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泰國影視作品走紅中國,廣受中國觀眾的歡迎,為泰國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傳播了泰國的文化。本文主要對泰國影視作品在中國的傳播現(xiàn)狀、流行原因以及對中國影視產業(yè)的啟示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泰國 影視作品 影視產業(yè)
引人入勝的劇情,清新唯美的畫面,相得益彰的配樂,俊男美女的陣容,加上東南亞美麗的風景……繼日劇、韓劇、美劇后,近年來充滿異域風情的泰劇開始席卷中國,成為中國熒屏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廣受“泰米”們的歡迎。
一、泰國影視作品在我國的傳播現(xiàn)狀
泰國影視作品,包括泰國電影、泰國電視?。ê喎Q泰劇)、泰國電視節(jié)目、泰國音樂等一系列泰國出品的影視音像制品。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為泰國電視劇和泰國電影。
1、泰國電視劇
《天使之爭》、《丘比特的圈套》、《花環(huán)夫人》、《千金女傭》……打開電視機,越來越多的泰劇在中國熒屏上綻放異彩,成為繼韓劇后國內熒屏引進劇新寵兒。
中國引進泰劇最早可追溯到2003年。央視八套開播的《俏女傭》,讓中國觀眾首次感受到了泰國的異域氣息,但反響不大。直到2009年、2010年,安徽衛(wèi)視先后播出泰劇《天使之爭》、《明天我依然愛你》等多部作品,泰劇才正式被中國觀眾所接納,并引起熱烈反響。2011年,泰劇在中國的風靡一度達到高潮。隨著泰劇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飆升,中國各大省級衛(wèi)視紛紛將泰劇作為自己的主打品牌,甚至一度進入白熱化競爭階段。泰劇瞬間以風起云涌之勢邁入中國國門,以其精良的制作,浪漫、溫情的想象力和充滿異域風情的畫面構筑起令人刮目相看的奇異風景線,迅速“籠絡”了大批中國觀眾。
2、泰國電影
在所有的泰國電影中,以鬼靈恐怖片、泰拳動作片和泰式“小清新”青春片這三種獨具泰式風情的影片類型最受中國觀眾的歡迎。
2002年央視電影頻道播放了第一部泰國電影《靈蛇愛》,自此拉開了泰國影視作品亮相中國熒屏的序幕。近兩年,中泰兩國電影和電影人更是有了很好的互動和交流,泰國優(yōu)秀電影作品不斷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2011年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首次舉辦的泰國電影展受到中國觀眾的熱捧。在泰國創(chuàng)下票房神話的《初戀這件小事》也于2012年6月在中國院線成功上映,取得票房佳績。而在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12部題材豐富、風格多樣、制作精良的優(yōu)秀作品也亮相上海,為觀眾奉上了原汁原味、風格鮮明的泰國電影聲色之旅。①
二、泰國影視作品風靡中國的原因
1、泰國影視作品的語境解讀
(1)中泰兩國政經關系友好,提供良好合作前提。在政治方面,自1975年7月1日中泰兩國建立外交關系以來,38年里兩國互信互利,始終保持著親密友好的關系,開創(chuàng)合作新紀元。在經濟方面,中泰兩國經貿合作穩(wěn)步推進,已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合作格局。目前,中國是泰國第一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貿易伙伴。中泰兩國友好的政治和經濟關系,為泰國影視作品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量。
(2)中泰兩國文化具有親緣性,顯示得天獨厚的傳播優(yōu)勢。跨文化傳播學理論稱,當人與人之間所具有的相同點或者共性趨向越多時,他們在相互的交流或者溝通中所遇到的困難或者挫折就比較少,當然引起誤解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反之亦然。②中泰兩國在文化基礎、倫理觀念、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著很多相通之處。這在很大程度讓中國觀眾從文化心理上更容易接受和認可泰國影視作品。
(3)泰國政府出臺優(yōu)惠政策,大力扶持影視業(yè)。泰國影視作品近年來在亞洲甚至國際的崛起,離不開本國政府的大力支持。針對1997年泰國影視業(yè)在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面臨的困境,泰國政府及時制定出如給予影視產業(yè)稅率優(yōu)惠,鼓勵國內外資金投入到泰國的電影制作硬件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促進影視發(fā)展方面的扶持優(yōu)惠政策,有力地推動了影視產業(yè)的復興與發(fā)展。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泰國影視業(yè)的各類硬件設備和從業(yè)人員的技術水平得以增強,尤其是泰國電影人在與外國攝制團隊的協(xié)作中吸取了許多新科技的制作技巧和創(chuàng)作觀念,有助于大大提升國內影視業(yè)的水平。③一方面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保證了泰國影視作品的高質量制作水準;另一方面泰國政府加強本民族文化的對外宣傳與交流,努力讓泰國影視作品走出國門。在當今“內容為王”的時代,泰國影視作品憑借高品質迅速打開了中國的市場。
2、泰國影視作品的文本解讀
(1)選題貼近生活,宣揚優(yōu)秀品質。出色的編劇是影視作品成功的一大元素。泰國影視作品之所以熱播,選材貼切,平實化、生活化,恐怕是其成功的法寶。泰國影視作品的主題更貼近東方的傳統(tǒng)道德和審美情趣,親情、友情、愛情是其永恒的表現(xiàn)對象,每部戲中都有著對家庭、婚姻、人際關系的深入洞察和對真、善、美等優(yōu)秀品質的崇尚,而這些最平淡的真實恰好是中國觀眾所樂于見到的。
