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衛(wèi)
【關鍵詞】朗讀能力 《草原》 對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5A-0075-01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經常采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對學生提高表達能力、發(fā)展智力大有裨益。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一、讀悟結合
朗讀不是單純的語言技巧問題,需要學生在深入分析和理解課文主題思想的基礎上反復實踐,才能讀準、讀好。如課文《草原》,老舍先生記敘了訪問內蒙古陳巴爾虎旗大草原的所見、所聞、所感,全文展現(xiàn)了草原的秀麗風光和蒙族同胞的熱情。一個“美”字把兩者(風光美和人情美)完整地概括出來。整篇文章的朗讀基調就應放在如何表現(xiàn)“美”上面。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碧炜彰骼始儍?,青草碧綠,泛著芳香,沒有林立的工廠,沒有密集的樓群,沒有壓力,沒有煩惱,無拘無束,置身其中是一種極大的精神享受。學生有了一種美的體驗,一種對草原旖旎風光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時候的朗讀就能自然地流露出對草原的喜愛與贊美。朗讀指導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理解課文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讀中感悟,悟中促讀,兩者相輔相成。
二、指導學生掌握技巧
掌握朗讀技巧,加強朗讀訓練,是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掌握朗讀技巧,不僅在課堂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會自覺地使用這些技巧,使口語表達更準確。一般的朗讀技巧包括語言的強弱、語調的高低、語氣的變換、節(jié)奏的快慢等,并帶有豐富的感情色彩。指導學生朗讀,首先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發(fā)音清楚、響亮,連詞讀、不唱讀,然后逐步做到讀流利,注意停頓,讀出一定的語氣。下面以《草原》為例談談具體操作。
(一)抓關鍵詞。關鍵詞往往是一個句子的“句眼”,有效地把握“句眼”是理解句意的前提,是讀好句子的關鍵?!斑@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麗的小詩?!边@個句子應抓住“既……又……”這組關聯(lián)詞和“驚嘆、舒服”,用強調的語氣來表現(xiàn)草原的獨特風光是那樣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二)注意停頓。正確劃分停頓是把握語句朗讀節(jié)奏的前提,能使語言表達流利、順暢。下面兩句可以這樣讀:“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薄拔覀兺械母枋?也趕緊唱起來,歌聲/似乎比什么語言/都更響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聽者/總會露出/會心的微笑?!边@樣劃分停頓來讀,就把蒙族同胞的熱情充分表達出來,把主客之間的心靈相通展現(xiàn)出來了。
(三)掌握節(jié)奏。語句的快慢節(jié)奏和語氣的強弱是語言感情色彩的表現(xiàn),在朗讀訓練中要注意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感。“初入草原……走了許久……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陣風吹來的,遠處的小丘上出現(xiàn)了一群馬,馬上的男女老少穿著各色的衣裳,群馬疾馳,襟飄帶舞,像一條彩虹向我們飛過來。這是主人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边@個句子以時間為序,從“出入草原”到“走了許久”,再到“快到了”,最后“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朗讀時,可以先慢后快,并逐步加強語氣,把朗讀重點落在“主人群馬疾馳,襟飄帶舞,來到幾十里外歡迎遠客”上,展現(xiàn)出蒙族人民的熱情。
三、示范朗讀
教師除了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指導,還要根據(jù)課文內容進行范讀,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確定示范的時機,教會學生處理重音、停頓,恰當運用語氣、節(jié)奏、音色等,對一些比較難讀的文章或古詩,可以一開始就以示范引路,這樣可以降低難度。一般來說,當學生無法達到朗讀要求或者是學生的朗讀出現(xiàn)偏差時,教師可以范讀,如:你們聽聽老師是怎么讀的,想想為什么要這樣讀?聽老師用不同的方法朗讀課文,幾種讀法中,你們最喜歡哪幾種?為什么?這樣的提問必然引起學生的注意,引起他們的思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到朗讀的知識和技巧。
四、拓展訓練
要全面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訓練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上對文本的朗讀訓練經常會受到時間和文本材料的限制。只有將課堂內外的朗讀訓練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豐富學生的朗讀訓練形式,讓學生能有更多的朗讀素材進行訓練。如學習了《草原》一課,除了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組描寫草原風情或者是描寫自然風光的文章作為訓練材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以富有個性的形式進行朗讀訓練,如《林海》《桂林山水》《青海高原一株柳》等。
總之,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很多,根據(jù)文本內容和學生的特點,交給技巧,示范朗讀和加強訓練是指導學生提高朗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責編 黃鴻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