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英語新課程標準》把情感態(tài)度列為英語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產生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把學生掌握知識的認知策略納入情感教學的目標范疇,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的教育思想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教育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情感因素與認知因素有機融合,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態(tài)度,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 認知情感策略 高中英語教學 知情交融
一、知情交融策略的理論依據(jù)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教育應該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而要實現(xiàn)該目標,必須把認知和情感兩個方面統(tǒng)一起來?,F(xiàn)代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認為:“任何途徑都要作用于學生的情感,要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學生的感受。雖然不考慮學生的情感因素也能使學生學到知識和技能,但這樣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不能使他們始終如一地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這番話的實質正是表達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F(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不僅是認知信息加工的過程,還是情感加工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在認知和情緒兩方面同時進行交互作用的過程[6]。
情感因素與語言學習關系密切。積極的情感有助于學生積極參加學習活動,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有強烈學習動機和堅強意志的學生能夠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積極的情感能加快信息的組織、加工和存儲。”相反,消極的情感如焦慮、抑制、膽怯等心理狀態(tài)則影響語言學習[2]。Krashen(1985)語言習得論中的“情感過濾假說”認為情感因素對語言輸入起著一種過濾的作用。如果學習者處于消極的情感狀態(tài),那么情感因素會對所輸入的語言材料進行過濾,從而阻礙語言材料的有效輸入。反之,如果學習者有積極的情感,那么過濾作用就會減弱,大量的“可理解輸入”就會進入語言習得機制,并內化為學生的語言能力。
因此,高中英語教師要避免知情脫節(jié)、重知輕情的狀況。在教學實踐中,既要關注學生認知的發(fā)展,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只有在教學中達到知情交融,使學生認知與情感得到和諧發(fā)展,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素養(yǎng),關注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知情和諧統(tǒng)一發(fā)展的高質量人才。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知情交融策略的實施
所謂知情交融策略,是指教師以提高教學效益為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認知因素(語言學習),同時發(fā)揮情感因素(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積極作用,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和實施知情統(tǒng)一的教學方案的一種教學策略[6]。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知情交融策略,筆者做了以下嘗試:
1.激發(fā)和驅動學生的“情感動力”。
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結合學習興趣和動機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好英語的熱情,要用豐富新穎的內容吸引學生,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打動學生,把學生引入英語天地。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采用情境導入、懸念激活、朗讀激情、聯(lián)想引發(fā)、感情渲染、氣氛烘托等方法,扣住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探求熱情,使學生“想知”、“樂知”,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
學習英文歌。從高一開始,筆者就把英文歌引入英語教學中,英文每周一歌伴隨學生走到高三。音樂是“情感”的藝術,美妙的樂曲能渲染情感,產生共鳴,使人振奮,更能以其“潤物細無聲”的魅力浸潤學生心靈。從膾炙人口的Country Road Take me Home到堅貞不移的Right Here Waiting,從邁克爾.杰克遜Earth Song的心靈震撼到Scarborough Fair的空靈曼妙,從Unchained melody的蕩氣回腸到My Heart Will Go On的凄婉美麗,無不讓學生陶醉、癡迷,所以英文歌曲的學習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英語美的向往,同時更能激發(fā)學生模仿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借此指導學生了解歌曲中的語音問題,如音度、連續(xù)、弱讀、重音、強調等,以及品味理解歌詞的韻味、句式的美妙,讓學生受到英語美的熏陶。這種效果是生硬機械的課堂說教無法比擬的。
在教學中,筆者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表演活動,如自由演講(free talk) 、記者采訪(interview)、辯論賽(debates) 、演英語短?。╯taging short plays)、快速反應(quick responses)、智力競賽(intellectual quiz)等,在這些豐富多彩的表演活動中,學生能夠充分地展示和表現(xiàn)自我,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情感動力”。
2.樹立自信,激勵進取。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感情,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币蚨怀鰧W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就要多引導,多鼓勵,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嘗到學習的甜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1)講究課堂教學評價藝術。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過于注重終結性評價,重結果,重成績。學生成績一旦不理想,就會感到焦慮、自卑和自責,學習的自信心也會因此受到嚴重打擊。新課程改革倡導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態(tài)度、參與活動的程度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能看到自己的不斷進步,也能體驗到新的評價方式帶來的快樂??陀^的肯定性評價起著導向、勵志、激趣、促知的作用,這不僅有利于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5]。對學生的評價要注意人文性、科學性,評價用語不能一般化、公式化。
(2)化解難點,精講多練。
在英語語法教學中,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語法教學的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可采用順口溜、小詩、圖表等形式,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將枯燥的學習趣味化,這樣不僅較好地化難為易,還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怵學為樂學,從而大大地強化學習效果。
高中的虛擬語氣是一個學習和記憶的難點,結構變化復雜枯燥乏味,很多學生對此缺乏信心,如果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小詩形式體現(xiàn)出來,就能幫助他們學習和領會虛擬語氣。例如:If I had been a man in the past,1 would have been Jobs.If I were a man now,I would be Lin Shuhao.If I should be a man in the future,I would be a superman.(But 1 was not then.I am not now. I will be never.)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知情統(tǒng)一教學策略,使原本枯燥的語法變得生動有趣,令人難忘,從而幫助學生輕松地掌握了虛擬語氣,樹立了他們學習的信心。
