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秀平
摘 要:我們老師要學會用心傾聽,面對“離譜”要學會用心傾聽,不能武斷的用成人的眼光去評判孩子的世界,學會尊重理解,學會用尊重的態(tài)度、高超的教學智慧關注學生真實的想法,給學生提供發(fā)表自我見解的機會,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心理氛圍,樂于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對學生的看法要延緩評價與批判,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和諧自主的氛圍,努力使課堂成為一個思維激蕩和靈感勃發(fā)的殿堂。
關鍵詞:課堂教學 課堂評價 創(chuàng)新思維 學會傾聽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75-01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教師教學過程的有機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情趣、參與程度,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教師由于一方面聞道在先,形成知識優(yōu)勢;另一方面師道尊嚴,形成心里優(yōu)勢,教學中不覺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于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維轉,把學生按在固定的狀態(tài),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個性得不到張揚,課堂看不到閃亮的火花。在一年級《家》的教學中,學生的“驚奇”表現(xiàn)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案例:《家》是首兒童詩,主要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感受自己在祖國的哺育下是多么的幸福、快樂。教學時,為了讓課堂教學生動直觀,提升教學效果,我課后花了很大的心思,制作了很多課件,包括教學掛圖。課堂教學中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出示了教學掛圖,讓孩子們觀察掛圖中所畫景物:“湛藍了天空、茂密的樹林、清澈的小河、褐色的泥土”,再拿出制作的小圖片:“白云、小鳥、魚兒、種子”。讓孩子們結合課文給它們找家,并將圖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這一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興趣特別濃厚,都爭著搶著想上臺給它們找家。我找了4位小朋友并上臺,并將“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圖片分別發(fā)給他們,讓他們依次將圖片貼在相應的位置上。孩子們有些緊張的拿著圖片,小心翼翼地貼在了各自家的位置上。我把孩子們貼好的掛圖剛一展示出來,底下的孩子們就爆發(fā)出一陣大笑,小手指指著畫大聲嚷起來:“小鳥倒過來了,倒過來了?!蔽乙汇叮S著孩子們手指的地方一看,原來向昕浩小朋友把飛在樹林中的小鳥貼倒過來了,此時的小鳥正肚子向上,背朝下的在天上飛。我暗想:這孩子真粗心??捎洲D念一想,孩子的心里世界和成人是不同的,也許向昕浩這樣貼是有理由的,我應該先聽聽他的想法。于是我輕輕一笑,假裝大吃一驚,問:“倒過來飛行嗎?”“不行,不行,倒著飛會摔下來的?!薄安恍?,那樣小鳥的翅膀就沒法動了?!薄蠹覡幹鴵屩颊f不行??粗谖恢蒙媳锛t了小臉的向昕浩,我問:“為什么小鳥會倒過來?”見我問他,頓時一掃剛剛的郁悶,咧著一張小嘴就笑了,邊笑邊說:“小鳥因為高興,它想跳舞,所以就翻過來飛。”我一驚,真是個別致的回答。學生們聽到回答,也都安靜了,仔細的看著那只小鳥,似乎想看看它是不是在跳舞。顯然,先前還在說“不行”的孩子都覺得向昕浩同學的回答有道理。最后,我就以“小鳥可不可以倒著飛”為題讓孩子們討論,孩子們都很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最后得出結論:小鳥倒著飛是可以的。孩子們的理由精彩紛呈,如“小鳥在顯示自己的本領、小鳥想讓肚子曬曬太陽”等等。借機我表揚了向昕浩同學愛思考,愛動腦筋。課后,我想,這一點小“錯誤”,為什么不是這堂課中的閃光點呢,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不同,它看到的、想到的總是很別致,很童真。幸好,我沒有利用一個老師的威信去扼殺學生的“創(chuàng)意”。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思想活躍,想象力豐富,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真實想法,對于學生“離譜”的問題應以“說說你的理由”來引導他表達內心真實的想法,而不能以成人的觀點評判孩子“這樣說是不對的”。如此只能折斷孩子思維與想象的翅膀。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情感和思維,同時有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如一味地“教條主義”,無視學生的思想實際,是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我們作為一名教師在課程改革中,就必須形成新的教學理念。
孩子的創(chuàng)新思維,作為教師要作贊賞的態(tài)度,靈活的機智面對,才能讓孩子保持強烈的探索學習的欲望,尤其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你畫展一個圓,他可能會聯(lián)想到很多的東西,也許是太陽、也許是蘋果、也許是餅干……而不只是認為那只是一個單純的圓。所以作為我們老師要學會用心傾聽,面對“離譜”要學會用心傾聽,不能武斷的用成人的眼光去評判孩子的世界,學會尊重理解,學會用尊重的態(tài)度、高超的教學智慧關注學生真實的想法,給學生提供發(fā)表自我見解的機會,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心理氛圍,樂于聽取學生的不同見解,對學生的看法要延緩評價與批判,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和諧自主的氛圍,努力使課堂成為一個思維激蕩和靈感勃發(fā)的殿堂,這種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才中我們所倡導的新課程理念下的新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