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秋紅
記 者:當前北京市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總體情況如何?教師在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時遇到的“瓶頸”有哪些?
陳 捷:北京市的教師隊伍具有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其中包括較高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目前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主要體現在備課階段和教學過程中。課前備課使用信息技術,對相關課程背景信息進行處理,并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于教學中的重、難點突破等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使用PPT進行教學已成為常態(tài)。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雖已具備一定水平,但是進入了一種緩慢提升的時期。部分教師認為,自己已學會了足夠的信息技術,不用再進行相關學習了。也有一些觀點認為,信息技術能力不用進行培訓,教師自學就可以提升應用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教師學習信息技術的動因缺失,在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不學習、不培訓往往就意味著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下降。
總體來說,北京市中小學教師隊伍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能夠適應教學的一般要求,但同時還有需要提升的空間。
記 者:在對學科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素養(yǎng)的培訓過程中,您有哪些新發(fā)現和體會?
陳 捷:北京市在“九五”、“十五”、“十一五”時期都把信息技術作為必修課的內容來培訓。過去北京市11萬名中小學教師每五年就要輪訓一次,我們的整體培訓已經形成了一個系統:通過培訓主講教師,并以各區(qū)縣的北京教育學院分院為依托,輻射北京市全體教師。由于培訓隊伍都是區(qū)縣的骨干教師,所以培訓效果良好,對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比較有幫助。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教師對于新技術的掌握需要有一個持續(xù)、遞進的過程。在訪談中,教師們談到最多的是“技術不用就會忘記”,這一方面體現了教師對技術的掌握程度不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與操作相關的技術培訓需要有一定的重復,以固定操作習慣和思維模式,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據此,我們提出了,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應分為三個階段:掌握新技術階段、應用新技術階段和信息素養(yǎng)提升階段。通過螺旋上升模型來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相關課程體系的開發(fā)圍繞三個階段展開,也有利于教師獲得持續(xù)的培訓支持。
記 者:北京作為全國基礎教育質量高地,在建設現代化的教師隊伍、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
陳 捷: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也做過很多工作,應該說有一定的成效。從經驗來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需要有很好的引領,并不是教師可以自發(fā)進化的,對教師進行有梯度的培訓,往往會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有較好的效果。同時,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要與一線教師的需求緊密結合。
記 者:您對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什么建議?
陳 捷:我覺得現在一線教師要學習新技術,首先要在理念上對新技術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計算機是一種智能化的教學工具。如果沒有工具的幫助,就是自身教學的一個缺憾。教師可以從一件件簡單的事情做起,教育研究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如果你能夠形成一種習慣,每個星期都針對某一方面寫一篇博客,在公共平臺上與同行互相借鑒,圍繞同一個問題進行研討,形成一種氛圍,也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