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禮文
1913年,北洋政府撤銷全國驛站的決定,宣告了雞鳴山驛驛站政務的終結,雞鳴山驛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但作為我國古代郵驛文化遺產最完整的一個存留,雞鳴古驛帶著曾經輝煌的歷史走向了臺前。不久前我們、駕駛一輛雙龍柯蘭多SUV開始了一次雞鳴古驛尋訪之旅
京畿鎖鑰,雞鳴山下,居上谷干道之要沖,曾經是商要云集、驛馬穿梭的繁華之地:一段慈禧西逃,曾經在這里下榻的沉重歷史:一座歷經三朝六個世紀風雨侵蝕、戰(zhàn)火洗禮,如今卻巍然屹立的城池。它就是我國迄今為此發(fā)現的保存最完整、現存建筑規(guī)模最大、功能最齊全的古代驛站——雞鳴驛。
雞鳴古驛
“駕,駕!”在居庸關外狹窄的驛道上,一匹快馬在飛奔馳騁著,伴隨著急促的馬蹄聲的漸漸遠去,一個背影也逐漸消失在了遠處,奔向了雞鳴驛。
這不是電影畫面,只不過是我們想像中的一個古代驛馬在傳遞文書或戰(zhàn)報的場景。當然,這一切都成為了歷史,如今從北京到雞鳴驛,有了G6京藏高速公路,再也不用騎著只有1匹馬力的驛馬花上數個小時去翻山越嶺走驛道了。早上10點出發(fā),我們駕駛2.0L排量,有著150匹馬力的雙龍柯蘭多汽油版SUV,取道G6高速,1個多小時輕松抵達雞鳴驛古城。
我已經忘了是第幾次來到這個地方了,只是每一次的到來,都有著不同的感覺,或許是我還沒有完全讀懂它,所以我才會一次次的來到這里。這次車頂加裝了哈勃車頂箱令我們的柯蘭多多出幾分時尚跑酷的范兒。由于車頂箱流線形設計很到位,在高速駕駛過程中車頂箱發(fā)出的噪聲很輕微,這輛桶紅色柯蘭多頂著黑色車頂箱停在灰色青磚的城墻腳下,別有一番景致,似是現代與古代的對話。
雞鳴驛原稱雞鳴古驛,坐落于河北省1不來縣西北部的雞鳴驛鄉(xiāng)雞鳴驛村,因背靠雞鳴山而得名。在歷史上,是京畿地區(qū)最重要的驛站之一。雞鳴驛所在的古驛道,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以上谷干道聞名于世。各朝代的擴展延伸,使之成為東經屆庸去燕薊,西至大同、新疆,南通飛狐、紫荊關,北達庫倫、俄羅斯的政治、軍事和商貿的必經之路。
元代創(chuàng)立初期,就曾在這里設立“站赤”(即驛站)和急遞鋪,負責軍政消息的傳遞。在這座近似于正方形的城池中(每邊約300米長),因傳遞文書、500里快報、600里加急的中途換馬而飛塵滾滾,馬鈴聲聲;也因負皇命外出的大臣,及草原貴族進京留宿而宮館宏偉、廟宇恢弘。古代驛站的情懷,被演繹到了極致。
驛城周長約1982米,高約12米,占地二十多萬平方米。四面城墻上,均勻分布著四個角臺、二十六個墻臺和東西兩座城門。城內街道兩縱兩橫,將全城按井字形,不均等的分為三區(qū)九塊。連接東西城門的街道,也叫前街,是驛城內最主要的街道,在清未曾有商賈一條街的美譽。茶館、酒樓、錢莊、米號、腳行、旅店,三教九流,一應俱全,可謂店鋪林立,商賈云集。
