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峰
新世紀呼喚著“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基礎教育。多媒體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是當今信息技術領域發(fā)展最快、最活躍的技術,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和競爭的焦點。我校將其與常規(guī)的教學進行了很好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認識,使教師的教學更有針對性,課程設計更有指向性。接下來,我以一節(jié)光學復習課的教學來展示“師生互動信息平臺”的功能。
快速前測:便于掌握學情并有針對性地引導復習
為檢測兩個月后學生對第二章光現(xiàn)象的掌握情況,我設計了“前測”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涉及光的三種傳播現(xiàn)象及其辨析等。學生登錄“師生互動信息平臺”并獨立地閱讀、思考、答題。網(wǎng)絡學習系統(tǒng)能夠即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可以查看自己成績,分析錯因,同時可以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和與同伴的差距。教師即時了解學生有關知識理解中的問題。
學生成績見下表(電腦即時反饋)。
試題得分情況如下(電腦反饋結果,滿分:12分)。
1.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c=___ m/s答對:28人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答對:18人
3.水中筷子折了說明:( )答對:23人
……
11.影子形成說明( )答對:24人
12.中午樹蔭下的圓形光斑( )答對:20人
通過檢測,教師即時了解到學生在小孔成像、凸透鏡成像、海市蜃樓等實際問題的認識上問題較多,接下來要重點講解。學生分析光的三種傳播形式,再用較短時間回顧試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我鞏固提高。
自學課件:便于學生思考、交流和深化認識
為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發(fā)布“光的反射”PPT課件,學生網(wǎng)上自學,思考、討論相關問題。
問題一:把硬紙板向后折實驗現(xiàn)象是什么?向后折的目的是什么?
問題二:分析給出的數(shù)據(jù),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問題三:反射定律內(nèi)容是什么?
問題四:一條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40度,請問反射角為多少度?
問題五:晚上,在桌上鋪一張白紙,把一小塊平面鏡平放在紙上,讓手電筒的光正對著平面鏡照射,從側面看去,白紙被照亮,而平面鏡卻比較暗。為什么?
問題六: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規(guī)律嗎?你能舉一些兩種反射的例子嗎?
問題七:狙擊手可以用平面鏡對光的反射觀察敵人,如果敵人發(fā)現(xiàn)了這片小平面鏡,他們會看到平面鏡里有什么圖像?為什么?
學生思考、交流。
通過網(wǎng)絡發(fā)布自學信息,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學、閱讀(圖片、圖表)、理解的時空。以上七個問題層層深入,不僅是有關知識的再現(xiàn),更是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探究的方法,包括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典型實驗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收集的數(shù)據(jù)是什么、數(shù)據(jù)分析后得到什么認識等。特別是問題七,通過實際問題引發(fā)關于光路可逆的認識,會進一步強化知識的理解及其運用價值的體驗。
即時反饋:學生自我評測學習進步,深化認知
學生自學交流后,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總結。教師繼續(xù)在線發(fā)布“光的反射”檢測題,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教師查看總體成績,幫助學生分析錯因,并統(tǒng)計不達標學生。
1.光的反射定律的內(nèi)容是: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同一 (答對:26人)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答對:28人)兩側,反射角等于(答對:28人)入射角。
2.太陽光與水平面成25度角射到平靜的湖面上,則反射角為65 (答對:24人)度;若太陽光垂直射向湖面,則入射角是 0(答對:27人)度,反射角是0(答對:26人)度。
3.黑板發(fā)生“反光”時,上面的粉筆字看不清楚,這是因為黑板發(fā)生鏡面(答對:25人)反射的緣故;我們能從各個不同的方向看清楚物理課本的原因是,光在課本上發(fā)生漫(答對:22人)反射。
4.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鏡上,當入射光束與鏡面的夾角逐漸減小時,則A (選項略)(答對:20人)
通過前面有效的引導復習,學生懷著濃厚的興趣認真作答,全班的答對率及完成問題的速度均顯著提升。學生熱切地查看并分析正確答案,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積極鼓勵,對有進步的學生給予表揚,又即時掌握了學生對鏡面反射及漫反射的理解以及審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重點講解第3、4題。
學生通過深化關于成像問題的研究,完成挑戰(zhàn)性反饋。教師再現(xiàn)相關實驗圖片并引導學生思考下面的問題。
1.研究“平面鏡成像”實驗,為何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
2.為什么選擇大小相等的兩個蠟燭?
3.如果玻璃板后放一張白紙,能否在白紙上呈出蠟燭的像?
通過教師提示,學生分析總結出平面鏡成像特點。
為了使知識遷移,教師可出示圖片并追問數(shù)學上關于軸對稱的知識:對稱軸垂直平分對稱點的連線。為進一步鞏固學生對平面鏡成像的認識,教師追加一個例題:月亮半徑1737.5千米,與地球的距離為38萬千米,井深3米,猴子撈月亮時,他們看到水中的月亮離水面有多遠?水中月亮有多大?
教師繼續(xù)在線發(fā)布平面鏡成像檢測題(試題略),要求學生定時完成。教師查看總體成績,幫助學生分析錯因,并針對反饋情況進行講解。
高效小結:精準掌握學習成效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復習的核心知識、方法及關鍵問題。教師在線發(fā)布全課總檢測題。
1.從給出的四張圖片中,選擇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圖像。答對:25人
2. 從給出的四張圖片中,選擇屬于光的反射現(xiàn)象的一項。答對:23人
3.入射光線與鏡面成30度角,則反射角是 ?答對:24人
4.舞蹈演員在練功時,當他向平面鏡靠近時,他在鏡中的像是否變化? 答對:26人
5.室內(nèi)游泳池水深3米,天花板上的吊燈距水面5米,吊燈在水中的像距水面多少米?答對:21人
學生查看并分析正確答案,教師對第5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課堂上,學生是以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主動、熱情地回答問題??吹贸?,學生的心態(tài)已經(jīng)不再是教師要求下的回答,而是希望教師盡快發(fā)布問題并認真答對,是一試身手,看看自己的學習成效,是在“和同學比一比,給老師看一看”的心態(tài)下完成的。
綜觀整節(jié)課,教師借助網(wǎng)絡,有效地組織了大量來源于生活、社會、科學,又適應學生實際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和精美的圖片,讓學生在學習知識之余還得到了愉悅的體驗。教師通過合理設計、生動引導,有效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近70%的時間是學生的閱讀、思考、體驗、回答、交流、反思活動,他們即時得知自己的學習成效,在不斷學習中深化認識。教師通過網(wǎng)絡即時反饋,準確捕捉到學生個性化的問題,不僅從方法上及時給予學生指導,而且通過即時反饋,積極、正面地評價學生。學生在不斷的成功中強化自我肯定感及進一步提升的愿望。師生在持續(xù)的互動中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作者單位:北京北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