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舟山,余姚,寧波三地分別派三位老師進行了“同課異構”的教學活動,課題是《藍色的探戈》,起初接到周老師的上課任務讓我很苦惱,這個作品在平時的課堂中只是當一般的探戈舞曲欣賞,自己并沒有認真的分析過這個作品,我翻開教參,又仔細的閱讀了這個作品的分析并且在網(wǎng)上開始搜索總譜和關于這個作品的其他更詳細的資料。經(jīng)過了幾天的資料搜集,構課的思路也漸漸的明朗了。下面我就說說自己在構課和之后的教學中的一些感想和體會。
1作品分析
《藍色的探戈》選自新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美國作曲家安德森的一首輕音樂作品。樂曲分兩個主題,A主題歡快活潑,融合了布魯斯音樂的特點,其中的b3,b7音頗具特色。B主題旋律寬廣悠長,使用了八度,九度大跳,有兩個頗為近似的旋律,Bb是Ba的變化發(fā)展,音高更高,長音處都有A主題的主要樂句疊加出現(xiàn)。整首曲子貫穿了探戈節(jié)奏,帶有明顯的探戈舞曲的動感,呈ABABA的復三部曲式。
2切入點的選擇與把握
2.1體驗布魯斯音樂特點(演唱、聆聽)
A主題帶著濃厚的布魯斯音樂的特點,布魯斯音樂即BLUES,又稱藍調(diào)音樂,是十九世紀被販賣到美國的黑人因為背井離鄉(xiāng)心中苦悶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音樂,這種風格的音樂因為將主調(diào)上的三音和七音分別降低,運用了布魯斯音樂特有的音階BLUES TONE,所以給人一種多愁善感,苦樂參半的聽覺沖擊。
(1)利用常態(tài)教學中的音階練習引出布魯斯音階。因為這學期平時也時常在用柯爾文手勢讓學生鞏固自然大調(diào)音階,為了讓學生加深對布魯斯音樂的印象,就以唱音階的方式導入了這節(jié)課。讓學生鞏固自然大調(diào)的同時,由老師加入兩個變音,讓學生聆聽音符是升高還是降低了,然后讓學生唱一唱變化后的音階,比較聆聽自然大調(diào)音階和變化后的音階帶給人的不同感覺(這里我用了色彩,提示他們給兩條音階對號入座),學生很快通過自己的聽覺感受為兩條音階找到了對應的顏色,那條略帶憂郁的變換后的音階自然被他們貼上了藍色的標簽,于是我用英文單詞BLUE自然而然地引出了BLUES音階,學生們一下子就記住了剛才他們唱的變化后的這條音階的名字,我順勢介紹使用了BLUES音階的BLUES音樂,并請他們欣賞了一段用布魯斯口琴演奏的憂郁的BLUES音樂,哀愁孤獨的布魯斯曲調(diào)讓學生們都沉浸在其中也初步了解了布魯斯音樂的特點。
(2)對比聆聽,深入感受布魯斯音樂特點。在這節(jié)課中,我有多次用到了對比聆聽,在對比的過程中,在聆聽了憂郁的布魯斯音樂后,我請學生們聽了《藍色的探戈》A主題,他們一下就感受到了不同的音樂情緒,我反問他們:“布魯斯音樂不是應該是憂郁的曲調(diào)么,這段布魯斯音樂怎么那么的歡快活潑?”學生帶著疑問專注地聽我解開他們的疑惑,原來,這段音樂是一首輕音樂作品《藍色的探戈》的A主題旋律,他只是使用了帶有黑人音樂風格的布魯斯音階并沒有憂郁沮喪的音樂情緒,然后我和他們在多次聆聽中通過哼唱,律動等方式一起找到了A旋律中的變音,感受了布魯斯音樂中故意降低的音符的獨特韻味。在聽辨B旋律當中兩段頗為近似的旋律時,用對比聆聽輔助手勢的提示,學生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音高上的變化。
2.2抓住主題中最具表現(xiàn)力的音樂要素(主要教學手段:律動)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如果鼓勵學生除了運用耳朵外,還運用身體的其他部分,他們對音樂的反應就會充滿無窮無盡的生命,進步就會變得驚人的快。
片段一:探戈節(jié)奏的體驗。在感受探戈節(jié)奏的時候,我也沒有采用出示節(jié)奏請學生直接用手拍打的方式,而是直接播放音樂,由我領著學生一起做律動,然后再出示節(jié)奏:
我感覺模仿真是一種好的教學手段,學生通過模仿極容易把握住音樂感覺,在體驗感覺的基礎上在進行節(jié)奏型的認知,比先認知效果好很多很多。
片段二:A主題重音的體驗。聆聽A主題樂段時,我抓住旋律中的重音,請學生跟我一起在重音處踏腳,體驗強弱拍顛倒所帶來的動感。
出示曲譜,帶著他們一起由慢到快的重復哼唱,感受是在哪里加入了踏腳動作,學生很快就從曲譜中找到了,是帶著降記號音符,具有布魯斯音樂特點的每小節(jié)的后兩拍,我又提示他們在譜面上找一找音樂記號,他們找到了表示強調(diào)“>”重音記號,然后再讓他們聽著音樂哼唱律動,我發(fā)現(xiàn)他們更投入了,踏腳的拍點也找得非常準確。
片段三:B主題長音的體驗。聆聽B主題樂段時,我著重請學生們感受寬廣悠長的感覺,因此抓住旋律中的幾個長音,用教師示范的方式暗示他們在長音處和我一起做打開雙臂的動作。
因為這個動作比較適合女孩子做,所以后來我讓同學們想象長音就像跳探戈時女士翩翩舞動的長裙,請女同學在長音處打開雙臂就像拉開自己的長裙,而請男生在女生做動作的時候,關注長音處有沒有A樂段的主題樂句疊加出現(xiàn),男生們一下就找到了,我請他們也加入到這段音樂中來,在長音處加入A樂段的踏腳律動。原先我并沒有分男女生做這兩個律動,而是隨意的分成兩組,男生在做第二個律動時,總是不能放松自如地投入到音樂中,后來改變了分組,我發(fā)現(xiàn)效果好多了。
3教學反思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并不像其他理性的學科有著許許多多的公式、理論、條條框框,本身就是需要通過感受才能發(fā)現(xiàn)他的美,每個人對同一段音樂的感受就如同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音樂能力需要老師每節(jié)課上堅持不懈的鞏固和培養(yǎng),對于初中學生每周只有一節(jié)音樂課的課時量,在課堂上更應該講究實效性,在一堂課的時間里要抓住音樂的特點,設計一些小步子的體驗,慢慢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鼓勵他們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最終能自己形成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并用于表述自己的音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