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作學習既是學習方式也是學習目標,在進行合作學習前要明確分工,合理利用各種資源合作學習,開展合作學習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而不僅是獲得答案。
【關鍵詞】課堂教學 合作學習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022-01
倡導合作學習是新課程的亮點,怎樣開展合作學習,怎樣進行有效的探究,這是新課程開展以來教師談論得比較多的地方,當然可能也是困惑所在。綜合多年教學實踐,竊以為合作學習的開展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首先,要組織好合作學習的成員,這一般是從分組開始的。首先,分工完成某些任務,然后到組內交流,再到班級交流,這是經??吹降囊环N合作學習的模式。一方面,我們不要把合作學習看得太神秘、太復雜。實際上,老師站在講臺前帶著全班學生學一篇課文,圍繞一些問題討論,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小規(guī)模分組討論問題,也是合作學習;課外活動中為了探究某一個專題幾個人組織起來也是合作學習。另一方面,合作學習又是有一定程序和步驟的要求。作為學習方式,合作學習不同于一般的小組活動,目標、過程、分工、學習要求、考查都應有一定體現。另外,它既是方式也是目標。學生通過合作不僅僅學習獲得知識,更是通過學會這種能力而獲得一種生存的能力。在現代社會,誰都離不開跟別人的合作,現在講雙贏、共贏,在學生時代就要養(yǎng)成這樣的意識。
合作學習有很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選擇合作學習前,首先要看學習內容有沒有必要采用合作學習。所謂必要,就是某部分學習內容是需要共同學習來完成的,或者說,這一部分內容如果采用合作學習,要比學生每個人獨立學習效果更好,或者說有些學習任務是學生個體難以勝任的。比如要去社會調查、出黑板報、演課本劇等,一個人去做顯然不如一個團隊好。反過來,有一些學習活動更適合個體獨立完成,如構思作文,體會意境等,此時如果教師硬要讓學生合作,效果反而不佳。
其次,合作學習要精心組織。合作就是很多人組織起來共同做一件事,如果組織得好,就可以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反之,不僅沒有正確效果,還會產生副作用。比如合作修改作文,幾個人一組,誰當主持的小老師,誰負責記錄,重點修改什么,修改到什么程度,按照什么程序修改,如果事先不組織好,當然就會出現混亂無序的情況。
第三,合作學習的任務、要求要明確。不僅整個學習小組的任務要明確,小組成員各自分工也應明確。例如小組討論,教師可以這樣要求:前后相鄰的四個人為一組;一個人提出疑問,兩個負責回答,另外一個做記錄,并準備做總結發(fā)言。提問、回答、記錄、發(fā)言的同學輪流替換。這樣的合作學習要求就比較明確。當然也就更容易有效果。
分組規(guī)模和合作學習的時間可視學習任務而定。一般來說,每個討論組的人數要適中,人數過多會使一些學生失去發(fā)言機會,人數過少則不利于集思廣益;合作活動集中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以保證學生的興致,不致產生倦??;組織形式要靈活多樣,有分有合,既有小組討論,又要有大組交流;教師要把握好指導的時機,以保證合作學習的質量。教師對于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要精準和恰當,最后還要進行簡要的集中講評。
以上合作學習是以課上討論為例的,還有些合作在課外進行。課外合作的組織會遇到一些新問題,比如分工時,有人會提出要跟張三、李四一組,不跟王五一組。結果發(fā)現張三、李四湊到一塊,是強強聯(lián)合,而程度差的孩子就沒人要。這個孩子的自尊心便很受挫。有這么一個案例:一位老師讓學生組成小組,每個小組出一份手抄報紙,里面有主編,有美編,班級里的同學都組成了各自的小組。但有一個同學誰都不愿和他一組,因為這個學生平常寫錯別字特別多,大家怕跟他一組,擔心他會寫錯字,因為作品要展覽,大家怕受影響。這個學生只好去找老師。應該說這問題是很常見的,這位老師很聰明,他給了這個學生一個平臺。老師說你一個人一組,允許你的手抄報晚交一天,等他們把手抄報都掛出來以后,你到里面去挑他們的錯別字,然后把他們的錯別字一個一個講清楚,編成你的手抄報,你看怎么樣?這學生一聽特別高興:你們不要我,我給你們挑毛病。最后這同學編了一份手抄報,起了一個名字叫“白衣天使報”,給大家治病。教師給了這個學生一個體現價值的平臺,那么如果下次大家再合作的時候就應該會考慮他,他也就理直氣壯,更有信心了。
總之,教師心中要有學生,這是根本的原則。有了這個主心骨,其他因素萬變不離其宗。課外合作學習的組織更加重要。教師事先應交代好合作學習的方法。一個是組員的來源、構成;另一個是組員的任務、分工,每個人都必須為這個小組做事情,如果做不好,要幫助他、提醒他,甚至約束他。還有完成任務的進度安排,包括開始階段、中間及最后終結階段等。比如要三天完成,能不能分幾個階段,第一天做什么,第二天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教師都要給學生提出建議。
很多時候合作學習可以跟語文的綜合實踐結合在一起。綜合實踐往往是需要合作完成的。有的教師很有資源意識,比如學校要開運動會,他就找到校長說,這次開運動會,所有的宣傳工作我們班包了。廣播員、播報稿,包括這次運動的總結都由這個班來寫。這位老師就很有意識,到班里說我們除了參加比賽的同學以外,先推選兩個朗誦好的播音員;再找一個主編,由他組織幾個編委,看稿子、審稿子、決定播哪些稿子;然后決定誰負責報道田徑賽,誰負責報道裁判,誰負責報道觀眾,分工清楚,最后看哪個組被播的稿件多,由編委來總結。這次活動把語文的聽、說、讀、寫這些要素綜合到一次運動會的報道當中,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綜合實踐活動。這也是一次合作學習,大家共同來完成一個活動,特別是幾個編委怎么篩選稿子,怎么修改稿子,怎么把書面語變成可以播送的口頭語言,等等。每個人各司其職,最后在活動中既提高了語文能力,又體驗了生活處處有語言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