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對唐山新時代精神和校本課程進行了解讀,并根據校本課程開發(fā)在挖掘民族傳統文化和傳承人類文明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和作用,研究校本課程與唐山新時代精神傳承和弘揚良性發(fā)展的策略,探索增強唐山新時代精神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途徑。
關鍵詞: 唐山新時代精神 校本課程 傳承策略
一、對唐山新時代精神的解讀
精神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和血脈,是實現城市更好更快更大發(fā)展的動力和源泉所在。推動唐山走在全省前面的精神財富就是偉大的唐山新時代精神,即“不甘落后、敢為人先、奮發(fā)向上、大有作為”。孕育于偉大時代的唐山新時代精神作為唐山開創(chuàng)偉大事業(yè)的信心之基、力量之源和成功之本,它是全市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支柱。唐山新時代精神的內涵主要有:
(一)唐山新時代精神是唐山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fā)展
“不甘落后、敢為人先、奮發(fā)向上、大有作為”的唐山新時代精神是對抗震精神和新唐山人文精神的升華,是對改革開放以來唐山人民精神風貌的概括和凝練,是唐山發(fā)展的軟實力和發(fā)展之魂。
(二)唐山新時代精神是唐山科學發(fā)展爭先進位的需要
作為資源型重工業(yè)城市的唐山正處在加快改革開放和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機遇與諸多風險挑戰(zhàn)并存。面對重大責任和使命,需要弘揚唐山新時代精神,以凝聚全市人民之力推動唐山“走在前面”。
(三)唐山新時代精神是唐山走在全省前面的引領旗幟
不甘落后是一種拼搏精神;敢為人先是一種探索精神;奮發(fā)向上是一種進取精神;大有作為是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唐山新時代精神是唐山人獨具風采與奮斗豪情的真實寫照。偉大的事業(yè)呼喚偉大的精神,唐山走在全省前面的步伐要更快更穩(wěn)健,需要傳承和弘揚唐山新時代精神。
傳承和弘揚唐山新時代精神是歷史和時代的呼喚,更是全市人民的期盼。發(fā)展永無止境,唐山已取得的輝煌業(yè)績只是萬里長征的一小步。唐山人民具有持之以恒的拼勁、闖勁和韌勁,要肩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重擔,這就更需傳承和弘揚唐山新時代精神,勇于革新、永不僵化,在科學發(fā)展、爭先進位的偉大實踐中大有作為。
二、校本課程是傳承唐山新時代精神的重要載體
校本課程是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qū)的教育教學資源,以對學生需求的系統分析評估為基礎,主要依靠自行研討編制的課程。校本課程作為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有益補充,具有“以校為本”的鮮明特點:教師是主力軍,學校和社區(qū)資源是載體,學生需求是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民族精神是文化的外泄。民族文化傳承主要靠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而課程是教育的核心。校本課程正是通過對多元文化資源的整合,以適應學生需求的一種課程形態(tài),它為學生了解和感悟本地區(qū)文化提供了機會,進而促進其地區(qū)認同感、自豪感的提升,從而使本地區(qū)的文化與精神在接受、感悟和內化中得以傳承。
民族精神傳承的優(yōu)秀場所是校園,傳承的最佳主體是學生,傳承的最重要力量是教育工作者,因此校本課程開發(fā)在傳承唐山新時代精神方面有獨特優(yōu)勢,是其傳承的重要載體。
(一)有利于系統綜合地傳承唐山新時代精神
校本課程一般都是依據本地區(qū)的實際情況,由當地的專家學者或有經驗的教師等具有專業(yè)素養(yǎng)的人才全面系統地編排而成。因此,校本教材具有特色鮮明、重點突出、內容完整、講解詳細等優(yōu)勢。
(二)有利于規(guī)范高效地傳承唐山新時代精神
校本課程的教學由經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擔任,教學目的和計劃明確清晰,從而使唐山新時代精神的傳承有了較為科學而規(guī)范的模式和依據,不再是隨機、任意的行為。教師通過校本課程講述的內容每節(jié)課都能做到“知識精簡集中”,具有典型性。
