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麗榮
1.認識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知道醇與醛、羧酸之間的轉化關系。
2.結合生產、生活實際了解烴的衍生物對環(huán)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二、山東考試說明(與課標要求一致)
1.認識醇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知道醇與醛、羧酸之間的轉化關系。
2.結合生產、生活實際了解烴的衍生物對環(huán)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化合物的安全使用問題。
三、課標解讀(教學目標)
1.通過【知識重溫】回顧已學乙醇的化學反應,從而總結乙醇的部分化學性質。
2.通過分析醇的結構,結合前面的復習知道其化學反應主要涉及分子中碳氧鍵、氫氧鍵和碳氫鍵的斷裂,根據(jù)醇的結構特點分析并總結乙醇的化學性質并能夠熟練寫出相關方程式和反應類型。
3.結合前面的學習,能夠寫出醇與烯烴、鹵代烴、醛、酯等有機物之間的轉化關系。
4.結合甲醇、乙醇在生產、生活實際中的應用,體會醇對環(huán)境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影響,體現(xiàn)知識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評價
(一)課標評價
根據(jù)課標要求設計出4個教學任務,可以看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醇的化學性質,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側重醇的化學性質的探討,設計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理解醇反應的斷鍵規(guī)律,并加強對應練習,充分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
(二)歷年考試試題評價
幾乎每年的學業(yè)水平考試和高考都體現(xiàn)了乙醇的知識,重點考察乙醇的化學性質:取代反應(與金屬鈉、與羧酸的酯化反應、醇分子間的脫水反應)、消去反應、催化氧化。具體體現(xiàn)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題:
2010(山東?。?/p>
22.(8分)現(xiàn)有下列四種有機物:
分析:考察消去反應。
2008(山東?。?/p>
6.下列物質中加入金屬鈉不產生氫氣的是
A.乙醇B.乙酸
C.水D.苯
分析:考察與金屬鈉的反應
23.(9分)乳酸是酸奶的成分之一,乳酸可以用化學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過生物發(fā)酵法制備,利用乳酸可以合成多種具有生物兼容性和環(huán)保型的高分子材料。乳酸已成為近年來人們的研究熱點之一。乳酸的結構簡式為CH3CH(OH)COOH,以下是采用化學方法對乳酸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
請根據(jù)乳酸的性質和上述信息填寫以下空白:
(1)寫出乳酸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寫出乳酸與濃硫酸共熱生成C6H8O4的化學方程式:
;
(3)(II)的反應類型是。
分析:考察與羧酸發(fā)生酯化反應
(2)高考試題
(2010山東)
12.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乙烯和苯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
B.淀粉、油脂、蛋白質都能水解,但水解產物不同
C.煤油可由石油分餾獲得,可用作燃料和保存少量金屬鈉
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發(fā)生取代反應,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飽和Na2CO3溶液除去
分析:考察取代反應
(2012山東)
10.下列與有機物的結構、性質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應與乙烯和Br2的反應屬于同一類型的反應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為C6H12O6,二者互為同分異構休
D.乙醇、乙酸均能與Na反應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團相同
分析:考察取代反應
2009(山東卷)
33.(8分)(化學-有機化學基礎)
下圖中X是一種具有水果香味的合成香料,A是有直鏈有機物,E與FeCl3溶液作用顯紫色。
請根據(jù)上述信息回答:
(1)H中含氧官能團的名稱是。B→I的反應類型為。
(2)只用一種試劑鑒別D、E、H,該試劑是。
(3)H與J互為同分異構體,J在酸性條件下水解有乙酸生成,J的結構簡式為。
(4)D和F反應生成X的化學方程式為。
分析:考察與羧酸反應酯化反應、催化氧化反應。
(2012山東)
10.下列與有機物的結構、性質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應與乙烯和Br2的反應屬于同一類型的反應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為C6H12O6,二者互為同分異構體
D.乙醇、乙酸均能與Na反應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團相同
分析:考察官能團和取代反應
五、學習目標
1.通過知識回顧,結合分析醇的結構特點總結醇的化學性質,能夠熟練寫出醇與烯烴、鹵代烴、醛、酯等有機物相互轉化的方程式。
2.結合資料介紹和生活實際能夠列舉醇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六、教材分析
