國,男人長辮子等落后的社會風俗和觀念,約束著中國的發(fā)展。在辛亥革命以后,進行了一系列易風移俗的舉措,如換新裝,取消女子裹足,其中最顯著的一個變革,就是剪掉了中國男人留了長達兩千年的辮子等舊的風俗習慣,這不僅剪掉了對人民身體的束縛,也剪掉了對思想的束縛,對于推進歷史發(fā)展,改變社會風俗,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對新中國的教育文化促進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對于時至今天的中國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辛亥革命在經濟發(fā)展方面做出了貢獻
辛亥革命過后,孫中山先生就提出了開辦實業(yè),發(fā)展農業(yè),舉辦銀行等經濟發(fā)展的熱潮,但辛亥革命的成果維持的時間很短暫,由于沒有了政府帶動,所以說經濟的發(fā)展就成了一紙空談,但思想的引入,就是最偉大的收獲了。經濟強國,這些思想對于中國以后經濟發(fā)展起了指導作用。
二、從歷史辯證的角度來思考分析問題
中華民族數百年以來,內有清王朝的高壓統(tǒng)治,外有各大帝國主義的壓迫和掠奪,正所謂內外交困,尤其是鴉片戰(zhàn)爭以來,外界的壓力達到了極限,辛亥革命就是在此情勢下發(fā)生的,辛亥革命的爆發(fā),也是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一)尋找的態(tài)度查找辛亥革命的起因
辛亥革命為什么會爆發(fā)?不是因為歷史的偶然,而是一個長時間內所有矛盾的一次集中爆發(fā),我們要在學習的時候,一是要從矛盾的出發(fā)點尋找辛亥革命的起因;二是從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中來尋找辛亥革命的起因;三是從當時民眾的思想和生活狀況尋找辛亥革命的起因。
(二)懷疑的態(tài)度看辛亥革命的結果
在談到辛亥革命的結果時,我們不能一味地相信歷史資料上分析的結果,雖然辛亥革命從形式上來看,的確存在了很短的一段時間,明顯的失敗了。但我們從歷史研究和帶來的影響來看,辛亥革命無疑是成功的。共和制的提出和建立,社會風氣的改革,人民的覺醒,以及經濟發(fā)展,教育興國等等思想的深入,對于新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能夠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兩方面性的看待歷史問題,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思辨等學習歷史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李鐵映.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J].近代史研究,2012,(6).
[2]孫芳.辛亥革命百年研究綜述[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