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螺螄殼里做道場”,那么雞蛋殼里能做什么呢?告訴你,能安下個家!
47萬平方千米面積的喀麥隆,境內(nèi)多為高原。全國天氣差別很大,在南部、西部為赤道雨林氣候,全年雨量充沛,而到了北方就變成了熱帶草原氣候,老天爺也吝嗇起來,一年到頭也下不了幾滴雨。真是冰火兩重天。
蛋形屋就在干旱、炎熱的喀麥隆北部。這里生活著一支姆斯古姆部落,以種田和捕魚為生,信奉真主安拉,有古老的文化與習(xí)俗。最奇特的就數(shù)他們居住的房子啦。
你看,這是不是像兩個豎起來的雞蛋。這個就是姆斯古姆人的家。房子由大小倆“雞蛋”組成,“大蛋”住人,“小蛋”是廚房。兩“蛋”之間有走廊相連。有些姆斯古姆人為住得更舒服些,還建起了兩大一小三個“蛋”的房子,居住面積一下子增加了一倍。
別看蛋形屋外形簡單,造起來可不容易呀!屋里沒有任何支撐框架,蛋殼也是泥巴糊的。沒有高超的技術(shù),根本豎不起來。好在姆斯古姆人心靈手巧,老祖宗留下的糊“蛋殼”絕活銘記于心。不借助支架或設(shè)備,全憑眼光和手感,赤手空拳就搞定。要知道,“蛋殼”越向上越小,他們硬是用手一圈圈往上糊,絕對“八級工”水準(zhǔn)。
這些高5~7米,底部直徑3~4米的“蛋殼”,外形獨(dú)特,弧線優(yōu)美。姆斯古姆人還在“蛋殼”頂部留了個小孔,作為通氣口。下雨或起風(fēng)沙怎么辦呢?別急,他們自有妙法,給通氣孔戴“帽子”??墒牵暗皻ぁ边@么高,人怎么爬上去呢?很容易啊,“蛋殼”外面的凸出裝飾就是現(xiàn)成的梯子,順著它就能到屋頂,給屋頂戴帽或修補(bǔ)房屋外墻就容易多了。蛋形屋非常適合非洲酷熱的天氣。由于高大,頂部的通風(fēng)口有拔風(fēng)作用,加速空氣流通,住在里面很涼快,很舒服。因為符合力學(xué)原理,蛋形屋堅實(shí)牢固,就是遇上暴風(fēng)狂沙也不怕。
巧奪天工、獨(dú)一無二的姆斯古姆人蛋形屋,是非洲人民古老的綠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