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雙
【關鍵詞】班級 德育環(huán)境 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6A-0047-02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曾經(jīng)說過:給我一打健康的體型勻稱的嬰兒,讓我在特殊的天地里培養(yǎng)他們成長,我保證隨便挑選哪一個嬰兒,都可以把他們培養(yǎng)成我所選擇的任何一類專家——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而且甚至也能把他培養(yǎng)成乞丐或小偷。雖然華生夸大了環(huán)境對人成長的作用,但是他的這一想法也有值得我們肯定的地方,因為人一生的發(fā)展不僅受教育與家庭的影響,環(huán)境也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拔裘夏?,擇鄰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校園德育環(huán)境大致包括物質文化環(huán)境、制度文化環(huán)境、校園精神文化環(huán)境等。班級德育環(huán)境作為校園德育環(huán)境的一個具體的單位存在,亦然包括以上的幾個方面。本文試從四個方面來闡述小學班級德育環(huán)境的塑造。
一、創(chuàng)設整潔美觀、和諧舒適的班級物質環(huán)境
班級物質環(huán)境建設是班級文化內涵的體現(xiàn),對小學生的品德培養(yǎng)具有潛在的影響。小學生進入校園以后,接觸最多的環(huán)境就是他們的班級。而教室作為班級環(huán)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僅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場所,也是重要的育人陣地。因此,布置班級環(huán)境時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使他們具有主人翁意識。教室布局要有整體觀、藝術美,不能雜亂無章,要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教室的桌椅及其他教學設施應擺放合理、規(guī)整,做到寬敞、美觀、明亮、整潔,給學生以輕松愉快的感覺,使他們慢慢地養(yǎng)成勤勞動愛干凈的好習慣。
對于教室內的墻壁,也要匠心獨具地去設計,賦予它生命的色彩。我們可以在教室黑板的上方張貼班訓和懸掛班徽、國旗等,以此來激勵學生好好學習;教室的墻壁兩側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喜好來懸掛他們所喜歡的名言警句、名人畫像、美術作品等,從而營造一個親切、向上、溫馨的學習氛圍。
二、建立高效可行、管理有序的班級育人制度
19世紀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歐文說過:“環(huán)境決定著人們的言語、宗教、修養(yǎng)、習慣、意識形態(tài)和行為性質,人們的一切惡習和不幸都是惡劣的環(huán)境不能使人的理想和品德正常發(fā)展的惡果。”就目前表現(xiàn)出罪惡的種種性格而論,過錯顯然不在于個人,問題在于培養(yǎng)個人的制度有缺點。紀律嚴明的班集體有利于小學生形成遵紀守法的思想。班級的規(guī)章制度,應該由師生共同來制訂,要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本的育人觀念,使班級規(guī)章制度符合本班級大多數(shù)同學的意愿。班規(guī)可以以《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小學生德育大綱》為依據(jù),以便在以后的管理中有據(jù)可查,有理可依。這樣的班規(guī)才是學生所喜歡的,才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他們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三、營造和諧融洽、積極健康的班級人際關系
(一)師生關系
1.尊師愛生的師生關系。教師是學生的指引者。由于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教師的喜好往往影響著學生的態(tài)度。對于那些平時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教師要充分挖掘他們的優(yōu)點,不要以態(tài)度定勢取人。所謂的態(tài)度定勢是指個體由于過去的經(jīng)歷而對面臨的人或事具有說不出多大理由而較執(zhí)著的肯定或否定的內心傾向,如好感或厭惡、贊同或反對、重視或輕視等心理準備狀態(tài)。有關實驗證明,態(tài)度定勢常常支配著人對事物的預料與評價,從而影響著其是否接受有關的信息及接受的質量。所謂干一行愛一行,只有真正地熱愛教育事業(yè),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進去,愛你的學生,愛你的付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但同時具有不同的人格特性,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包容他們的小缺點,這樣才能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尊師愛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身先示范,要尊重全體學生,既喜歡那些聰明、學習好、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學生,也喜歡那些不夠聰明、學習成績不好、和自己性格截然不同的學生。
2.親密無間的朋友關系。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愛學生?!薄叭绻麑W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老師,不愿與老師坦誠相見,那么談任何教育總歸是可笑的?!睅熒g的關系一旦處于冷漠、對立的狀態(tài)之中,那么這個班級的班風就不會好。冷漠的師生關系會導致教師無心去教,學生也無心去學,自然而然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一落千丈。在此,筆者建議教師要與學生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這樣師生之間就可以無話不說、無話不談了,而教師也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學生。這樣德育滲透也就在潤物細無聲中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
3.和藹可親的親人關系。迫于工作或生活的種種壓力,很多家長無暇顧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感到很孤獨,心里話無處訴說。教師應該利用這一契機,多和學生溝通,使師生關系融洽,讓學生愿意向教師敞開心扉。這樣學生會感到自己并不孤獨,自己還有教師的陪伴和呵護,有像親人一樣的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懷。
(二)生生關系
班級的主體力量是學生,學生之間的關系既復雜又簡單。處于班級的這個大家庭之中,同學之間的關系就是家人的關系,我們要培養(yǎng)他們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文明禮讓的思想觀念,要讓他們意識到集體的榮辱也就是個人的榮辱,自己應該為這個大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在以應試教育為主的背景下,同學之間既是競爭者也是合作者,我們要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避免他們被社會那些不良思想所影響;要讓他們認識到學生之間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社會中的任何事都是需要合作的,使學生辯證地對待合作與競爭之間的關系,妥善地處理同學之間的友誼,避免極端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三)非正式群體
非正式群體是指由年齡相近,地位、興趣、愛好、價值觀、行為方式大致相似或遭遇相同的人走到一起,形成班集體內的一個個小團體。教師要正確地處理非正式群體與班級同學之間的關系。教師若是處理得好,這些非正式群體將會成為班級集體向上的一股推動力量;若是處理不恰當,這些學生也將成為班級發(fā)展的最大障礙。因此,教師要重視與非正式群體之間的關系,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恒、導之以行地引導他們,讓他們真正地融入班集體中。
四、營造奮發(fā)向上、團結友愛的班級精神文化環(huán)境
班級的精神文化建設主要是指班風的建立。班風是指一個班級的集體風氣與作風,它是一種氛圍、一種無形的力量,影響著這個班級里所有學生的行為與表現(xiàn)。因此,教師要重視建設良好的班級班風。學校、班級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都有進行德育的可能性,而對于班級的主體——學生而言,班風的建立關乎他們的切身利益,我們必須從學生的角度著手,讓他們自覺地參與到建設班風的行動中來,讓他們通過查閱書籍、報刊等媒介,通過集體討論來設立屬于自己的班風,這樣他們更能夠自覺地遵守與踐行班風。我們應該堅持從班級的小處著手,從具體的事情抓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強化教育,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班風的意義與重要性,讓他們時刻記著自己是班級中的一員,有義務發(fā)揚班級的優(yōu)良班風。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