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英語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之一,它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本文從以情育情、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需育情四個方面闡述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學策略,以達到以情激情、以情促知、以情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英語教學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079-02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播在這片土壤上?!爆F(xiàn)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積極的情感,能夠有效地強化人的智力活動,使學生精力充沛、意志旺盛,思維敏捷深刻,想象豐富活躍,記憶力增強,學生的心理潛能會得到高效發(fā)揮。新課標也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習者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那么如何才能在英語教學中更好地實施情感教育呢?加強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應根據(jù)學生生理、心理和認識特征, 優(yōu)良情感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從英語學科的特點出發(fā),樹立“以生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
一、以情育情,展無痕之大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家霍懋征如是說。的確,在教學中,如果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真誠與幫助以及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學生就會有一種積極的內心情感,對教師產(chǎn)生一種發(fā)自內心的信賴與愛戴,同時把這種積極的情感遷移到所學的課程中。因而教師真心的情感投入成為一切教學手段得以有效實施的保障。
案例:曾有這樣一位男學生,在其他任課老師的眼里他已是一個“一筷子撩不起”的人,父母親忙于生意,無暇管他,以為養(yǎng)育僅停留于吃好、穿暖。至于學習,則聽之任之。這位學生成了老師眼中名副其實的“學困生”,卻惟獨對英語情有獨鐘,上課發(fā)言積極,作業(yè)端正,成績優(yōu)秀。老師們都疑惑他為什么英語學得這么好?在他的作文My teacher 中,老師們找到了答案:“Today I was ill, I was sleepy when I was having the English class, Miss Wang saw me, but she didn’t criticize me like the other teachers, she came to my desk, touched my head and asked me, “What’s wrong?” When she found that I had a fever, she went to the office and brought the pills and water, told me to take them at once, then she took off her own coat and covered my body, she asked me to have a good sleep. The teacher was always caring for me, I will try to study English well…”我的評語是:“I believe you can, because you are a good and sensible boy.” 正是因為對這位學生的關懷,他才時常表現(xiàn)出對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上課時才時常流露出那種期待欣賞的眼光。
眾所周知,如果學生從老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熱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他們就會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并努力將教誨轉為行為,就會敞開心扉,消除消極情緒及情感障礙。從對這位學生的教育中,我才真正領會到別林斯基的一句話,“愛是教學的媒介?!?/p>
二、以境育情,施無聲之潤物
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情境中的各種因素往往對情感的產(chǎn)生起綜合的作用,即“情感的情境觸發(fā)規(guī)律”。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在英語教學中,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營造濃烈的氛圍,讓學生在具體可感的活動中,觸“境”生情,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
案例:在《Go For It!》教材八下 Unit 1 Predicting(預測)這一課時,我要求同學對自己和別人的將來進行預測。Peter戲謔地說了一句:Robin will be in the dustbin. 同學們都哄笑了起來。Robin 是班上最不起眼的學生,在眾多學生中,他顯得愚拙、反應緩慢,悟性低。很簡單的句子,都要老師給他重復好幾遍。因此經(jīng)常被人譏笑。這一次,他雖然沒聽懂別人在講什么, 但大致明白這個意思。紅著臉,低著頭,不敢看別人。我很想幫助他。于是,我點名讓他進行描述。我給他重復前半句:Peter will be…這下,輪到Peter 紅著臉,低頭了,他以為我要叫Robin報復他。出乎意料地,Robin 讀出了我眼中給他傳達的信息,他含糊地、吞吞吐吐地說:“Peter will be (a) good doctor.” 我?guī)椭貜土藥妆?,這次,他的回答比以前清晰了?!癙eter will be a good doctor.” Peter抬起頭來,驚訝地看著他。教室里一片寂靜。同學們似乎悟到了什么。我很滿意地叫Robin 坐下。然后對同學們說:“Peter and Robin are our good classmates, they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 in the future. Do you think so?” “Yes !” 同學們大聲響亮地回答。這一次,他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英語語言知識。而是對同伴的信任和鼓勵。然后,我叫他們拿出筆,用筆描繪十年后的家鄉(xiāng)。并寫一段導游詞,在十年后帶領客人游覽自己的家鄉(xiāng)。在他們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到他們的描述中充滿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既要懂得如何注重英語知識的傳授,也要懂得重視情感教育的滲透。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結合英語課堂教學適時地培養(yǎng)和滲透,這樣才有助于學生表達豐富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文明的品質。
三、以知育情,展無形之大象
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情感總是伴隨著認知的發(fā)展而變化。教學中情感培養(yǎng)應以知識為基礎,學生常因學業(yè)成功而喜悅,因挫折而苦惱。教師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教師以自己深厚的專業(yè)知識折服學生,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學生,從而達到學生“信其師而從其道”的目的。
案例:有一次,我請學生們觀看一段英文原版動畫片,臺詞并不復雜,但語音語調很吸引人。學生看得非常投入,幾遍以后,我請學生給電影配音,這下學生可傻了眼,紛紛表示難度太大。有個調皮的學生慫恿:“老師給我們示范一下吧。”我欣然答應。當我流利的配音一結束,教室里靜悄悄的,學生仍沉浸在情境中,接下來便是一陣熱烈的掌聲。下課后,我聽到同學們在七嘴八舌:“哎,我什么時候能練到這個水平呀?”“老師不知是怎么練成這一口漂亮、地道的口語的?”“我一定要好好練,這么好的語音語調聽起來真讓人舒服?!蔽抑?,我的展示,收獲了比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學生的信服與敬佩!
