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家青
摘 要:體驗教學運用于小學英語單詞教學有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其實際操作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以生活實例促進體驗;以情景激發(fā)體驗;以游戲表演感知體驗。
關鍵詞:小學英語;體驗教學;單詞;情景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8-0039-03
一、引言
英語新課程標準強調“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為此,“體驗教學”(experience teaching)被提上日程。這種教學模式倡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必須服務于學習者“在親身經歷中學習”這一目標。“情境、游戲、探究、操作”等能夠幫助學生在不同情景中感受英語、運用英語、體驗英語。英語單詞教學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如果教師能把體驗教學用于英語單詞教學之中,化枯燥乏味的知識傳授為自然活潑的生活體驗,必然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國內外有關兒童認知發(fā)展的特征與規(guī)律顯示,小學生開始接觸英語時,會因為好奇心而在學習英語上多花心思,但時間長了,由于考試壓力和好奇心的減弱及學習的枯燥而對英語學習逐漸失去興趣。當學生變?yōu)楸粍邮降貙W習時,單詞記憶便成了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有些小學生干脆把英語單詞用漢語代替進行記憶。這并不是一種好的學習方法,只能記憶音調并不準確的讀音,對于拼寫的記憶沒有幫助,我們也不提倡。究竟如何讓小學生有效地記憶英語單詞,遵循“體驗中學”的理念,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尋找、學習、記憶、運用單詞的能力。
二、體驗教學內涵和價值依據
(一)體驗教學內涵剖析
雖然體驗教學的雛形一直可以追溯至古希臘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教學和中國春秋時期孔子的教學思想,但其作為一種現代性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主要來自美國學者大衛(wèi)·庫伯(David Kolb)提出的“體驗學習圈理論”(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當前,體驗教學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尤其被視為是一種適應新課程標準的現代英語教學策略。它符合英語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它是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征,由此獲得一些經驗,同時強調“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英語”。
(二)體驗教學價值依據
體驗教學符合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當代認知心理學研究表明:看到的信息可以被記住10%;聽到的信息可以被記住20%;親身體驗的信息則可以被記住80%[3]。由此可見,比起單純的看或聽,體驗更有利于認識事物。人類認識遵循著從感性到理性、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也是一個體驗——認知——再體驗——再認知的過程。體驗教學是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從模擬情景中把知識變?yōu)榫唧w的再現過程,這種通過親身體驗的知識更利于記住并內化[4]。
體驗教學有利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角,他們擁有課堂的話語權。教學過程大多是教師的獨白,很少有師生的互動,教學變成了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而不是主動思考和體驗。體驗教學恰好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缺失的不足,因為體驗教學強調學生主動獲得和親身體驗,體驗須學生把自己當做主體,去主動地獲取。
體驗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程標準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作為一個很重要的目標。興趣是學習語言的最好老師,在體驗教學活動中,教師把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使他們處于主動探究、積極思考的探索狀態(tài),動手、動口、動腦,獨立地觀察、體驗、感悟和歸納。
三、小學階段英語單詞教學的困境
(一)死記硬背效果差
小學生詞匯記憶的主要來源,就是課本后面的詞匯表。很多學生都是翻開書,一個個去背,試圖在短時間內集中記憶。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往往注意的是英文字母的拼寫,而忽視了英文單詞的讀音、詞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有的學生甚至利用漢字讀音來標示讀音。這樣的記憶帶來的結果就是學生對單詞的遺忘率非常高,常常是前幾分鐘記住了一轉眼就忘了;隨著單詞數量的增加,很多學生開始逃避甚至厭惡單詞記憶。
筆者曾以四年級學生做過一個調查統(tǒng)計,有近80%的學生是通過死記硬背來完成單詞記憶的,這部分學生當中有近83%曾在書本上標注過中文諧音來完成單詞學習。這樣的數據也不得不讓我們重視與反思。在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能不能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讓學生更輕松、有效、有趣地學習單詞?
(二)單調記憶單詞無法融會貫通
在現階段的英語單詞學習中,學生常常忽略詞義的拓展,詞義與語境相互脫離,使得英語詞、句不能融合為一體,在理解句意的時候產生較大的困難。我們知道英語的單詞應該放在英語的語義環(huán)境中去記憶、去理解,這樣記憶單詞才能夠事半功倍。但是,學生記憶單詞時常常脫離實際的使用環(huán)境,單純地為了記憶而記憶。
同樣以四年級學生為例,進行了一次十分鐘默寫單詞、句子比賽。在這次比賽中我們精選了四年級(下)的四會單詞和句子,讓學生進行翻譯默寫。在批改中發(fā)現,近85%的學生能夠做對單詞,但是只有近50%的學生寫對句子。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呢?這和學生在記憶中的死記硬背有關。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設計一些體驗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真實的體驗理解詞義與句義,從而真正地記憶單詞,并更好地使用單詞。
(三)教學單詞目的性過于明確
小學英語教師可能都有這樣的困惑:在教學每個單元時,單詞教學往往形式較為單一,幾個讀音較難的單詞學生經常是學了又忘,掌握不好。經過多年的教學,我們在教學單詞時已經慢慢形成了一個模式,忽視學生的情感需求與真實體驗,偏重于學生能夠記住幾個單詞,我們常常問學生:你在這節(jié)課中記住了幾個單詞?卻忘記了體驗才能促進學生記憶和認識。
四、體驗教學在小學英語單詞教學中的運用