(一)教材位置
本節(jié)在有機反應類型及反應規(guī)律的學習之后,學生已經具備了根據(jù)一定結構的有機化合物推測可能與什么樣的試劑發(fā)生什么類型的反應、生成什么樣的物質的思路和意識。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初次運用所學規(guī)律推測一類物質可能發(fā)生的反應,讓他們用演繹法學習醇的性質并發(fā)展這種思路和方法,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材處理
對于醇的化學性質,通過回顧乙醇的化學性質推測醇的化學性質,從斷鍵的角度推測產物,從而總結出醇消去、催化氧化反應的規(guī)律。
(三)與人教版教材的比較
編排的位置:
兩個版本都是在介紹了烷烴、烯烴、苯及其同系物、鹵代烴的基礎上引入的,都是把醇作為烴的衍生物的第一種代表物進行介紹的,呈現(xiàn)的位置基本相同。
知識上的比較:
人教版對于醇的介紹從整體上分析比魯科版相對簡單,具體體現(xiàn):
1.幾種常見醇:人教版主要介紹了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結構和物理性質的共性之處,對于甲醇的結構和物理性質沒有介紹。
2.飽和一元醇:兩個版本都對飽和一元醇的通式、沸點以及水溶性做了詳細的介紹,通過表格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出相關結論。但兩個版本的切入點不同,魯科版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人教版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
3.醇的化學性質:兩個版本都介紹了醇與金屬鈉、濃氫鹵酸、消去反應、氧化反應,但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不同,人教版注重實驗的探究作用,對于醇分子間脫水的反應只是在資料卡片上出現(xiàn),魯科版則注重從官能團的角度進行分析,從斷鍵上分析規(guī)律,幫助學生理解。
結論:通過兩個版本的比較,進一步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重點知識):
1.乙二醇與丙三醇的結構和物理性質
2.飽和一元醇的通式、水溶性的規(guī)律、沸點的規(guī)律
3.醇與金屬鈉、濃氫鹵酸的反應以及醇的消去反應、氧化反應的規(guī)律。
七、學情分析
學生在必修內容及前面章節(jié)內容的學習中,已經對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有所了解,并且能夠從結構上簡單區(qū)分醇和酚,但是從結構上對性質進行推測方面的能力還不太熟練,尤其對斷鍵位置與反應類型間的關系上不能很熟練區(qū)分。
八、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醇的結構推測醇的性質,掌握醇的化學性質
九、教學策略:
課前準備:(學案導學)
根據(jù)已有知識和教材資料總結醇的化學性質,能夠寫出乙醇與金屬鈉的取代反應、乙醇的消去反應、乙醇的氧化反應的方程式。
課堂探究:(交流、檢測、講解、練習相結合)
通過課堂小測和交流訂正檢查學生對乙醇知識的掌握情況,結合乙醇的結構特點引導學生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結構對于有機物性質的重要性,強化結構決定性質的理念,同時由乙醇的性質引導學生分別探討1-丙醇或2-丙醇的性質,知識得到提升;結合對應訓練鞏固本節(jié)知識,體現(xiàn)知識的遷移應用。
十、教學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1.重點要突出。
2.注意課本知識的整合。課本上是從吸引電子能力的強弱角度入手分析醇的結構,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分析,可以把此環(huán)節(jié)變?yōu)橹R的總結來處理,學生掌握了醇的反應之后,再來看鍵的極性以及斷鍵就更好理解了。
十一、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組織小組內交流預習內容,完成學習目標的1、2
【投影】學習目標1、2
1.醇、酚的區(qū)別;認識幾種常見的醇
2.總結飽和一元醇的通式、物理性質
【學生活動】小組內交流預習作業(yè),訂正答案,提出質疑。
【教師活動】【投影】【目標1評價】
1.醇酚的區(qū)別(填序號)
下列物質屬于醇類的是 屬于酚類的是
【目標2評價】
2.飽和一元醇的物理性質
下列每組物質的沸點高低比較不正確的是()
A.乙二醇高于2-丙醇B.丁烷高于丙烷
C.乙醇高于甲醇D.乙醇低于丁烷
3.【學業(yè)水平考試試題】2010(山東?。?/p>
4.若從溴水中把溴萃取出來,可選用的萃取劑是
A.水 B.無水酒精 C.四氯化碳D.氫氧化鈉溶液
【教師活動】學習目標3分析醇的結構特點掌握醇的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明確下一個學習任務。
【教師活動】
二、醇的化學性質
小組結合57頁的【交流研討】及以前的知識基礎,以乙醇為例,預測醇能發(fā)生哪些類型的反應,反應時生成何種產物。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舉出相應的實例,填寫58頁表格。
【學生活動】通過討論分析,總結出醇在不同部位斷鍵發(fā)生反應的類型:
⑴與金屬鈉發(fā)生取代反應
⑵與乙酸發(fā)生酯化反應
⑶消去反應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總結:羥基中的取代反應:引導學生從反應進行的條件和反應過程中斷鍵的角度來區(qū)分分子內脫水和分子間脫水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練習鞏固】寫出1—丙醇發(fā)生反應的方程式
1.羥基的反應:
2.羥基中氫的反應:
3.氧化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