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淑英
一、將語文課程的價值由單一的解讀變成多元的解讀
根據(jù)《語言課程的標準》,由于語文課程中的人文內(nèi)涵是豐富多彩的,對學生在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比較深廣,不同的學生面對這樣多彩的人文內(nèi)涵會有不同的反映,所以,一定要重視語文對學生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尊重學生的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在以前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只注重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 ,忽視了學生的其他理解。孩子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他們的世界是一個純真的世界。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要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以及解放思想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空間。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適應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要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不同體驗,肯定孩子們的價值觀。同時,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不能以權(quán)威的形象存在,要營造一個民主的環(huán)境,讓有不同見解的孩子充分表達他的觀點。我認為,這才是語文課程教學的真諦。我們并不是要給孩子一個大方框,去框住他們的思想,而是應該讓他們的思想在課堂這個天空中飛翔,培養(yǎng)孩子們思考的能力。
二、將語文課程的目標由單一變?yōu)槎嘣繕?/p>
語文課程的目標并不是為了完成教學而教學,而是為了全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是從情感、價值觀、態(tài)度或是知識、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在以往的教學中,很多老師只注意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忽視了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培養(yǎng)。老師只是一味的將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教授給學生,而不是讓學生表達自己的不同理解。老師在課堂上并不是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要說的話,而是說自己想讓學生說的話。老師應該關(guān)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讓孩子們自己靜下心來去閱讀,也可以將孩子們進行分組,讓孩子們在小組里自由討論交流,切記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實實在在地做。尤其是面對一些低年級的孩子,一定要讓孩子親自動手畫一畫、評一評。讓孩子們真正體會到閱讀的快樂,讓他們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
三、將語文課程的發(fā)展由只是學習變成發(fā)展層面
語文閱讀并不是要求學生明白文章的意思就可以了,而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閱讀是一個探究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孩子們應該帶著發(fā)現(xiàn)、質(zhì)疑、思考和探究的態(tài)度去閱讀文章。所以我認為,在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如果想有效的提高孩子們閱讀的能力,應該注意改變閱讀的學習方式。在以往的教學當中,很多老師只是注重培養(yǎng)孩子們的學習閱讀,只是注重學習閱讀知識,加強閱讀能力,然后孩子們的閱讀習慣自然就養(yǎng)成了。這種方法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方式大相徑庭。閱讀不應該由老師的分析代替孩子們的閱讀,它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在課堂教學上,老師應該放下對孩子們在閱讀上的領(lǐng)導,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去認真讀書,讓他們深入思考,從而在思想上可以和書本對話,與作者直接進行交流。學生通過精讀課文,自然會產(chǎn)生很多疑問,這時老師就可以給學生提高一個討論的環(huán)境,如果學生通過討論沒有仍然還有疑問,老師可以幫助學習,對其進行解答。通過這樣的一問一答,孩子們就會對文章的更深的了解,而且學生也可以在這種相互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啟發(fā),增加課堂的信息量,這樣,孩子們就能夠更加全面深入地去探索問題。通過這樣的閱讀教學,學生積極參與這種思維和情感的活動,學生就可以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作者情操的陶冶,享受到了審美的樂趣,也得到了在思想上的啟迪。比如說《雪化后是什么》這篇文章,孩子們可以通過各想象,雪化了的情景是什么樣的呢?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對課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閱讀,從而激發(fā)學生們的靈感。
四、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變得“春色滿園”
語言課程的教學不應該是孤立的,應該根植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該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lǐng)域,尤其是注意跨學科的運用,開闊學生們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文實踐能力,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以往的教學只是孤立的教學,只是限于文章而閱讀,而《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拓寬孩子們的思路。比如說教授孩子們寫風景的古詩,可以讓學生查找有關(guān)風景的古詩,總結(jié)成一套有關(guān)風景的古詩集?;蚴峭ㄟ^演繹,讓孩子真正了解到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色之美。這樣可以為語文教學錦上添花,可謂“春色滿園”。學生在閱讀上也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的閱讀,應該多讀一個課外的閱讀,讓他們了解課外的閱讀世界,豐富他們的思想,開拓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知道,閱讀的內(nèi)容無處不在,這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閱讀天堂。老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然后讓學生們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時老師是一位聽者,真心誠意的傾聽他們的聲音。同時,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解決閱讀當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這種師生合作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學生就可以真正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將這種感受融入進自己的生活,可以得到很多人生感悟。通過這種新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就可以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故事”,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學生們可以真正走進語文的世界,去享受文章的感染,從而深深地被文章的美所征服,去感覺文章所帶來的心靈震撼。
老師在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將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學生,要做到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引導學生閱讀,拓寬孩子們的視野,提高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這樣,才能綜合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yǎng)。
【作者單位:三門峽市育才小學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