(2)靚麗俊美的混血明星。在流行了近十年的“日韓美”風之后,泰國影視作品的出現(xiàn)讓觀眾有種新鮮感。無論是陽光帥氣的男演員,還是嬌媚動人的女演員都讓中國觀眾津津樂道。與其他劇種不同的是,泰國演員大多是混血兒,這更是增加了泰國影視作品的獨特魅力。
(3)成熟夸張的表演技巧。作為演員,優(yōu)秀的演技是制勝法寶。除了擁有搶眼的外表,泰國演員的演技也不容小覷。泰國影視作品往往采用善惡分明的形式,作口里茨方法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性格。在作品中,演員多采用夸張的表演,表現(xiàn)出獨特的效果,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充滿異域風情的唯美畫面。一直以來,熒屏中泰國迷人的異域風光深深吸引著中國觀眾。金碧輝煌、尖角高聳的廟宇,妖媚動人的熱帶風,豐富多彩的節(jié)日,傳統(tǒng)虔誠的禮儀……觀眾既可通過泰國影視作品領略泰國的獨特魅力,也可了解泰國當?shù)氐囊恍┟袼缀蜕盍晳T。比如,從《天使之爭》、《千金女傭》、《花環(huán)夫人》等劇情里我們了解到,在飲食習慣方面,泰國人也用筷子吃飯,并且中餐和晚餐以米飯為主;在日常生活和禮儀方面,泰國的日常禮儀是雙手“合十禮”,同輩之間“站立合十”是最常見的禮節(jié)表達,頭部稍微下垂以代表更真誠的敬意;見到長輩,晚輩的手舉得越高就表示對對方的敬意越深;在宗教信仰方面,佛教在泰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泰國的影像中,佛教文化處處可見,時常出現(xiàn)與佛教有關的生活場景如虔誠拜佛等禮節(jié)。
(5)融入中國元素,善于迎合觀眾心理。泰國在跨文化傳播中,善于迎合中國觀眾的心理,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已經融入其影視作品中,給中國觀眾帶來親切感。比如在《天使之爭》中浩寧多次在朋友面前談及中國餐館的飯菜很好吃;家英送伊林的玉上面刻著中國的漢字“龍”。另外,不少泰劇題材直接來源于中國,這也是泰劇受中國觀眾歡迎的原因之一。
(6)意識形態(tài)內容較少,為審片速度提供保障。由于泰國影視作品對于文化背景的強調遠不像日韓美劇那么突出,不會涉及過多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內容,廣電總局對于引進泰劇也是抱著支持的態(tài)度,審查方面比其他劇種來得輕松,審批過程十分迅速。
三、泰國影視作品對我國影視產業(yè)的啟示
1、注重東西結合,立足傳統(tǒng)民族文化
在面臨金融危機、國內影視產業(yè)遭遇困境的情況下,泰國打開國門,積極吸收借鑒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將西方視聽語言和敘事風格嫻熟地運用在影片之中,大大提高了泰國影視作品的表現(xiàn)力。另外,在全球化的語境中,國際化的制作也能讓外國觀眾更好地理解泰國本土影片,實現(xiàn)跨國度跨文化的影像傳播。
同時,泰劇注重東西結合,在運用現(xiàn)代影視技巧的基礎上彰顯民族特色。泰國新生代導演在借鑒美國好萊塢現(xiàn)代先進拍攝制作技巧的同時,善于挖掘應用本土民族文化資源,游刃有余地將帶有本國民族風情和特色的媒介作品展示在世人面前,不僅獲得國際影壇的認同,也成功將泰國本民族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
泰國影視作品的成功提示我們,只有保持不斷開放的文化姿態(tài),相互吸納,相互融合,才能推陳出新。同時,也要立足傳統(tǒng)民族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資源始終是各國家所獨有的文化資本,只有充分利用好本民族的文化資源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生存和發(fā)展。
2、提高制作水平,加強精品意識
高精質量的作品是吸引觀眾的前提,也是推動影視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動力。近年來泰國憑借著“內容為王,精品意識”的理念,創(chuàng)造出的一批具有“含金量”的影視作品令中國觀眾一睹風采,實現(xiàn)跨文化傳播的成功。而目前我國許多國產劇的制作都在走快餐化道路,不少影視作品中的故事情節(jié)和敘事結構都很雷同,偶爾出現(xiàn)一部優(yōu)秀作品,便引起一大批孿生姊妹篇效仿,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越來越被市場拋棄,直接導致了國產劇競爭力的削弱。因此,在今后的影視創(chuàng)作道路上,中國制作人要提高制作水平,加強精品意識,爭取創(chuàng)造出越來越多思想內容深刻、藝術精湛,具有強烈吸引力和感染力,在社會中產生廣泛影響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作品。
3、迎合觀眾心理,轉變創(chuàng)作思路
泰國影視作品大多以親情、愛情、友情為主題,以刻畫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為主導思想。泰劇的熱播足以證明人們對溫馨、平和、善良而純真的渴望,對“真善美”精神食糧的迫切需求。而目前我國電視劇在這方面做得比較欠缺,劇本創(chuàng)作上大多為人與人之間爭權奪勢、勾心斗角、為利益不斷斗爭反目為仇的故事,往往忽略了人們內心世界真誠的情感需要。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引起部分觀眾的共鳴,但卻給人增加壓抑感,反而起到不良的社會導向作用。所以中國的影視作品要想獲得更大成功,就必須不斷迎合觀眾的心理需要,以“受眾為本”,轉變創(chuàng)作觀念和思路。
參考文獻
①王霖,《泰國電影周揭幕 小清新驚悚懸疑片輪番上映》,東方網,2012-11-16
②關世杰:《跨文化傳播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5
③陳曉達,《透視當代泰國電影產業(yè)的崛起》,《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2(1)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2級碩士)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