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相華
摘 要: 在以往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語法知識被英語教師看作是課堂中講解的重點,往往會占用大部分課時去講解語法知識,學生面對枯燥繁雜的語法知識,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產(chǎn)生厭惡感,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作為教師本身,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也使其在教學誤區(qū)中越陷越深。隨著我國教育部門《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頒布與實施,使得高中英語語法教學模式發(fā)生了飛躍性的改變,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大部分教師為了響應新課改的要求,刻意的在講課過程中避開語法知識的講解,無形中又使教師步入了新的語法講解誤區(qū)。面對如今英語語法教學的誤區(qū),本文作者將進行細致的分析與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和看法,希望能對新課改下的高中英語語法教學給予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語法學習;障礙;語法教學誤區(qū);改善措施
語法知識掌握的牢固與否,直接關系著語言掌握的程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如果有正確的語法學習方式做向導,他們不但能迅速的掌握英語語法知識,更能激發(fā)其對英語這門語言的學習興趣。然而,如果沒有牢固地掌握語法知識,也將成為他們學習英語的絆腳石。因此,如何提高英語語法教學質量,排解學生學習語法時所遇到的困難,對于當今英語教師來說已是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1 阻礙語法學習的因素
由于語系的不同,英語和漢語在詞類和句子成分方面都有著顯著的不同之處。漢語是我們從牙牙學語到步入校園所接觸最多的語言,早已習慣了漢語的語言結構模式,然而作為一門外語—英語是一門比較陌生的語言,學生很難在一定時間內接受,特別是語法方面,使學生摸不著頭腦,在學習中陷入困境,比如,當學生遇到一個比較長的句子時,由于分不清句子成分,很難理解這句話所要表明的意思,如果把這句話放到文章中,就更難理解文章所要表明的意旨。因此,作為英語教師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學習語法難的問題,必須要從根源找出問題所在,即從學生學習語法過程中所遇到的阻礙因素抓起,找到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走出學習語法難的困境,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進一步使自己的英語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2 語法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
2.1 過分強調語法的重要性
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課時會把自己放到課堂的主導位置,以一名“傳教士”的身份在課堂上滔滔不絕,把大部分的課時用到講解英語語法知識上邊,教師認為語法知識是學好英語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教師在講課時會特別的強調語法概念和語法規(guī)則的重要性。面對眼花繚亂的語法知識在黑板上寫出,而作為學生也只是一味的機械性記憶,雖然學生通過靠死記硬背的方式把語法規(guī)則給記下,但在考試過程中,如果不會靈活的運用語法知識,當遇到句子成分比較復雜的語句時,依然是無從下手。對于這種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方式,它只強調了語法知識的重要性,卻忽視了學生語言使用能力和信心方面的培養(yǎng)。
2.2 新課改下的語法教學現(xiàn)狀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語法教學在實踐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問題,英語教師誤認為新課改下的語法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的少講語法方面的知識,認為在課堂中過多的對語法知識的講解是與新課改背道而馳,是落后教學方法的表現(xiàn)。教師在這樣的思想觀念下對學生言傳身教,很大程度上使學生也走上了學習英語的迷途,學生也逐漸對語法知識的學習意識淡薄,忽視了語法知識是學習英語的關鍵,導致學生在以后的英語學習過程中知識達到一定程度后很難再往更深層次的知識領域邁進。
3 依據(jù)新課改,改良課堂語法教學模式
英語語法教學新課改所倡導的理念是: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于英語教學要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fā),不能局限于對語法知識的講解,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創(chuàng)新,運用不同的方法把學生帶到學習英語氛圍中,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步入社會的感覺,如設置一些社會人際交往的情景模式,讓學生運用英語來互相交流等,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感能力,對于學生步入社會后用英語獲取社會信息,處理信息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如何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是當今英語教師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
3.1 情景教學
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數(shù)的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比較少,更不用說用英語去交流,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結合實際生活多設置些有關用到英語的社交場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模擬交流,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社會上的人際交往情景,為學生以后的社會生活交流經(jīng)驗奠定基礎。情景教學模式的使用,不僅使學生從傳統(tǒng)枯燥乏味的英語學習中解脫出來,鍛煉了他們對英語讀、聽、說的能力,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樂趣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3.2 任務型教學
任務型教學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需求什么,不需求什么,盡可能使學生達到心理上的滿足,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灌輸學習英語重要性的思想,讓他們對知識的學習有一種迫切感。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任務的形式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性去完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后有一種滿足感與成就感,讓他們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才會主動的去學習,才會學有所成。任務型教學的情意色彩充滿了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為前任務(Pre-Task)、任務循環(huán)流程(Task-cycle)、語言聚焦(Languagefocus)三個步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把一個語法知識作為一項任務,通過組織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在真實、自然的情景中掌握語法的運用,待小組活動結束后,老師要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最后有教師對任務中的難點做歸納總結,并分析講解給同學們,讓學生對語法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3.3 外顯知識和內隱知識雙重教學
外顯知識是學生在主觀意識的遣使下,并通過一定的方式而獲取的知識;內因知識是學生在毫無主觀意識的情況下,通過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而學會的知識。猶如一個剛牙牙學語的孩童,在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下無意識的學會了語言表達能力。針對于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把語法知識講解給學生,同時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發(fā)展英語語言技能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無意識形態(tài)下掌握更多的英語語言技能。
4 結束語
隨著新課改教學模式的不斷推廣,在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作為教師方面,要全面的對新課改政策方針了解,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摸索經(jīng)驗,總結出有利于學生學習英語語法的方法,使新課改發(fā)揮出應有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吳芬芬,張欽.英語語法學習中的典型問題例解[J].教學與管
理,2011/27.
[2]朱慧,王瑩瑩.情景教學法初探[J].Literature Education,2008.
[3]孫正偉.論大學英語語法教學誤區(qū)及對策[J].阿壩師范高等專
科學校學報,2010.
[4]梁麗波.高中生英語學習風格之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報,
2011(05).
[5]劉紅艷.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調查與教學方法探索[J].海外英
語,2011(01).
[6]肖山.發(fā)揮學生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的策略探討[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