只有將教材化難為易,精講多練,講究教學藝術和方法,才可以讓學生充滿信心地達到每個目標,從而激發(fā)和驅動學生的“情感動力”,并達到教學預期目標,有效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3.挖掘教材,情感共鳴。
高中英語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蘊含著濃郁的情感因素,這類情感因素主要反映了人類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具有很明確的教育導向,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內容的情感態(tài)度目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對教材中各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有目的的分析和探究,從而構建認知發(fā)展與情感發(fā)展相統(tǒng)一的高中英語教學。英語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導情,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進而理解課文、發(fā)展情感。在情感教學中,教師應先進入角色,愛作者之所愛,憎作者之所憎,用自然真實的情感感染學生、打動學生,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4]。
(1)環(huán)境保護教育。
由于人類對大自然無休止的掠奪,大自然正“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人教版教材中的Saving the Earth.The Green Hills of Tangsan.Are we Endangered;北師大版高中英語模塊八 Unit 22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都涉及人與自然、生態(tài)與動物的問題。通過這些文章,筆者結合近幾年出現(xiàn)的Flood,Hurricane, Tsunami, Earthquake, Sandstorm,Global Warming等一系列問題,教育學生如果人類繼續(xù)破壞自然環(huán)境,濫捕亂殺野生動物,必將受到懲罰,自食其果。筆者與學生分享了警句:“One earth is enough to feed all human beings, but ten earths are far from enough to fulfill human’s greedin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和諧社會的重中之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和諧社會的基本要素。學生通過反思人類的行為,懂得尊重大自然就是尊重人類本身。這樣可以喚起學生自覺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2)關愛殘疾人。
高二英語下冊Unit 17“Disabilities”第一部分warming up中的幾幅圖,告知人們在公共建設方面,應如何體現(xiàn)對殘障人士的關愛。要讓殘疾人士感到他們沒有被邊緣化,要讓他們產生歸屬感。在此單元讀物“Disabled? Not Me!”中,有這樣的句子:“People like Xiaowen and many other disabled people in our country have taught us the importance of giving a chance to receive education.(小文及許多像他一樣的殘疾人教會了我們給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機會的重要性)?!弊寣W生明白全社會的人都應該關愛身邊的殘疾人,他們享有同樣的入學、就業(yè)乃至組建婚姻家庭等權力。其實有時愛他們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難,“It is simply a matter of opening door and offering guidance.(只不過是簡單的開門或者是指指路而已。)”
(3)理想前途教育。
課本中Albert Einstein,Madam Curie,Abraham Lincoln,Martin Luther King, Nelson Mandela, Walt Disney等文章都是對學生進行理想前途教育的好素材。筆者以Disney的成功經歷為例,教導學生要有堅定的人生信念和創(chuàng)造進取的精神,以頑強的意志承受挫折,迎接挑戰(zhàn),戰(zhàn)勝危機,實現(xiàn)人生目標。馬克思五十多歲還學俄語為的是尋求革命真理。林肯之所以會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tǒng)之一,是因為他廢除了奴隸制度,為人類的平等獻出了畢生精力。愛因斯坦之所以能成為舉世聞名的偉大物理學家,是因為他從小樹立了遠大的理想,始終不渝地致力于自己的事業(yè)。居里夫人之所以會成為女中豪杰,是因為她自信自強并具有頑強的毅力。Martin因為為黑人爭取平等權益而被謀殺,Nelson Mandela為同胞爭取平等權益而入獄達27年之久。教師應利用這些名人的感人事跡,激發(fā)學生積極進取的熱情,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
(4)熱愛社會主義教育。
馬克·吐溫的At the Tailors Shop以特有的諷刺、幽默的筆調將兩個典型人物:店伙計和老板刻畫得栩栩如生,極大地諷刺了資產階級的虛偽,有力地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拜金主義的丑惡本質。通過教學,學生進一步認清了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從而認識到社會主義祖國里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愛。
(5)人生哲理教育。
莫泊桑的the Necklace 描寫了瑪?shù)贍柕碌谋瘧K命運。一時的歡樂帶來了一生的痛苦,愛慕虛榮正是悲劇的根源。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學生認識到應該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地對待生活,不要刻意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否則會導致悲劇。
4.掌握教學藝術,用自身的積極情感感染學生。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對教師所采取的情感態(tài)度是左右他對該教師所教學科感興趣的重要因素。稍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都可以感覺到:學生往往會因為與某個教師的情感接近,認同并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相反,也會因為與某個教師在情感上的排斥、對立而討厭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
心理學家維也納(Vena Jules)和彼特(Peter Kutnick)就學生心目中好教師的特征對1756名學生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表明,在學生所列舉的好教師的23項特征中,有12項(約占51.2%)是屬于情感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以飽滿的工作熱情、高昂的激情、喜悅的心情上好每一節(jié)課,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感染學生;同時善于運用各種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成功體驗和激發(fā)學習內在動機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享受成功、獲得愉悅感,保持長久的興趣感?!耙孕撵`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一條至關重要的教育原則。
三、結語
忽視情感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充分重視培養(yǎng)健康完善的情感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并切實地把它落實到教學工作中,我們的教育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在英語情感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中,應致力于“知情并進”,使每堂英語課都成為情感與智慧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劉惠軍,張雅明.新課程與學生發(fā)展.
[2]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李建平,黃萍.實施英語情感教學運用 培養(yǎng)中學生運用情感策略的能力.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5.
[5]章兼中.外語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6]周惠英.英語教育周刊,第1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