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理論在音樂教學上的拓展和延伸,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有機組成。筆者將結合自身工作實踐圍繞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實施的必要性、目前國內(nèi)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存在的不足以及完善措施進行細致的探討。
【關鍵詞】高校 音樂教育 多元文化 本土音樂 世界音樂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209-01
引言
在音樂領域,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概念成為熱門議題。世界音樂教育已開始把眼光轉向全球,傳統(tǒng)的“歐洲音樂中心論”已不再適應多元文化發(fā)展的大勢。教育部在《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提出“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國家對多元文化理念的倡導說明,音樂學科建設必須要重視多元文化,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思想必須得以樹立、深化。
1.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具有必要性
1.1世界音樂具有多樣性。音樂是文明的載體、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美術、建筑、民族風俗等共同組建了絢麗多彩的世界。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有音樂的蹤跡,世界上存在多種多樣、各有特色的音樂種類和音樂體系。不同的音樂種類只有特色不同,沒有高低優(yōu)劣之分。所有的音樂都體現(xiàn)了它背后的社會背景,對構建世界文明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西方音樂,尤其是歐洲音樂并不是評判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音樂優(yōu)劣高低的標準。音樂文明多樣性要求我們在音樂教學中必須樹立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民主平等的觀點,積極吸取民族音樂的養(yǎng)分,保護發(fā)揚本民族音樂;同時以開闊的眼界尊重、認同各地區(qū)的音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1.2中國已經(jīng)融入世界。當今世界正處在全球化浪潮之中,隨著改革開放和加入世貿(mào)組織,中國已經(jīng)逐漸融入世界大家庭中,我們的腳步必須走在世界前沿,我們的觀念必須與時俱進。文化、政治、經(jīng)濟三者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文化受政治、經(jīng)濟決定,同時又對政治、經(jīng)濟產(chǎn)生重要影響。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日益開闊的世界文化格局和西方文化入侵,推行音樂教育改革、樹立文化多樣性理念、構建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體系是大勢所趨。一方面,我們要立足本土,保護音樂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力爭把我們的民族音樂捧向世界舞臺;另一方面,要站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角度,尊重認同各種音樂體系,積極吸取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音樂,開拓我們的音樂視野,密切與世界各國的文化聯(lián)系。
2.目前我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2.1歐洲中心論。我國一些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研究者將西方音樂文化,尤其是歐洲音樂教育理論視為真理,把是否符合歐洲音樂理論當作評判一種音樂好壞的唯一標準。對世界音樂進行借鑒學習時,通常只是不加辨別地將歐洲音樂理論直接納入中國的多元音樂教育體系之內(nèi),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音樂教育,尤其是樂器涉及較少。歐洲音樂優(yōu)秀、非西方音樂落后的二元對立觀點意識沒有被真正打破?!皻W洲中心論”思想直接影響著中國特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體系的建立。
2.2缺乏中國民族特色。回顧我國的音樂教育歷史,我們曾經(jīng)因為盲目推崇外國音樂,對中國民族音樂文化感到自卑而使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發(fā)展陷入停滯不前的困境,失去了民族音樂應有的主體地位。即使在目前看來,各高校的音樂教學也并沒有把重點放在民族音樂上。像古琴曲《流水》、二胡獨奏曲《光明行》、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鳳》、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等充滿濃郁民族風情、富含民族神韻的經(jīng)典曲目都是我們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應當?shù)玫劫澷p和傳承。音樂不是單純地體現(xiàn)聲音之美,更是借助聲音之美傳遞音樂背后的社會情感。只有熱愛本民族,才能尊重理解其他民族;只有扎根民族音樂,才能順應多元音樂文化的浪潮。
3.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策略建議
3.1樹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音樂資源都是獨一無二、豐富多彩的,不存在游離在世界之外的音樂。在高校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首先要更新觀念、轉換思想,樹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我們首先要從思想上站在世界高度,高屋建瓴對世界音樂文化做出整體分析,尊重理解不同的音樂體系和音樂種類,正確處理歐洲音樂、亞洲音樂、非洲音樂和拉丁美洲音樂之間的關系,正確處理漢民族音樂和少數(shù)民族音樂間的關系,廣泛汲取音樂精粹,為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注入新活力。
3.2重視本國音樂教育創(chuàng)新。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不是亂無目的學習世界其它音樂,更不是盲目推崇歐洲音樂,而是在扎根民族的基礎上接受多種多樣的音樂精華。有學者說過:“贊賞其他種族是終生的發(fā)展過程, 而起點是正確的自我民族意識。”我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擁有豐富的音樂資源寶庫。因此高校音樂教育要合理安排中國音樂和民族音樂在教學中的比例,增設中國音樂史、少數(shù)民族音樂史等課程,傳授民間音樂、少數(shù)民族音樂和古典樂器的相關知識,從而增強同學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3.3開展世界音樂教學。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打破了歐洲音樂至上論的禁錮,使人們開始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多種音樂類型。在文化轉型期,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已經(jīng)成為世界各國音樂教育的主流。比如說在21實際德國各高校增加了來自非洲、北美和南美國家的歌曲和舞蹈;美國大學也把世界音樂列為必修課;我國音樂課程新標準中也明確提出要重視多元文化。我們要通過開展世界音樂教學,了解世界各國、各民族的音樂文化,密切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不斷拓寬音樂文化視野。
3.4完善音樂教學方法。我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起步晚、師資力量有限、面臨著許多不足。音樂教師擔負著培養(yǎng)音樂人才的重擔,在日常教學中應借鑒西方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經(jīng)驗,不斷充實教學所需要的知識體系,完善音樂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可將理論知識與音樂體驗相結合,既注重多元文化音樂概念的介紹,又突出強調(diào)各具特色的音樂實踐欣賞。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演唱、樂器彈奏、即興表演、改編等方式再現(xiàn)音樂情景,增強學生對多元文化音樂的感性認知。
結束語
開展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符合時代潮流,關系到我國音樂事業(yè)的未來,同時又存在種種不足。探討如何樹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扎根國情,推動課程改革,汲取世界音樂精華是我們每位音樂工作者的職責所在。
參考文獻:
[1]崔亨玉.論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03).
[2]昌利萍.高校音樂教育的多元文化發(fā)展[J].中國成人教育.2010,(17).
[3]劉英潔,林能杰.中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研究的回顧與思考[J].吉林藝術學學報.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