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媛
摘 要: 文章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注意挖掘適宜學生情感體驗的文本內(nèi)涵,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感受,把握文本內(nèi)容,豐富、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是實施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高中語文教學 體驗式閱讀教學 教學策略
體驗式閱讀教學是指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實現(xiàn)師生的合作交流,學生互助感悟,最終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它強調(diào)閱讀對象對文本內(nèi)涵的心理感受,要求閱讀對象通過個體的獨特感受領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審美能力,提升人文素養(yǎng)。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體驗式閱讀模式的重要性,注意挖掘適宜學生情感體驗的文本內(nèi)涵,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感受,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運用情感語言和詩意語言,使學生在文本的閱讀過程中,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理解文本內(nèi)涵,感受人文精神。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教師應圍繞學習目標,關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情景資料,從而誘發(fā)積極的感悟。積極的情感體驗能驅(qū)動學生投入到文本中,最終把握文本的內(nèi)涵,獲得思想共鳴。
以教學《相信未來》為例,教師可以運用語言的語調(diào)、節(jié)奏和情感等因素。先作如下課題導入:唐代詩人李白曾在人生的低谷時期寫下了千古名篇《行路難》,詩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眱删湓掦w現(xiàn)了作者相信未來,并為理想而努力奮斗的豪情壯志,時隔1200年后,又有一位詩人寫下了名作——《相信未來》。由此啟發(fā)學生進行聯(lián)想,把學生引入到文章的情景中。又如教學《我和地壇》一課,解讀作者在古園沉思的段落時,由于學生對史鐵生的人生經(jīng)歷有了一定的感知,教師就可以有感情地范讀其中一段具有哲理性的話,引發(fā)學生對人生的思考,如“剩下的問題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瞬間就能完全相透的……”。然后讓學生進行有感情的誦讀,體悟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二、解析語言,加深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要求閱讀主體通過抓住文本語言形式的解讀把握文本的內(nèi)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動向,讓學生在意義情感的體驗中獲得感性情感,從而深化體驗。教師在為學生解讀語言形式時,要引導學生在理解和想象中生成領悟和體驗。領悟的生成雖然與靈感和直覺關系不大,但靈感和直覺的出現(xiàn)建立在理解和聯(lián)想的基礎上。
以《想北平》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基本感知寫作內(nèi)容和思路后,要求學生仔細品味關鍵語句的含義,第一句是第三自然段中的話:真愿成為詩人,把一切好聽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第二句是第五自然段中的話:北平的好處不在處處設備的完全,而在它處處有空兒,可以讓人喘氣。學生通過小組的討論和教師的提示,會把握這兩句話的深層含義:第一句表達了作者對北平不能割舍的深深的愛;第二句突出了北平的獨特之處,道出了作者對北平的喜愛。之所以會選擇這兩句話作為分析和情感體驗的依據(jù),是因為這兩句一個是抒情,一個是議論,目的是讓學生明白文章的關鍵句一般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和議論的句子,它們往往體現(xiàn)作者的感情和態(tài)度。
三、誦讀文本,強化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文體的特點,加強朗讀訓練,讓學生在朗讀中生成情感,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形成對文本內(nèi)涵的情感體驗,產(chǎn)生個性化的心理感受。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能力水平,指導學生正確、有感情地朗讀一些富含哲理和情感的文學作品,如詩歌、散文等,感悟文本的內(nèi)涵,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以教學張潔的《我的四季》為例,這是一篇哲理性強、感情表達張力十足的散文,很適宜學生通過朗讀感悟作者不畏苦難、敢于直面人生、對生命高度負責的情感。教師可引導學生概括人生四季的特點,采用不同的訓練形式讓學生反復閱讀,讓學生認識到人生的春季要播種希望,夏季要戰(zhàn)勝苦難,秋季要感悟收獲,冬季要堅持奉獻,以此讓學生認識到作者執(zhí)著追求、永不退縮的人生信念。
四、對話討論,豐富體驗
體驗式閱讀教學強調(diào)學生情感的內(nèi)化和升華,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思維活動。課堂教學是以情感為核心,實現(xiàn)師生情感互動的過程。富有生命力、充滿激情的課堂教學必須通過師生的溝通、生生的交流、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實現(xiàn)。在對話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和捕捉學生思維的亮點,實現(xiàn)學生與文本作者情感的有機交融,推進學生與文本更高層次地對話。
如教學《赤壁賦》時,教師可先提出導入問題:學習了《赤壁賦》,蘇軾的樂觀、豁達對你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有人認為蘇軾這種力求豁達的心境對人有消極的影響,你認為他是否有陶淵明歸隱的心境?組織學生討論并展開對話,交流心得。學生討論之后,有的認為:蘇軾這些話表面上看起來很超脫,但心中仍有人生空虛之感,不過是自我安慰之詞罷了;有的則認為蘇軾的心胸是豁達的,在幾乎喪失人身自由的情況下,還能力求解脫,已經(jīng)很不簡單了。關于蘇軾和陶淵明的心境,學生普遍認為兩人的心境是不一樣的,陶淵明是真正厭世,而蘇軾則是在詩中感嘆人生短暫,不能有所作為。這樣的對話有助于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悟,提升思想境界和文學素養(yǎng)。
體驗式閱讀教學關注人文精神的培育,要求學生借助多重對話,實現(xiàn)思想的碰撞,心靈的交流和溝通。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加快推進體驗式教學在高中語文閱讀中的運用,不斷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探索出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最佳途徑,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人文素質(zhì),促進學生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輝.語文體驗式閱讀教學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論語文體驗式.
[2]曾毅.略論語境策略意識與語文體驗式教學[J].教育探索,2009(7).
[3]陸莉莉.讓實踐體驗活動棲息在語文教學的精神家園[J].考試周刊,20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