(一)生活促進體驗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人類的語言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英語教學的實質就是通過交流活動使學生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通過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活動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察的客體,并以教師的語言描繪,鮮明地展現在課堂,讓學生接觸生活,在實際生活中記憶和運用。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色彩一課時,如果我們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所有的色彩單詞列出然后一一教學,那么學生可能在教學前面幾個單詞時還能保持一點興趣,但到了后面會走神。那么我們?yōu)楹尾宦?lián)系生活中最常見的色彩的三原色進行教學呢?如通過色彩的混搭讓學生感受色彩神奇的同時學習關于色彩的單詞:在講授色彩單詞過程中,用兩杯不同色的墨水混合后得到新的顏色。yellow+blue=green,教師指著黃色的一瓶問學生What colour is it?用同樣的方法問藍色那瓶,然后變“魔術”,提醒大家仔細觀察,兩種顏色倒在一起就變成了綠色green。這樣將學習英語與體驗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印象。
在教學“時間”一課時,筆者對四年級學生的兩個班級進行了“同課異構”,其中的一個班采用了直接呈現時間和課程表,然后讓學生通過觀察表格進行表達“Its time for ...”,并從中習得單詞“breakfast, dinner, English class...”整個教學過程雖然比較流暢,但是在教學進行到近30分鐘時,學生開始出現了較大的倦怠情緒,他們顯然對于單詞和句型的操練已經漸漸失去了興趣,后面的操練部分也形同虛設。在另一個班,先展示了所學的單詞和句型,進行15分鐘的鞏固操練,之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設計一張合理的假期作息表。學生設計好后讓他們進行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學生從別人的作息表中看到了自己優(yōu)于別人的同時還認識到了自己的不合理之處,最重要的是通過交流,他們掌握了所學的英語單詞。兩種教學方式讓學生習得的單詞數量可能是差不多的,但是學生的情感所得、成就感與興趣度卻是有差異的。
(二)情景激發(fā)體驗
正如語言學家克魯姆(H.J.Krumm)所言:“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在我國英語學習氛圍差的情況下,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真實情景,讓學生通過自己運用語言的體驗來掌握語言知識尤為重要。因此,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將一個又一個的具體情景帶進教室供學生體驗,特別是在較為枯燥和單一的單詞教學中,這樣的情景顯得尤為重要。
曾經聽過一位特級教師的課,這位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cold, cool, hot, warm四個形容詞時,沒有單一地讓學生去直接感受這幾個詞的區(qū)別,而是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景,他讓學生跑呀、跳呀,做了一會兒熱身運動,引出單詞hot,然后說,“Oh, Im thirsty!(哦,我真渴)”很自然地倒了一杯熱水,鞏固單詞hot。接著說Its hot, I cant drink(太熱了,我無法喝)。加入一點冷水,學生憑著自己的生活經驗,很快就知道了,這杯熱水變得warm(暖)了,再次加入冷水,它就變得cool(涼了)。最后放入冰塊,水結冰了,學生很自然地想到了冬天,體驗到了cold(寒冷)。這比單純地在黑板上畫四杯水,讓學生憑視覺猜測四個單詞要好得多,這樣真實的體驗給學生的記憶肯定是深刻的。
同樣,以五年級學生為例,在教學PEP五年級下冊最后一單元時,筆者考慮到所有的單詞都是現在進行時,所以在教學這一單元單詞時,將它們放入一個真實的情景中通過簡筆畫呈現,話題為“spring”,通過簡筆畫讓學生感知“catching butter flies, collecting leaves, …”,再通過小組表演小故事“spring”將所有的單詞以現在進行時進行串聯(lián)、表演。學生通過這樣的表演很快掌握了本單元所學的單詞。
(三)表演感知體驗
小學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關注學生的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學生只有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其對英語學習的興趣。積極的情感、學習的動力只依靠教師一味的“教”肯定是難以形成的,教師應使學生肢體與情感得到解放,通過學生親歷的實踐真正感知體驗。
例如,在學習PEP四年級下冊有關服裝類單元時,筆者為學生設計了一場Fashion Show(時裝秀),鼓勵學生穿上自己喜愛的服裝邊進行展示邊自然說出:Look at my dress./ I like my coat./ These are my jeans.等語言。臺下同學也同時喝彩道:Oh,its pretty. Its smart. They are nice.等話語。在這樣的表演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本課所學的單詞“dress, coat, jeans…”,還感受到了衣服類單詞的單復數應用。在表演時筆者鼓勵學生加上夸張的動作,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學生們毫無拘束,玩得開心極了。表演后學生意猶未盡,希望老師多組織進行這樣的活動。
這樣的表演活動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經常應用,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不同的表演。如在學習和顏色相關的知識中,讓學生扮演各種顏色,然后七個人合在一起就是rainbow,讓學生在表演中強化這些單詞的理解和記憶,并且又學會了彩虹這一單詞。在學習動物名稱時也可以讓學生模仿各種動物的聲音或動作,再配上頭飾,學生必定會喜歡,耗時也不會太多。這樣的體驗給予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記憶也是深刻的。
五、結語
綜上,筆者認為當前小學英語單詞教學應以學生的親身體驗、參與為基點,讓學生通過體驗來學習詞匯,并通過詞匯來鞏固、深化語言知識與技能。只有在體驗中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語言學習,才能讓英語教學真正地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讓他們體會到英語課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發(fā)展的重要課程。
參考文獻:
[1]戈向紅.新修訂后的課程標準:小學英語高效教學[M].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2012.
[2]嚴奕峰,謝利民.體驗教學如何進行——基于體驗學習圈的視角[J]. 課程·教材·教法,2012,(6).
[3]安妮塔·伍德沃克.伍德沃克教育心理學[M].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4]趙云飛.淺談提高小學英語單詞教學的效率[J].小學教學參考, 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