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蹦敲?,我們可以理解為: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英語的潛能,需要老師去喚醒、去挖掘。重視學生的情感,強化情感意識,把趣味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激情帶進課堂。
四、以需育情,聽無音之真諦
贊可夫在《教學與發(fā)展》一書中提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樣教學法就會變得高度有效。”一般地說,凡是與主觀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滿足的事物,就會產(chǎn)生肯定的、積極的情感;反之,則會產(chǎn)生否定的、消極的情感。如果學生將學習活動、求知欲望作為自己的優(yōu)勢需要,則他們就會產(chǎn)生熱愛學習、追求真理的情感。
案例:這是孩子們的最后一個兒童節(jié),學校的安排是上午上課,下午搞活動,而我的英語課剛好是上午第四節(jié),因為是星期五,我考慮的是把作業(yè)講完??墒俏以谏险n的時候,感覺到他們的心思已經(jīng)不在課上了,尤其是幾個“走神”大戶,不是對著課本發(fā)愣, 就是與同桌悄悄聊著什么。于是,我改變了上課的思路。“What day is it today?”我笑咪咪地問 “It?蒺s Friday. And…” “And it?蒺s Children?蒺s Day. It?蒺s your festival. Do you think so?”“Yes!”這次的回答異常響亮?!癢hat other festivals do we have? Do you know?”同學們一下子來了勁,想回答卻又不能確切表達。于是,我叫了那幾個“走神”大戶一一回答, 果然有幾個回答錯了。我抓住時機,把各個節(jié)日的英語表達教給他們?!癢hat are the stories about these festivals?”我趁熱打鐵。學生們沒想到我會來這一招,都面面相覷。我用簡單的英文向他們娓娓道來。學生們興趣頗高,走神的那幾個同學也聽得很認真。然后,我拋出兩大方案:競選能夠用英語主持節(jié)目的“第三主持人”和最佳表演組。獲獎的同學下午可以有豐厚的獎品。這下,同學躍躍欲試了,紛紛開始準備。
這節(jié)英語課, 由原先的氣氛沉悶, 到后來的歡聲笑語,從被動地接受英語到主動運用英語,都是因為課堂切合了學生的需要。教師的教學應該觸及學生的心靈, 像磁石一樣牢牢地吸引學生,從而使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產(chǎn)生學習欲望。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多關注學生的需要,只有需要與情感的有機結合,才會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只有讓生活走進課堂,讓現(xiàn)實生活與英語課堂相結合,拉近英語與學生的距離,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激情。由“要我學”的被動求知自然進入到“我要學”的主動求知境界。
成功的教學表明:教學不僅在于教學者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而且在于教學者能借助自己的良好情感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情感高漲的氣氛中發(fā)揮思維能力,想象力和判斷力,進而在良好的心境中解開知識之謎。教師只有把握和運用好情感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才能喚起孩子們學習的熱情,使“學習著并快樂著”成為英語教學一道新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蔣宗紅. “以情感促進認知,以情感優(yōu)化教學”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
[2]黃遠振. “情感的內涵及其與英語課程的關系”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10期
[3]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章兼中、俞紅珍. 《英語教育心理學》 警官教育出版社
[5]溫正胞. 略談教學設計中的情感缺失 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