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敏
口語是信息傳遞最便捷、最基礎的交際手段。培養(yǎng)基本的口語交際能力,是更好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的需要,也是一個人學習知識、經(jīng)驗的第一重要渠道。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經(jīng)過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從四、五歲到九、十歲,他們的模仿力和記憶力都很強,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稱之為語言的“習得期”。因此,抓住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充分挖掘兒童語言習得的潛能,極早進行規(guī)范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促進兒童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想說”
在教學《動物運動會》這則看圖說話內容時,為了化靜止、枯燥的畫面為動態(tài)、熱鬧的場景,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一段動畫場景:遠處是一座運動場,運動場大門上有一條橫幅,“動物運動會”幾個字依稀可見,動物們正在進行激烈的角逐,場面熱鬧非凡。一群動物興奮地由運動場方向走來,正巧遇上慢慢爬向運動場的小烏龜,動物們叫“小烏龜,你怎么才來呀?運動會都進行一半了!”小烏龜說:“唉,我爬得太慢了,今天天沒亮我就出發(fā)了,可還是沒能及時趕到,你們能把運動會的情況說給我聽聽嗎?”動畫片結束了,學生們已置身于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世界中了,我不失時機地引導道:“同學們,我們來當這些熱情的小動物,把動物運動會的情況說給小烏龜聽,好嗎?”活潑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要把看到的運動會場景說給小烏龜聽?!?/p>
這樣,借助電教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語言環(huán)境,使他們在模擬的情境中產生了強烈的“說話”欲望,變“要我說”為“我要說”,學生參與非常積極,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
二、合作表演,實現(xiàn)互動,使學生“敢說”
如《學會勸阻》,教學時如果只注意一個人“講”,就失去了互動性,變成了看圖說話。教師要在學生看懂圖意后,讓學生去扮演角色,把“講”變成“演”,學生就能互動起來。因此,在學生討論總結出學會勸阻的兩條寶貴經(jīng)驗:一、態(tài)度要熱心;二、要把不正確行為的危害說清楚的基礎上,讓同學們任意選擇一幅圖,找自己的小伙伴,輪流練習表演勸阻。在充分討論之后,請小組上講臺表演。學生根據(jù)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兩位學生蹲在一邊說道:我們倆兒是“草堆”。頓時,把全班同學都逗笑了。(教師順勢將事先準備好的草堆圖畫交給他們,讓他們雙手拿著)另一位同學將鞭炮放在“草堆”旁,用香煙頭要去點時,“草堆”瞪大了眼睛,害怕極了。就在這時,一位背著書包放學回家的小女孩路過,連忙走過去,手直擺,勸阻道:“這位小朋友,你可千萬不能在這兒放鞭炮呀!你看看,這兒全是草堆,鞭炮一炸,火星蹦到草堆上,會引起火災造成很大損失的。”草堆相應做出“癱瘓”狀,同學也樂得哈哈笑。演到這兒,下面有一位同學急忙站起來補充道:“我還想告訴他,小孩子不能一個人放鞭炮,弄不好會炸傷自己的,”放鞭炮的這位小朋友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趕忙收起鞭炮,轉過身來誠懇地說:“謝謝你們及時提醒了我,以后我不會再隨意燃放鞭炮了!
課堂上,我們?yōu)閷W生設計一些主題鮮明、有趣的互動方案,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使他們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圍繞主題,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學生的觀察、想象及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運用直觀,發(fā)揮想象,使學生“會說”
有一次,我請學生說說自己愛吃的水果,他們只能根據(jù)頭腦中印象最深的某一方面的特點,簡單地說:“我喜歡吃香蕉,它像一只彎彎的小船”,“我喜歡吃又大又圓的蘋果,脆脆的甜甜的”,“獼猴桃是我最喜歡吃的水果,因為不僅味美,它的營養(yǎng)價值還很高”……這時,我拿出了實物,把各種各樣的水果擺在桌子上,讓他們仔細觀察自己最喜歡吃的水果的形狀和顏色,并且用手摸一摸,用鼻子聞一聞,再將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說一說。對著這一堆水果,學生興奮不已,一下子就說開了。經(jīng)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后,讓學生進行集體交流,一只只小手紛紛舉起,學生的思維打開了:“火龍果是我最愛吃的水果,它呈橄欖狀,鮮紅色外衣亮麗奪目,就像一朵開放的花兒。湊上去聞一聞,沒有味道,摸一摸,皮厚厚的,仿佛穿了一件小棉襖,真好玩”。接著,老師又將火龍果切開,讓學生觀察果肉的顏色、樣子,還讓學生當場嘗一嘗味道。思考片刻,這位同學補充道:“用刀切開它,發(fā)現(xiàn)里面的肉是白白的,和蘿卜差不多,上面有很多像芝麻那樣的小黑點。放進嘴里,感覺冰冰的,酸酸甜甜的,味道比西瓜還好吃”;……
同學們對于這些親眼所見,親手所摸,親口所嘗的水果,覺得有話可說、有情可表,從而引發(fā)想象,學生的思路不再干澀,語言不再貧乏。這樣的口語交際真實、有趣,達到一種比較完美的境界。
四、關注生活,拓展延伸,使學生“善說”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大致相當。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交際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提供了源頭活水。教師要善于捕捉現(xiàn)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創(chuàng)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對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說話方式,是人們運用口頭語言進行交際的主要形式之一,說話具有即時性。學生在校最多的空余時間就是課間,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間交流中,要求學生對每一個話題的表述都盡量做到說流利、說準確,并注意選擇恰當?shù)膶υ挿绞?,形成良好的訓練氛圍和說話習慣,進行對話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在對話中不斷糾正錯誤,提高說話質量。
學校里經(jīng)常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之后,學生往往還沉浸在快樂之中,余興未盡,在這種時候,每位學生都有“一吐為快”的欲望。教師可趁機組織學生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jié)說給大家聽,這樣,學生說話的興趣盎然,而且有話可說。
經(jīng)驗告訴我,活用教材,通過設計多種口語交際方案,課堂才會生動有趣,學生才會敢講會講;通過師與生、生與生面對面的口語交際,能豐富口語交際知識,讓學生掌握口語交際的方法技巧,是提高學生聽、說、交往能力的好途徑。
【作者單位:昆山市裕元實驗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