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杰
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學生的引導者,指明學生向上探索的方向,教給學生發(fā)展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掌握良好的語文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夠學有所用,學有所長。文章中找景物的方法:(1)如果文章中景物描寫的少,那就直接劃出來。(2)從重點詞中找出來。(3)從重點句中找出來。(4)從重點段中找出來。(5)從題目中找出來。(6)從重點段中描寫比較具體比較多的部分找出景物來。(7)通過總結找景物。
新課程標準學習方法閱讀教學景物一、理論的依據(jù)
語文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在我們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就有表述:“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痹陂喿x教學中要求“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學生的引導者,指明學生向上探索的方向,教給學生發(fā)展的學習方法。蘇軾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因此培養(yǎng)學生掌握良好的語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夠學有所用,學有所長,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去認真研究和探索的。
二、想法的產生
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走遍千山萬水》這一訓練組的課文,都是寫景的文章,此時我們已經(jīng)學完了前三篇課文,《古詩三首》包括:《獨坐敬亭山》《望洞庭》《憶江南》《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但在學習中,找文中景物的過程,學生做的不夠好。不僅這一單元的課堂上做的不夠好,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學生做的也不夠好,找景物的時候,大多數(shù)學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分不清主次。如何利用好這幾篇寫景課文,教給學生這方面的學習方法呢?我覺得前三篇課文,是訓練學生能力的基礎,而后面的閱讀課文《七月的天山》,只能算是練習題。那就要從前三篇精讀課文入手。既然學生不會找景物,那就教一下這方面的學習方法吧。學會了這個方法,讓學生拿《七月的天山》做訓練好了。有了這個想法,就著手設計教案。
三、方法的產生
學習寫景物文章,如何找準景物?我領著學生重新從第一課開始。
引導學生思考《獨坐敬亭山》寫了什么景物?你是怎么找到的?學生說出是直接劃出來的景物,因為第一句寫的是眾鳥,第二句寫的是孤云,三四句寫的是看不夠的敬亭山。
《望洞庭》都寫了什么景物呢?先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望洞庭的什么?學生回答:月光下的山和水?問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生回答:“潭面無風鏡未磨”中潭面就是湖面,“白銀盤里一青螺”寫了水和山的顏色,水是“白銀盤”,山是“一青螺”。之后學生總結出是抓重點詞找到的景物。
《憶江南》和《望洞庭》是不同的,問學生哪里不同?如何找景物,都有什么景物?學生說出是第二三句中找到的景物——江花、江水。后來總結出是在重點句中找到的景物。
《桂林山水》和《記金華的雙龍洞》我引導學生看題目,從題目看出了什么?學生說從題目中找到了課文要描寫的景物,從題目中找到描寫的景物,之后再去找課文中的重點段,重點段里詳細的寫了景物。
學生在練習中用以上學到的學習方法在找《七月的天山》景物的時候,遇到了問題,因為這篇課文和以前的課文是不同的,有學生說可以利用從題目中找景物的方法,知道了這篇文章寫的是天山,那分別寫了天山的什么呢?有學生說可以從重點段中找,在重點段中,找景物,又遇到了分歧,因為描寫的景物太多了,之后又引導學生從重點段中描寫比較多比較具體的部分找的景物。就這樣剝洋蔥一樣終于找到了《七月的天山》中描寫的景物:天山的雪水、原始森林、野花。
于是,我們總結出了在文章中找景物的方法:(1)如果文章中景物描寫的少,那就直接劃出來。(2)從重點詞中找出來。(3)從重點句中找出來。(4)從重點段中找出來。(5)從題目中找出來。(6)從重點段中描寫比較具體、比較多的部分找出景物來。
四、方法的實施
學生掌握了如何找準景物的方法后,我選取了第六單元《田園生活》這組課文,讓學生按照上節(jié)課的學習方法找景物。老師的快樂感染著學生,加上這種方法學生學的也輕松,所以練習的課堂也是輕松愉快的。一節(jié)課的時間,學生們找準了《鄉(xiāng)下人家》《鄉(xiāng)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麥哨》中的景物。
在找《鄉(xiāng)下人家》第一自然段景物的時候,我們遇到了問題,第一自然段有同學說寫的是瓜,有的同學說寫的是藤,有的同學說寫的是瓜架。后來同學討論出來,無論藤和瓜,都是瓜架上的,那就是寫的夏天瓜架上的景物了。這個問題也同樣出現(xiàn)在《麥哨》的第四自然段。剛有一個同學提出:“老師這個第四自然段描寫了好多景物,有油菜花、蠶豆花、麥田好多景物啊。”馬上有個同學給他講解:無論油菜花還是蠶豆花還是麥田,都是田野里的,這一段主要寫的是春天田野中的景物。我為學生的善于總結而感到欣慰。在《鄉(xiāng)下人家》第五自然段的討論上,同學們分歧很大。有同學說這一自然段沒有具體寫哪一樣景物,都寫的很籠統(tǒng)。但這一段是確實是寫景的,而且寫的非常美,經(jīng)過大家的討論,同學總結出這一自然段是寫夏天傍晚的農家田園風景。原來找景物也可以總結出來呀。于是我們在找景物的方法中又加第七個方法:通過總結找景物。
五、方法的重要性
在教學語文的過程中,如何教、怎樣教?是教教材還是用教材?這些一直是我們語文老師在討論、在思考的問題,我覺得用教材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學習方法才會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當然,教師的學習方法的產生,不是偶然的靈感乍現(xiàn),而是心系學生、冥思苦慮的結果。老師應該是一名思考者,并且能夠依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任務,教給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就是教給學生一種學習能力,而這種積沙成塔的學習方法積累,必將為學生今后創(chuàng)新能力的厚積薄發(fā)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東坡文集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