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媛媛
【摘 要】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務驅(qū)動是關鍵。筆者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就十分注意學生的興趣,課堂的生成,努力轉變學生被動寫作文的局面,讓學生敢“抄”敢寫,樂寫。
【關鍵詞】小學;作文;興趣
一、觀察生活,培養(yǎng)積累興趣
留心觀察是作文最有效的方式。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兒童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我們要訓練兒童把觀察事物、思維、語言三者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兒童就不致憑空想象出話來寫。如我在教學人教版第七冊《爬山虎的腳》后,做到讀寫結合,要孩子寫仿寫爬山虎,就要以兒童的直接印象和教師組織的觀察做基礎,結合兒童的實際情況,先布置本班許學生到校門口墻邊去,引導學生模仿葉圣陶老先生從爬山虎的葉子、“腳”的動態(tài)、靜態(tài)方面進行觀察,并做記錄,然后還可讓學生閱讀一些有關爬山虎的文章,最后才要求學生作文。又如要讓學生寫“自己喜愛的一種動物”練習時,先教給學生從整體到部分等觀察方法,讓學生課后帶著目的認真觀察,可以從動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等方面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觀察和習作興趣。
二、讀中積累,激發(fā)寫作興趣
《大綱》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懂得怎樣選擇材料,組織材料,怎樣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加以運用,怎樣確定中心,怎樣準確地選擇詞語,寫出通順的句子,怎樣連段成文,并注意前后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作文教學時讓學生大膽地“抄”,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在閱讀教學中的知識和技能。這就說明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是緊密結合的。讀是為了吸取范文中好的寫作知識、經(jīng)驗來指導寫作練習和實踐,而寫又是通過閱讀所獲得的綜合訓練和運用,二者是相輔相承的關系。要寫東西,除了要有生活基礎之外,就要平時多動筆、多讀書,寫起來才能有許多好詞好句加以運用。兒童作文總是有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兒童模仿課文的寫法來表達自己所寫的內(nèi)容,是極其有益的。因此,教師就要根據(jù)課文特點和學生寫作實際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寫作知識的講述和相應的寫作訓練。因此,本人在平時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朗讀的興趣,在讀的過程中積累。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具體來說,可采取個人、自由朗讀、分角色朗讀、領讀、范讀、分組朗讀、全班齊讀等方式。如在教學人教版第六冊《 荷花 》第二自然段時,是這樣指導的:先讓學生找出描寫荷葉特點的詞語(挨挨擠擠、碧綠、大)并指導學生讀好這些詞句,“挨挨擠擠”要讀得稍慢,稍輕,“碧綠”、“大”應讀得重一些,以讀出荷葉的特點,再讓學生反復自讀體會。對于描寫“白荷花”的句子,先激發(fā)學生喜愛荷花的情感。練讀的方式:齊讀總述句“ 白荷花在……出來”;分三組分述“有的……有的……有的……”體會荷花給自己帶來的美的享受。通過課文的反復朗讀訓練,學生心中就有許多詞語和句子可以任自己選擇調(diào)用了。又如教“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文本資源,人教版第七冊《頤和園》是“移步換景”的典型課例,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寫作方法,可以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初步理出作者的游覽順序,找出地點變換的詞語: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昆明湖;接著四人小組讀,以小導游就的身份介紹景點;最后點出“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布置學生嘗試寫身邊的學校,附件的公園等。
三、教學相長,保持寫作興趣
事實證明,學生樂于聽自己所喜歡老師的課。教師要讓學生喜歡上自己的作文課,首先要做學生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培養(yǎng)師生之間的感情,多與學生溝通,主動接受學生,關心他們,幫助學生排憂解難,取得信任,從而讓學生喜愛自己。其次,教師要設法為學生朋友搭建習作平臺,讓學生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悅。有些同學作文寫得比較好,老師應精心修改、潤色、再采取班上范讀,打印上墻,組織對外投稿等措施,讓學生體驗到收獲的喜悅。這樣還會給其他同學帶來積極的影響,從而激起學生更濃厚的寫作興趣。
四、訓練自改,提高作文興趣
沱思妥耶夫斯基指出:“作家最大的本領是善于刪改。誰善于和有能力刪除自己的東西,他就前程遠大?!庇纱丝梢?,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自我修改能力對提高習作的整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十分注重教學中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如人教版第七冊《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葉圣陶老前輩認真修改習作的榜樣作用,培養(yǎng)修改興趣,明確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是這樣做的:首先,讓學生明確修改的內(nèi)容,培養(yǎng)興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要讓學生明確自改的內(nèi)容要求,如句子、詞語、標點符號,內(nèi)容的調(diào)整補充和標題的擬訂等。其次,講明修改的意義:①修改是寫作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文章寫好后,通過自我修改,發(fā)現(xiàn)并解決其中問題,才會不斷提高習作的水平;②修改也是學習寫作的有效方法。在習作過程中,只有經(jīng)過自己的深入思考,反復琢磨,才有可能明白為什么這樣寫好,那樣寫不好,慢慢摸索到作文的規(guī)律,提高書面表達的能力;③修改促進認識能力的發(fā)展。即使是一字之改,也往往同認識水平有關。學生養(yǎng)成了自改作文的習慣,學生的寫作能力也就在反復的練習中提高了。實踐證明,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興趣是前提,任務驅(qū)動是關鍵,是一個需要師生長時間不懈努力的過程。我們應該努力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使學生敢“抄”,敢寫,不斷獲得成功的快樂和體驗。
參考文獻:
[1]劉艷妮.三年級起步作文教學談[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3)
[2]王永秀.提高小學作文教學效果的幾點方法研究[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 2012(13)
[3]張穎.不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