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從課程設計選題、下達任務和工作量、設計內容等方面入手,對輔助設備課程設計進行了教學改革。研究結果表明,學生通過教學改革對本門課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效地把理論知識融入到了實踐當中,取得了明顯效果。
關鍵詞:教學改革 課程設計 選題 答辯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5-220-02
《輔助設備》課程設計是礦物加工專業(yè)中適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門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工程制圖原理課程所學理論知識、技能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獲得工程技術訓練的必不可少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
為了改變以往在課程設計中出現(xiàn)的選題單一、任務單一、工作量單一、內容單一、考核單一等問題,建立各項指標多樣化的課程設計,進一步提高《輔助設備》課程設計的質量,使學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專業(yè)課知識,進一步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去,夯實下一步學習專業(yè)課的基礎,特提出本次課程設計改革。
一、課程設計改革內容
各校課程設計的具體實施方法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形成各自的特色。北方交通大學進一步把從給定題目中自選改為由學生完全自主立題,設計時間也增為2周。課程設計的實施步驟是:自主選題→確定設計方案→計算機動態(tài)模擬→制作實物模型→進行尺寸綜合與計算機性能分析→編寫說明書并答辯。已經(jīng)取得多項創(chuàng)新設計作品,如十二自由度步行機器人、探險機器人、猴爬桿機構、自動爬梯機構、多功能座椅。上海交通大學等學校通過在課程設計中引入其他教學手段,豐富了課程設計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機械原理理論知識獲得全面訓練,提高了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在課程設計中,培養(yǎng)利用計算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各個學校致力尋求的途徑。
基于現(xiàn)有理論與實踐,本門課程設計的具體流程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在整個設計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和老師都是互動的,每個過程學生都不是獨立的,都必須和老師隨時保持聯(lián)系。只有這樣,學生在進行完了一個環(huán)節(jié)過后,經(jīng)過老師的允許,才能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就是我們提出的全程互動教學改革方法。具體改革內容如下:
1.課程設計選題:即實行雙向選題,老師和學生共同選擇題目,既能避免工作量分配不合理,又能避免題目重復。由于課程設計題目的有限性,課程設計要做到一人一題是不切合實際的,本門課程設計把5個學生編為一個設計小組,由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學生交錯組成,雖為一個設計小組,但每個學生的設計參數(shù)完全不同,同一個小組成員,可以互相商量討論,但不會出現(xiàn)抄襲現(xiàn)象,這樣即完成了設計任務,也鍛煉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
2.課程設計任務書:選題后,由指導教師下達任務書及工作量。本次課程設計根據(jù)學生成績不同,具有針對性的下達了任務書及工作量。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工作量稍大點,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工作量稍小一些,目的是讓成績好的學生在工作量大一點的同時帶動成績差的學生進行設計。
3.課程設計說明書:說明書采取打印與手寫相結合的方式,避免學生之間相互抄襲現(xiàn)象。鍛煉學生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及書寫能力。說明書內容相同的部分,全部采用打印的方式,但由于任務和工作量的不同,計算部分全部采用手寫的方式。說明書中要求加入摘要、目錄和參考文獻等內容,要求學生自己認真書寫,一方面鍛煉學生書寫文章能力,另一方面鍛煉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
4.課程設計圖紙:由以往的兩張2號圖紙增至為三張2號圖紙或一張1號圖紙和兩張2號圖紙,鍛煉學生的繪圖能力。該課程設計采用了由以往的兩張2號圖紙增至三張2號圖紙,增強學生的手工繪圖能力,為畢業(yè)設計手工繪圖的質量提高做準備。
5.課程設計內容:由以往的設計篩子、斗子、刮板、錨鏈、倉內容增加一些內容,如泵和給料機的設計等。該課程設計只有個別小組增添了泵和給料機的設計,使學生在設計內容上又有了新的嘗試。
6.課程設計答辯:由以往的幾個同學答辯改為每個同學答辯,避免有些學生鉆空子,沒有參與設計,卻作出了完美的設計。在以往的課程設計中,由于時間的倉促性,只選取幾個同學答辯或者不答辯,直接交圖和說明書。本次課程設計采用了全班53名同學全體答辯的措施。由于每個人都要答辯,學生在做設計時不敢有半點馬虎,生怕被老師問住就要降低成績。我們抽出一天的時間對全體學生進行答辯,經(jīng)過答辯發(fā)現(xiàn)學生對自己做的設計基本掌握,無一人鉆空子的。
7.課程設計考核:由以往的單憑圖紙和說明書進行考核改為圖紙、說明書加平時成績考核,指導教師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給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50%)。避免了平時不出勤或者出勤差的學生拿著質量較高的圖紙和說明書取得了較高的成績。
二、課程設計改革成果
全程互動教學改革方法讓學生能完全體現(xiàn)自我,但又不是完全的孤立體,因為有老師在牽引著。通過該方法的嘗試,學生在課程設計中體現(xiàn)出較濃的興趣和較高的熱情,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全程師生互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增近了師生的感情,使對專業(yè)漠然置之的學生也對專業(y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程設計的成績也較以往理想,無一人補考。通過對礦加2008級(沒進行課程設計改革)學生成績分析及礦加09級(進行課程設計改革)學生成績分析。
通過以上兩圖我們能看出:兩屆學生人數(shù)不同,因此我們不對各個分數(shù)段人數(shù)進行比較。但是可以看出進行課程設計改革的2009級學生成績,平均分較2008級學生高,而且進行課程設計改革的2009級學生無一人不及格。這些可以說明課程設計改革是有一定效果的。
三、結束語
通過深刻解讀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領悟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精髓,本文就礦物加工工程專業(yè)課《選礦學(輔助設備)》進行新的課程設計改革研究探索。自采用新的課程設計進行授課以來,學生們積極參與,學習興趣有了極大的提高,并且學習效果好??梢跃痛诉M行更深層次和更寬幅面的嘗試,為以后專業(yè)課及實踐教學等課改做準備。
參考文獻:
1.戴士弘.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張日紅等.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初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29)
3.董俊華等.化工設備機械基礎課程設計教學改革探討[J].化工高等教育,2011(3)
4.許干,胡濤.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8)
5.劉曉燕等.課程設計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7(Z2)
6.李惠敏等.新課程背景下的課程設計改革與實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1)
7.李敏等.專業(yè)課程設計教學的項目管理模式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11)
8.尹繼明,呂凡任.課程設計在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與探索[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2)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學院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7)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