驛城署、把總署、驛館、驛學,這些驛城的主要機構,以及驛軍舍等大部分分布在臨近東城門的頭道街區(qū)域。前店后宅的賀家大院,也就是當年的驛城署,是驛城的核心所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在逃往西安途中,就曾留宿在賀家大院。這在當時雖屬落荒之舉,但也給宅院主人和驛城增添了幾抹落日的余輝。也許是為了招攬游客,現在在前街上,遠遠就可以看到這個宅院的門頭上有一塊寫著紅色字體的牌子,上面寫著:“此巷第一門慈禳一夜行宮住宿就餐,保存完整”的字樣。
我們駕著光鮮靚麗的柯蘭多駛入到有些破敗和滄桑感的老城街道中,那種新與舊強烈的反差,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孤獨的守候
這里旅游接待能力不高,我們去的時候沒有看到有導游,只有當地的一些村民用他們帶方言的普通話可幫我們介紹,當然費用也不高。如果不熟悉雞鳴驛曾經輝煌的歷史,那么雞鳴驛呈現給你的,就正如你看到的一樣:滿目瘡痍、傷痕累累。
這是一個需要靜下心來尋訪的地方。驛城里人很少,難得看到有游客,也許是我們來的時候是在工作日,驛城里除了偶爾見到的一些居民,就是幾條懶洋洋的在曬著太陽休憩的狗狗了。
我們把雙龍柯蘭多停在了一處影壁的前面,這里有幾棵古樹,還有石槽,這應該就是這個古驛站的“馬號”所在地了,只不過如今我們駕駛的是汽車,靜靜地停靠在那里,卻不用去喂草料了,同時也更加反襯出古城的滄桑感。
千百年來,這座古老的驛站傳遞著邊塞文化的豪放與璀璨,見證了胡漢文化的沖突與互補,留下濃重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倘佯在這座古驛城的街道上,時空仿佛穿越回到了驛站里曾經車水馬龍的年代。泰山行宮、文昌宮、龍神廟、財神廟等有二十多座廟宇以及與之對應的戲臺羅列其中,每座廟宇的墻壁上都繪有精美絕倫的壁畫,人物栩栩如生,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除此之外,磚雕藝術在這座古驛城也得到了完美的展現,它總是在不經意的,讓你看到,向你講述著這里曾經的繁華。
然而繁華褪盡,相思如夢。如今仍在孤獨的守候著這座驛站的,只有寥寥可數的10來戶人家了,但時不時升起的炊煙以及院落里堆滿的金黃色玉米棒,仿佛又讓我們看到了這座古驛站在頑強傳承著的一種希望。
體會捍衛(wèi)邊陲的不易
從驛站里出來,我們駕駛著雙龍柯蘭多行駛在廣袤的懷來盆地上。雞鳴驛所在的懷來縣在歷史上也被稱之為沮陽、懷戎。公元916年,遼太祖建置州縣統(tǒng)治,改懷戎為懷來,這是懷來作為地域名稱之始?!皯讶帧焙汀皯褋怼本邪矒岜狈缴贁得褡?,使之臣服、照順之意。可見懷來、涿鹿一帶古代是少數民族聚居地,也是拱衛(wèi)故都、捍衛(wèi)邊陲的戰(zhàn)略要地。
懷來全境屬燕山山地,境內有永定河、桑干河、洋河、媯水河4條過境河流,地形情況較為復雜,既有河川平原、丘陵,盆地的周邊也有很多的山地等類型。還好我們駕駛的雙龍柯蘭多帶有四驅系統(tǒng),盆地內一般的路況都可以輕松應付,而當遇到惡劣的路況時,可以通過組合儀表盤左下方的差速器鎖止按鍵,用手動去鎖定前后輪的扭矩分配,以獲得最強的路面通過性能。
在廣袤而又地形復雜的懷來盆地,我們用一輛四驅的越野車去體會了古代捍衛(wèi)邊陲的不易,這或許是如今舒服地坐在越野車真皮坐椅上,掛上四驅系統(tǒng),輕給油門就可以隨意馳騁的我們永遠也體會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