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鳳榮 李士賓
積極有效的互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真正有效的互動應建立在學生產生互動需求的基礎上,表現(xiàn)為師生互動合作的教學結構。這樣的課堂,學生不但能獲得知識與技能,而且能不斷生成智慧。那么,怎樣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兩點認識與做法。
一、個體與全體的互動
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主要是由教學各要素之間多邊的互動交替來推進的。那么,在這一過程中,互動的主體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課堂教學中最經(jīng)常、最讓教師得心應手的活動。每個班級學生的差異很大,要面向全體學生,其實就是要面向具有個體差異的眾多學生。這就要求教師要特別關注個別差異,讓每個學生獲得成功。只有承認個體差異,并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貫徹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原則,面向每個學生的要求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由于每個學生的先天因素和生活的后天環(huán)境都存在一定的差別,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從每個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切實了解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意志性格、家庭環(huán)境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時候的師生互動僅僅局限于教師與個別學生的互動。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中,也許對話的是教師與個別學生,但其實我們關注的是全體學生。例如:由于我們班的學生基礎較差,剛開始接班的時候,上課就是我的一言堂,只有幾個孩子與我交流,其他人根本不與我互動。因此,我就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不愿意互動的同學參與。剛開始是我叫名字他還不愿回答,后來是主動回答、搶著答,逐漸地我再提出一些稍難的問題,他們也愿意思考著回答了,最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先讓學生個人或者各小組代表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再讓全班學生自覺、自由地展開爭論,鼓勵發(fā)散思維;然后讓學生對全班已有各種意見進行歸納,總結所學知識、技能、方法要點,并推選學習中有突出表現(xiàn)的同學;教師幫助學生進行新舊知識建構,指出學生在本課學習中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進行表揚鼓勵。最終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讓學生展示不同層面的思維水平,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提出不同認知水平或不同類型的問題,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從而調動起各個層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行之有效的互動,應當是使班級的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真正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
二、學習與表演的互動
課程標準強調,課堂教學要較多地注重師生互動、平等參與,教師要實現(xiàn)角色的轉換,不再只是知識的輸出者,而應是課堂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最大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我經(jīng)常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表演,使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舞臺。學生能通過表演很快理解文本,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教學《晏子使楚》一文,我采取了學習與表演互動的方法:第一課時完成了分角色朗讀、質疑探討、結構理解、人物分析和主旨,留出較多的時間在第二課時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劇互動表演比賽。表演前,布置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組內分配好角色并配好臺詞。表演時抽簽定序,人人都有自己的表演角色。大家就地取材進行化妝和表演,晏子不畏強權、機智地捍衛(wèi)自己國家尊嚴的過程在學生的表演中重現(xiàn),學生對晏子這一人物形象領會得更加深刻。通過這樣的表演,語文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白,而是師生間、生生間自由、開放、個性的對話過程。學生在互動表演中各展才華,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張揚了其藝術天賦,提高了語文綜合能力。
互動的課堂是動態(tài)的課堂,是教師精心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它要求教師要具有敬業(yè)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具有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和敏銳的洞察力。在此前提下,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的精心組織和引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使學生參與自我完善、愉快求知的過程。總之,互動的課堂是開放的、自主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多元對話,是充滿生命活力、充滿智慧與挑戰(zhàn)的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舞臺。只有做到教學互動,才能與學生心靈相通,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加寬松、高效的課堂。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