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一起突發(fā)的恐怖襲擊新聞?wù)碱I(lǐng)了全球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4月15日在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終點線附近發(fā)生了連環(huán)爆炸事件!可以說,這是繼9.11之后又一起發(fā)生在美國本土的嚴重恐怖襲擊事件。雖然這次事件在作案的專業(yè)程度以及造成的人員和財產(chǎn)損失上無法與前者相比,但其對美國乃至西方國家的警示意義絕不低于前者??植来蠛啾尽だ菙?shù)年前即被擊斃,美國也早已宣布反恐戰(zhàn)爭以本·拉登之死為標志取得了勝利,但嚴酷的事實告誡世人,只要世界上還存在恐怖主義賴以生存的土壤和溫床,反恐就絕不能輕言結(jié)束。
波士頓大爆炸發(fā)生后,全美主要城市都加強了警戒。紐約、華盛頓、洛杉磯等許多城市都在賓館、體育場、重要地標建筑和地鐵等處加強了安保力度。但令人憂心的是,相對于這種馬后炮似的安保舉措,西方國家的日常安全漏洞卻比比皆是。
眾所周知,恐怖分子選擇的襲擊目標往往是人群密集的場所或者地標性建筑。歐洲的火車站就是這類目標。幾年前,倫敦和馬德里的火車站均發(fā)生過被恐怖分子襲擊的慘案。但恰恰是這樣的重點攻擊目標卻幾乎沒有設(shè)防。
幾年前筆者旅居柏林的時候,一位從國內(nèi)來德沒幾個月的朋友要去火車站接人,問我在哪兒買站臺票。我聽了之后差點笑噴。朋友的問題在國內(nèi)再尋常不過,但在德國卻成了笑話。因為德國的火車站是隨便進出的,沒有排著長隊檢票進站一說。只是在列車行駛途中,會有查票、補票。也因此,在德國的火車站,不僅沒有圍墻,也沒有安檢。隨便一個人都能大搖大擺攜帶任何物件登上開往任何方向的列車!即便在車上遇到查票的,也僅僅是查票而已,至于你攜帶了什么,根本無人問津。所幸這么多年,德國列車上沒有發(fā)生任何有針對性的恐怖襲擊事件!或許德國人的安保是外松內(nèi)緊,這就非我這外行人所能揣測的了。
德國乃至歐洲的另一個安全漏洞是各種大型集會場所。歐洲的節(jié)日很多,五花八門。如德國的愛情大游行,是情人們展示自己各種性取向的公開集會。筆者剛到德國時也曾比較好奇,還遠遠地用照相機細細地端詳了一番,之后,再無靠近摻乎的興致。因為每年愛情大游行之后,都會留下大量的垃圾,還有躺在各類醫(yī)院里的傷員。參加大游行的也不僅僅是那些亢奮的年輕情侶,還有許多本來就想找機會發(fā)泄的不安分分子。所幸,這么多年,德國的愛情大游行除了發(fā)生過大大小小的踩踏事件外,也沒有發(fā)生任何有針對性的恐怖襲擊事件。
相對于美國的“熱鬧”,歐洲在安全上是比較平靜的。但這種平靜也只能是相對的。比較歐美的差異,不難看出,發(fā)生在美國的恐怖襲擊事件的策劃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往往是那些對美國政府有刻骨仇恨的政治組織,如“基地”組織等。也因此,這些襲擊事件組織的嚴密性、實施手法的專業(yè)性等均非其他恐怖事件所能相提并論。作為全球頭號超級大國,美國在世界樹敵太多,這些敵人無法與美國這個強大的對手正面抗衡,只能劍走偏鋒,通過暴力和恐怖手段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和仇恨,甚至故意制造一些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事件,以吸引世界的眼球。
歐洲國家大都不是美國那樣的移民國家,但在德國以及北歐的一些國家,也存在一些民族主義的極端組織和個人,他們反對移民、反對全球化和歐洲一體化,不惜訴諸極端和暴力的手段。而且由于這些極端組織和個人都是本土產(chǎn)生,所以隱蔽性更強、更難以發(fā)覺和掌控,因而防不勝防。
在槍支管理方面,歐洲通常是只要具有持槍證等證件即可在槍械店里購買到自己心儀的各類輕武器。但歐洲人非??粗睾驼湎н@種持槍的自由,所以也就很嚴格地遵守使用槍支的規(guī)則。否則類似瑞士這樣全民皆兵、家家戶戶均有槍械的國家,豈不天天生活在槍殺的恐怖之中。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減少恐怖事件的發(fā)生,非平民百姓之事,而是政府行為。如果一國政府無論在外交還是內(nèi)政方面,均能待人公正、公平,尊重他人或他民族的文化和利益,沒有或極少樹敵,恐怖組織也不會無端將目標對準這個國家。甚至可以樂觀地斷言,恐怖組織賴以生存的基礎(chǔ)也將因此而大幅削弱,其活動空間也將為之萎縮。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各種爭端和根除恐怖組織活動的關(guān)鍵所在。相形之下,各種安保措施不過是末節(ji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