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夢瑩
高中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同樣是向?qū)W生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在高中音樂教學內(nèi)容中,作品欣賞占了相當?shù)谋戎?,其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體驗和鑒賞音樂的能力,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為了實現(xiàn)預期目標,如在欣賞作品時都千篇一律,即從頭至尾欣賞,而后讓學生談感受,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再一次進行全曲欣賞,如果沒時間,一堂音樂欣賞課就這樣倉促地結(jié)束了,這樣樂曲所要表達的意境在學生的腦海中只留下了模糊的印象。筆者認為對于容量較大的樂曲作品應“重”樂曲片斷欣賞。
譬如高中音樂第一冊第四單元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長達26分04秒,用一個課時來完成能取得怎樣的效果呢?在欣賞作品前老師要講解創(chuàng)作背景、樂曲內(nèi)容、樂曲結(jié)構(gòu)等,即使你只用10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這些內(nèi)容,留下的時間,就是全曲欣賞,恐怕學生剛欣賞完第一遍,鈴聲就已經(jīng)響了。感受還來不及談,疑問還沒有向老師請教,同學間的討論還沒有交流,這一系列的問題還未解決,我國交響音樂民族化的成功之作——“蝴蝶的愛情協(xié)奏曲”就在這樣緊張的一節(jié)課中結(jié)束了。這樣的一堂音樂欣賞課,學生只能淺嘗輒止。
因此我在樂曲作品欣賞課時嘗試了片斷音樂欣賞教學法,如《梁?!愤@部作品,它共有引子、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四部分內(nèi)容。該作品屬于奏鳴曲式,在授課時我對該作品不做任何介紹。首先請同學們欣賞充滿詩意的愛情主題,而后老師用鋼琴伴奏請同學們齊唱這段樂譜。請會演奏樂器的同學來演奏這段音樂,這時我向同學們點明這段音樂貫穿全曲始終,它是全曲的主題音樂。接下來我用了同樣的片斷欣賞教學法,請同學們欣賞呈示部中的副部音樂,這樣同學們在欣賞的過程中就輕松了許多。甚至有些同學能準確地說出副部有5段音樂,其中主題音樂出現(xiàn)了3次,我再加以總結(jié),講授這段音樂采用的是回旋式(ABACA)結(jié)構(gòu)。同學們不僅對這段音樂有較深印象,同時很輕松地掌握和了解了什么是“回旋曲式”。
由于該作品容量大,我安排了兩課時來完成它。第一課時重在片斷欣賞,到了第二課時,首先請同學欣賞全曲,而后我設置疑問:該作品屬于什么曲式?各部分音樂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表達了怎樣的意境?沒想到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甚至有位同學在黑板上寫了這部作品的內(nèi)容及結(jié)構(gòu)。
利用片斷音樂欣賞教學法,其教學效果遠遠好于千篇一律即從頭至尾的欣賞教學法,筆者在十幾年的授課生涯中,在教學許多作品,如《藍色的多瑙河》《春江花月夜》等時,都運用了片段欣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