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練聲曲是聲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切聲樂教學的基礎,可如今很多年輕人盲目的追求快速成長,一味的去演唱一些難度較大的作品而忽視了練聲曲的訓練,結果將是欲速則不達,這是所有聲樂教學者都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希望本文能夠讓更多的聲樂教育者和聲樂學習者關注練聲曲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練聲曲;聲樂;教學
在當今這個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一切都講究速度和效率,使得人們的腳步越來越快,也使得一些人和部分行業(yè)變得更加浮躁。當我們歡呼這個告訴時代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我們也要冷靜思考有的學科和行業(yè)不能盲目的追求速度,否則將會背道而馳,欲速則不達。例如我們的聲樂教學工作,有些老師為了讓學生程度快速提高,一味的讓學生演唱高難度作品,而忽視練聲曲等一些基礎訓練,長此以往,學生將難以進步,毫無發(fā)展空間。甚至有些學生從來不進行練聲曲的訓練,這就猶如蓋房子沒有把地基打好只知道拼命往上蓋,終究這個房子是會倒塌的。因此,我們應高度重視練聲曲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1打“嘟”的練聲曲有助于氣息的流動和嘴唇的放松
氣息是歌唱的基礎,氣息能為歌唱提供能量,而要擁有自然、飽滿、流動性較好的氣息是非常難以做到的,也是聲樂教育者和聲樂愛好者的共同追求。在聲樂教學中遇到學生氣息常見問題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氣淺、氣短、無氣息型。這一類型大多是沒有什么基礎,各方面機能都較弱的學生。常表現(xiàn)為無法唱完一個樂句,斷句現(xiàn)象嚴重,尾音總是拖不住,氣息很淺,往往都吸在胸腔,聲音很微弱,氣息沒有力量。第二種類型是:憋氣、拽氣、氣息僵硬型。這一類型大多是有一定的基礎,學到了一定的方法。但是沒有掌握好的學生。常表現(xiàn)為吸足了一口氣,可是不會使用,即使憋得臉紅脖子粗的,聲音還是很微弱,沒有力量,咬字吐字都十分僵硬,氣息全是憋住的,沒有任何流動性。第三種類型是:氣沖、氣不均、氣息不受控制型。這一類型大多是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夠較好的吸氣和呼氣,氣息也能夠流動起來,但是對氣息缺乏控制力的學生。常表現(xiàn)為氣息不夠均勻,有的字氣息特別足,有的字就沒有氣息支撐,導致音量不在同一水平線上,忽大忽小,通常是一個樂句的前幾個字氣息很足,后幾個字就氣息微弱了,橫膈膜缺少對抗的力量,沒有很好地掌握控制氣息的方法。國內外許多知名聲樂教育家都采用了打“嘟”這種練聲曲來解決氣息上的相關問題。在打“嘟”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嘴唇完全放松,橫膈膜向外擴張,并要求腰、腹有相應的對抗力量,氣息均勻地吐出來,否則打“嘟”就不能夠連貫,只要學生能讓每個樂句的“嘟”都可以連貫起來,證明之前所要求的要領都已經掌握了。通過長時間打“嘟”的練聲曲訓練,可以讓學生較好的解決氣少、氣僵和氣息不受控制等諸類氣息問題,并且通過打“嘟”練習還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在演唱過程中的嘴唇、舌頭、下巴僵硬等問題。
2哼鳴的練聲曲有助于找到較高地演唱位置和頭腔共鳴的開發(fā)
在日常聲樂教學和一些業(yè)余演唱團體中,經常能聽到一些沒有高位置、沒有共鳴的直聲和白聲。所有的聲音都停留在口腔和喉嚨里,這種沒有高位置和共鳴的演唱是不科學的,這樣演唱不但不能獲得明亮、清脆、自然的音色,而且在音域的擴展上也會受到影響,高音缺少頭腔共鳴和高位置就無法站穩(wěn),聲音也將是“喊叫式”,極度缺乏美感,聲音沒有任何穿透力,音色暗淡,在藝術表現(xiàn)上也將缺少修養(yǎng),嚴重的還會導致聲帶長期受損,久而久之就無法再歌唱了。在聲樂教學中,初學者往往很難找到頭腔共鳴和高位置演唱的感覺,而哼鳴練聲曲的訓練將能發(fā)揮很好的作用。首先,讓學生去模仿夏日蚊子飛過的“嗡嗡”聲,用鼻子將聲音哼出來,等掌握后,訓練他們自如的控制音量,能夠在瞬間轉換音量而沒有任何阻礙。其次,讓學生將氣息通過鼻腔哼送到頭腔,找到頭腔振動,有點眩暈的感覺,在加上音符,讓他們進行哼鳴的練聲訓練,在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嘴巴動起來,找咀嚼東西的狀態(tài),如果在放松嘴巴、牙齒、舌頭、下巴的同時,哼鳴的聲音不收到影響,就證明已經掌握要領了,反之,則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和訓練。最后,讓學生將哼鳴貫穿于各個聲區(qū),可以從高聲區(qū)開始快速地經過中聲區(qū),滑落到低聲區(qū),也可以從低聲區(qū)反向快速地直至高聲區(qū),猶如飛機升降時的感覺一樣。長期進行哼鳴練聲曲的訓練,可以使學生很好地掌握高位置演唱和頭腔共鳴的運用,并且在各個聲區(qū)都可以做到很好的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明亮、圓潤、而富有穿透力的魅力聲音。
3跳音練聲曲有助于增強小腹的支撐力和聲音的顆粒性
在聲樂教學中,有很多學生都會出現(xiàn)小腹沒有力量,不能很好地支撐聲音,使聲音和氣息不能夠很好的結合,聲音沒有力度,缺少顆粒性。跳音的訓練可以很好的解決如上問題,可以先讓學生在咳嗽時找到小腹跳動的位置,然后進行肌肉的跳動,等掌握好這些練習以后就可以加入音符做跳音練聲曲的訓練,從而增強學生小腹的支撐力量,讓聲音更飽滿更具顆粒性。
4元音練聲曲有助于演唱的完整性和字與字之間的完美轉換
學生在演唱作品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xiàn)聲音和位置的不統(tǒng)一,這是源自學生不能夠較好的將作品中的所有字放在統(tǒng)一位置來演唱,而導致演唱的不完整,這一現(xiàn)象我們可以通過元音練聲曲的訓練來解決,無論我們演唱外國作品還是中國作品,所有的字基本上都是圍繞那幾個元音來展開的,所以我們不僅要把每個元音字母演唱規(guī)范,而且還要經常做一些元音快速轉換的訓練,這樣我們在歌唱的過程中才可以更好的讓字與字之間的連接沒有瑕疵,讓學生可以完整、完美的演唱作品。
在我們的聲樂教學中還有很多的練聲曲訓練,分別可以幫助解決在聲樂演唱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因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和悉心研究練聲曲在聲樂教學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