(三)有利于廣泛地傳授唐山新時代精神
校本課程的實施場所主要是在學校,這一唐山新時代精神參與式傳承者的主要培育基地,學習者是一個大的學生群體,傳授的模式既增加了唐山新時代精神學習者的人數,又擴大了其影響力,而且集體授課形式也有利于形成互相促進、感染、傳播的氛圍和強化個體情感。
(四)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對唐山新時代精神的興趣和熱愛
開發(fā)地區(qū)文化的校本課程能更好地讓學生學習的內容與生活、與地區(qū)文化特色緊密相連?!班l(xiāng)土是學生的教科書”,既能使學生學有特色,滿足和保持動其學習興趣,又能增進學生對本地區(qū)的了解,改變其知識無用的價值取向。
三、校本課程與唐山新時代精神傳承良性發(fā)展的策略
課程改革是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以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結合自身實際開發(fā)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同時為課程的開發(fā)與實施提供良好條件,是地方政府及地方學校的當務之急。
(一)加強本校教師培訓
校本課程在傳承唐山新時代精神的過程中要以教師為主導。只有地方學校的教師轉變教育觀念,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民族精神的傳承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1.系統地對本校教師進行唐山新時代精神教育
只有教師充分掌握唐山新時代精神,成為本土知識的專家,并深刻理解其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多元地區(qū)文化意識,才能敏銳采集其中的精華,不斷充實完善“課程資源庫”,從而自覺地運作課程的平臺,擔任好傳播者的角色。
2.廣泛聽取各界對唐山新時代精神傳承工作的指導
聘請當地專家學者、社會團體等指導工作,聽取他們對唐山新時代精神傳承文化工作的寶貴意見,并以此豐富唐山新時代精神教育內容,并要求教師主動與當地有經驗的長輩交流以提高認識水平和綜合素質。
(二)營造唐山新時代精神傳承氛圍
1.通過課程教學營造氛圍
課程教學是文化傳遞與整合的重要組織形式。唐山地區(qū)學校的教學組織形式應具有地方性和多元性。教師在課上要重點突出,利用多媒體、道具演示等多種手段渲染唐山新時代精神傳承氛圍。
2.通過隱性課程營造氛圍
校園每一個角落的布置利用、室內外的裝飾設計及花草樹木的培育等都能透露出文化的氣息,陶冶人的心境。學校要積極利用校本隱性課程所蘊含的地區(qū)文化氣息,對學生進行無聲的唐山新時代精神教育,如在學校適時之處建立凸顯唐山新時代精神的“藝術景點”和“人文景觀”等。
(三)挖掘體現唐山新時代精神的特色資源
1.選用特色教學素材
唐山地區(qū)學校的課程設置與教材編寫必須突出地方性及時代性,要讓唐山新時代精神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占有一定比重。對唐山的發(fā)展歷程,對先進人物的典型事跡和唐山新時代精神的內容等進行深入宣傳,讓廣大學生了解唐山新時代精神的內涵,從知識見聞層面把握其要義。
2.開展特色實踐活動
人文素質教育重在體驗,弘揚唐山新時代精神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讓學生參與一系列的活動,如做志愿者、義工,通過實習、社會調查、暑期社會實踐和參觀學習等形式,以學生會、社團、團總支和班級等為載體實施。學生見證了唐山的飛速發(fā)展,親歷了唐山人的義舉,對于唐山新時代精神才會感同身受,融入內心,有利于其綜合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悄然提升。
學校教育可以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從源頭上培養(yǎng)具有地區(qū)文化底蘊的“唐山人”。因此,充分地挖潛校本課程的價值與功能以傳承唐山新時代精神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王斌華.校本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趙兵.淺析學生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的主體地位[J].現代教育科學,2008(2).
[3]楊嵐,張維真.中國當代人文精神的構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