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東坡志林》曾寫到孫莘老向歐陽修請教作文之法,歐陽修說:"無它術(shù),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見之。"其大意是:沒有其它辦法,只有勤奮讀書而且多動筆,自然就會寫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寫作太少,又懶于讀書,每寫出一篇,就想超過別人,像這樣很少有達到目的的。文章的缺點不需要別人指出,只要寫多了,自己就能發(fā)現(xiàn)的。在這里歐陽修告訴了我們學習作文無捷徑可走只有扎扎實實去學,如果說有方法,那就是:多讀,多寫,多改。
北京大學中文系陳平原教授也說"學語文"沒什么捷徑可走,首先是要培養(yǎng)興趣,然后就是多讀書、肯思考、勤寫作,這樣,語文就一定能學好。據(jù)葉圣陶先生的長子葉至善稱,父親從不給他們講授"寫作方法",只要求多讀書,書讀多了,有感覺,于是落筆為文。文章寫多了,自然冷暖自知,寫作能力逐漸提升。
結(jié)合我們語文學習實踐和語文教學實踐,筆者認為語文學習應指導學生多讀、深思和勤寫。
多讀,這是一個模糊概念,那么對于高中生來說,讀多少書就算是多讀了呢?我想對于高中生來說,多讀的最基本的標準就是應該達到或超過《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那個標準?!陡咧姓Z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同時還列出了一些閱讀參考書目并提出了一些閱讀建議,可參考附錄《關于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
多寫,多改,在《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也列出了最基本的標準?!陡咧姓Z文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jié)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yǎng)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于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45分鐘能寫600字左右的文章。課外練筆不少于2萬字。
對于多思,說到這,我忽然想起"聰明、開竅、悟"幾個詞的趣解,也許對我們?nèi)绾螌W習語文有所幫助。
聰明一詞的意思是:智力發(fā)達,思維敏捷,理解和記憶能力強。"聰明"的"聰"字,左邊是"耳",耳是人的聽覺器官,就是說人在學習中要注意用"耳"。不僅要在課堂上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而且應兼聽周圍所有聽到的一切,耳聽八方,辯證吸納。"聰"的右邊是一個"總"字,上部的兩點,可以喻指人的兩只眼睛,要善于發(fā)現(xiàn),要有快速捕捉事物的敏銳觀察力,要有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深邃洞察力。"總"的中部"口"就是要求我們做到"口到",不恥下問,敢于在大庭廣眾面前發(fā)表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想法,以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總"的下部是"心",就是告訴我們做事要用心,只有用心,才會把復雜的事情變得簡單,只有用心,才會提高辦事效率。這一"聰"字,十分形象地告誡我們在學習語文上必須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這樣,才能使你的才智得以充分挖潛。
再說"聰明"的"明"字,左邊是"日",右邊是"月",就是說在學習上要,日積月累,堅持不懈。語文學習必須注重積累,必須注重厚積薄發(fā),《勸學》有言曰:"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得也是這個道理。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地閱讀積累,達到博學多識了,自己也就會感到聰明起來了。
開竅,我們都希望自己"開竅",讓自己聰明起來,那么我們看一下"竅"字,你之所以"不巧",是因為"巧"的上面有"穴"字遮蔽著,只有打開"穴"去蔽,才能使自己變得"巧"起來,聰明起來。
悟,左邊"心"字,右邊"吾"字,讀文章要想有所悟,只有自己用心去思索,別無他法。關于自悟,本屬佛學禪宗的要義之一,在這里借用一下,它的主體包括開悟、頓悟和漸悟三種不等的完成過程。開悟的意思就是,你若能發(fā)覺自己的錯誤了或發(fā)現(xiàn)某件事物的處理方法了,那么這就是開悟。至于漸悟的意思,顧名思義,本來不明白,經(jīng)過別人提醒或自己想了又想,漸漸地明白了,那么這就是漸悟。如果一下子就明白了,能同樣的一切也都明了了,則屬于頓悟。具體的說,開悟是要時間的,而其時間又因人因?qū)嶋H情況不同而不同,所以禪宗才以頓悟與漸悟?qū)⑵鋮^(qū)分開來。 我們學語文,很需要這種自悟。
筆者在新一輪的高中語文教學中特別注重以上三點,收效很好。在要求學生多讀方面,原來的我只是關注教材上的文章,但是無論教師怎樣為學生肢解分析,學生到頭來依然是一頭霧水,不明其理?,F(xiàn)在,除了讓學生讀教材,還讀名著,讀讀本,讀雜志,讀時文,讀選文,學生讀得不亦樂乎,隨著閱讀量的不斷增加,其中所敘的故事,抒發(fā)的情感,蘊涵的道理,學生讀后大多不言自明。讀時,必有所思,與文本對話,談感悟,寫賞析;跟同學討論,你否定我的觀點,我質(zhì)疑你的結(jié)論;和老師爭辯,挑戰(zhàn)權(quán)威,突破定勢;學生們總是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法,精彩疊出。經(jīng)過廣泛的閱讀,精細的思考,學生們執(zhí)筆為文,洋洋灑灑,汩汩滔滔,一吐為快。寫后知不足,再讀;寫后知不深,再思,寫后知不通,再改,學生們樂此不疲,為師見此,只需在一旁欣慰地竊笑,足矣。
語文學習,多讀,深思,勤寫,唯此而已。
作者簡介:
林玉春,1995年7月參加工作,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教育碩士?,F(xiàn)任教于內(nèi)蒙古赤峰市敖漢旗新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