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人們習慣于把高考成績與學生的智力因素掛鉤,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掛鉤;可是通過反思卻發(fā)現(xiàn),成績與學生的行為習慣,與老師的責任心密切相關(guān)。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成為我們關(guān)注的課題。
【關(guān)鍵詞】反思 習慣 責任心 課題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2-0047-01
我從來沒有像現(xiàn)在這樣感受到莫大的壓力與挑戰(zhàn)。從前我們放下尊嚴,去求那些好學生來我們這兒學習,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希望??墒遣恢裁磿r候起,這些希望一個一個破滅了。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我們老師變成了學生和家長們的希望了。這樣的希望讓我們無法放棄,更不能放棄,備感責任重大。因此,我一直在思考,我們該怎么辦?在這里我選擇了《高考反思與課題研究》與大家共同探討。
俗話說:男怕選錯行,女怕嫁錯郎,官怕跟錯人,國怕站錯隊。那么,我們做老師的怕什么呢?怕選錯課題。為此,我通過對多年高考的反思,談?wù)勎覀儜?yīng)怎樣進行課題研究。
反思一:高考成績與中考成績的高低、與孩子的聰明度沒有絕對關(guān)系;但與學生的主動學習習慣、自信力有絕對的關(guān)系。
案例1,張XX的中考成績在我班40名左右,當時我班是54人。當年她近視1600度。她想考上重點大學是十分困難的。但她有個優(yōu)點,就是別人不愛看的書她看,別人不愿做的題她做,別人不認真聽的課她認真聽,就這樣一直堅持到高考的前一天。高考成績出來后,她第一個告訴我,551分,以全學年文科第五的成績考入重點大學。
案例2,我們學校實行分層教學,這也是我校的省級課題。在高一分層教學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培養(yǎng)目標,不同的養(yǎng)成習慣。我想最難教的恐怕是C班,什么都不會。以我的學生王某為例,王某的英語相當于C班,每次考試唯一不及格的就是外語,去年六月考四級,沒過,十月一日回來后,她找了一個補習班,只能補5天,每天的教學內(nèi)容是每天背10篇新概念英語2,她第一天背3篇,第二天5篇,直到第5天才完成目標背下10篇。老師什么方法也沒教,但她卻說受益非淺,她養(yǎng)成了每天背課文的習慣,在12月考試前她背完了新概念2和3,終于考過了英語四級。
以上兩個案例說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對孩子末來很重要。所以我校參與了《關(guān)于習慣養(yǎng)成教育》課題的研究。如果你打算研究分層教學和習慣養(yǎng)成這兩個課題,我建議你把它們合二為一。我想告訴大家,進行課題研究還必須擁有一種能力。這種能力是什么呢?是思考力、是獨立的思維能力,是人類成功的基石,也是我們進行課題研究的重要條件?!胺謱咏虒W”、“習慣養(yǎng)成”教育,需要我們老師有獨立的思考力。從班任的角度講,一流的老師用眼神,二流的老師用語言,三流的老師用懲罰。但從教學的角度講,一流的老師教思維,二流的老師教方法,三流的老師教知識。我想我們老師應(yīng)該都是一流的。
案例3,于老師是我校的畢業(yè)生。大學畢業(yè)后,先實習教英語。有一天,他對我說,老師,我有兩個問題,很糾結(jié)。一是,我打掃辦公室沒有一個幫忙的,二是,我怎樣才能讓領(lǐng)導(dǎo)知道,我是很優(yōu)秀的老師。我說第一個問題,很簡單,把辦公室當成是自己一個人的辦公室。第二問題,請你找到校長,告訴他,把學校最亂的班、最差的班給你,你有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并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讓他們由亂班變好班。不久他就轉(zhuǎn)到上海工作了。5年后,他告訴我,老師按你說的,我成功了。
我想告訴我們的年輕人,要勇于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要敢于說,我能行,我有這個能力。這樣我們的課題研究才有意義。
反思二:高考成績與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管理經(jīng)驗的多少,沒有絕對關(guān)系,但與老師的親和力和責任心有絕對的關(guān)系。
案例4,在我工作的歷程中,我校高考出市狀元的班,只有89年的董老師是老教師,其它的如90年的張老師、94年的郭老師、95年的魯老師,2005年的陳老師等,他們都是非常年輕的老師。他們除了有較高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親和力和責任心。
案例5,如果說班任管理靠責任心,那么科任也是一樣。如94屆的紀峰同學他特別喜歡做題嚴格要求的申老師的物理課、袁老師的化學課,所以這兩科的高考成績均為全市第二。那一屆因為有責任心又有水平的老師非常多,所以我??汲隽饲迦A、北大非常出色的高考成績。
責任心與我們的課題研究有什么關(guān)系?我要說,關(guān)系大了。因為只有責任心,才會促使我們的老師,轉(zhuǎn)變教與學的方式,從而形成優(yōu)質(zhì)課堂。有責任心,你才會充分地利有網(wǎng)絡(luò)的優(yōu)勢,進行有生成性的備課?!皟?yōu)質(zhì)課堂”和“網(wǎng)絡(luò)研究”是我校另兩項課題。那么怎樣知道你在用心進行課題研究呢?
案例6,劉老師和曹老師在2001屆帶班的時候,每個班都搶著給學生印自己編的“高考題”,很少用教輔練習冊。因此學生們都非常有做題的熱情,不像現(xiàn)在某些老師,把教輔資料,當成了教案,一用到底。這兩個班高考,全市總分前十名的兩人,市文綜合前十名的七人。
我看過的校訓(xùn)很多,令我感動的是 “掏出心來”。我認為這是對責任心最好的詮釋。只有掏出心來,我們才能把課題研究與教學實踐緊密結(jié)合,而不是走形式。轉(zhuǎn)變教與學的模式,把課堂變成優(yōu)質(zhì)課,難也不難,標準有兩個,一是學生喜歡你的課,二是有理想的學習成績。
案例7,據(jù)說天津的一位年輕的語文老師,一直沒機會上課。有一個成績非常差的班,語文老師住院了,沒有人愿意接這個班,于是學校安排這位老師上課。她跟學生說,我不會備課,請你們每天幫我備課。不知不覺兩個月過去了。期中考試到了,誰也沒想到,這個倒數(shù)的班變成了學年第一。這里涵蓋了教與學模式的轉(zhuǎn)變,涵蓋了老師對備課的精心設(shè)計(她不是不會而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而有意為之)。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當然喜歡她的課,也就有了好的成績。
以上,我說了與教學有關(guān)的四個課題。怎么選呢?我建議,只選一個。
案例8,在一個名作家參加的國際會議上,一位年輕人,得意地對身邊的女士說,我一年就寫了十部小說。女士說,我沒你厲害,我十年才寫一部。年輕人問,你寫的是什么呢?女士回答《飄》,這位年輕人當時就不說話了。這說明,寫東西在精而不在多。
那么怎樣進行研究呢?我想沒有固定的模式?!讹h》的作者,馬格麗特·米歇爾,并沒有按著正常的路子寫小說,她的小說是把最后一章寫好,然后想到什么寫什么。誰又能說她的小說寫得不好呢?!
所以我要說,要想做好課題研究,首先要轉(zhuǎn)變我們的心態(tài),要轉(zhuǎn)變我們固有的思維模式。用我們的心去做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由一名教書匠,變成一個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