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巨峰 姜秀珍
摘 要:著重于探索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法”如何有效實施。分層教學是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按照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分為若干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提出不同學習要求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改進教法;及時定位
課堂分層教學法是對課堂教學方法的積極探索,也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發(fā)展,我認為初中課堂教學中要做好分層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分析學情,科學分層,確定難點和起點(學生分層)
新學期開始,要了解所教的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學習態(tài)度、興趣愛好、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對特殊的學生進行記錄在冊。根據學生學情的不同將學生分為A、B、C三層,A層是由基礎知識扎實,能力最好的學生組成;B層是由基礎知識比較扎實、能力一般的學生組成;C層是由學習困難的學生組成。
二、精心備課,配合教法改變教案編寫形式(備課分層)
教師要配合教材特點明確A、B、C三層學生的各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引入自學、差生輔導措施,更要注意每個單元都要列出對A、B、C三層學生不同的教學要求,針對不同層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啟發(fā)方式。
三、改進教學方法,滿足多樣化學習要求(課堂分層)
對于C層的學生,教師要及時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使他們“吃得上”。對于B層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努力向上,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并在技巧、思想、方法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指導,提高他們的能力,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使他們“吃得好”。對于A層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學習資料,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才能,使他們“吃得飽”。
四、精心設計作業(yè),做好課外輔導(作業(yè)和輔導分層)
布置作業(yè)時,各層學生作業(yè)基本一致,但內容和要求不同。C層做課本上的基礎題;B層做一些有一定綜合性和提高性的題型,側重于新穎易做的作業(yè);A層學生在完成書上基礎題以外可以布置一些綜合性、探索性、開放性、討論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
對A層學生進行提高性的輔導,注重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特長;對B層學生主要是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輔導;對C層學生主要是補課,既補新課又補相關的原有基礎知識,通過補課而逐步提高,使他們向高一層次發(fā)展。
五、改進評價機制,及時重新定位分層(評價分層)
應以不同的標準去衡量學生,尤其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和發(fā)展?jié)摿Φ脑u價;多用鼓勵性語言,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并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要用動態(tài)的眼光對學生進行評價,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或考核,根據學生的能力,可重新定位分層。
參考文獻:
[1]劉樹仁.試論分層遞進教學模式.課程教材教法,2002(7).
[2]湯灝.“分層教學”關注每一位學生.現(xiàn)代教育報,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