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霞
摘 要:在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大潮中,農村學校正經(jīng)受著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zhàn)。作為貧困縣的鄖西正在轟轟烈烈地推行自主教育改革,教師積極參與、勇于實踐,自覺學習自主教育理論并在課堂中踐行以“小組合作+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農村;小組合作;因素;自主教育
在“小組合作+導學案”的課堂教學模式推進中,存在著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的不平衡,推進過程緩慢,如何破解“不平衡、推進慢”的難題,值得思考。
一、制約農村學校自主教育改革的主要因素
作為一名農村學校教師,從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我認為制約和阻礙自主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因素有四:
1.教師理念的缺失。對新課程理念理解不透,重知識與能力,輕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念的缺失帶來的是方法與自覺性的缺失。
2.對學生信任的缺失。有些老師對學生不放心,擔心實施自主教育“影響課程進度,完不成教學任務”,而不愿意在課堂中組織學生自主學習、討論與展示,因而顛倒“主體”與“主導”的地位,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3.傳統(tǒng)思維定勢的“慣性作用”。很多老師認為傳統(tǒng)教學方式“省時省力”,以小組自主合作性學習“耗時耗力”,使學生得不到自主學習體驗和能力提高。
4.缺乏有效的組織能力。運用小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要求老師具備一定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在課堂中能“放得開、收得攏”,教師應是真正的“牧者”,而有些老師不能做好“牧者”的角色。
除上述原因外,也還存在少數(shù)學校在推進過程中力度不夠、措施不硬、缺乏正確引導因素等。
二、推進自主教育改革應該采取的對策
真正的教育是自主教育。因此,為切實解決制約農村學校自主教育不利因素,應從以下四個方面抓實抓好。
1.抓理念更新,促教師行為轉變。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心動才有行動,讓老師對自主教育心動了,也就有自覺落實自主教育改革的行動。抓理念更新就必須抓理論學習,要通過組織老師學習《湖北教育》《中國教師報》以及領導講話等,寫學習筆記、體會和反思,并在課堂教學中“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不斷運用和反思提高。
2.抓模式引導,促課堂學導落實。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組織骨干教師、中心教研組,在自主教育課堂“以探究與體驗性的自主學習—以對話與互助為主的合作性學習—以班級展現(xiàn)與分享的展示性學習—以深化與拓展為主的引導性學習”四個基本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進行重點研究。
3.抓常態(tài)課堂,實施“推門聽”課制度。抓自主教育實施要以抓課堂為著力點,采取“推門聽”課和“點名聽”課方式。“推門聽”應重點放在年青教師和待發(fā)展型教師的課堂上,對他們要多聽,以聽促變,從而使自主教育課堂常態(tài)化。
4.抓文化建設,把自主教育向課外延伸。班級文化要以創(chuàng)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激勵氛圍為主,對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才藝予以展示,開展組際友好競賽、學生個人挑應戰(zhàn),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奮發(fā)向上。這些文化建設要以學生動手為主,讓學生自主管理、自主設計、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無論在課堂中、校園中還是在社會中,都受到潛移默化的自主教育,從而形成良好的品質與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