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琳
摘 要: 學齡前兒童對游戲的喜好和依賴性很大,他們本能地生活在快樂的游戲中。作者就如何將教學活動以游戲的形式展開,怎樣選擇更貼近幼兒生活的教材,最終將蘊藏在生活中的豐富教學資源以游戲的形式自然展開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幼兒教育 游戲 有效教學
“游戲”對于大多數(shù)成人而言,意味著什么,可能只是偶爾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而已,甚至淡出了成人的世界。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游戲”對于孩子而言就如同他們那顆鮮活跳動著的心臟一樣不可或缺,是孩子們生活的一種方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diào)三個核心理念“生活、游戲、綜合”,充分考慮到幼兒身心發(fā)展過程中對游戲的需求,倡導教師將這三個核心理念落實到幼兒的一日生活和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中,從而真正達到邊玩邊學、寓教于樂的目的。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用游戲活動更有效地輔助教學。
一、在游戲活動中激發(fā)幼兒探索和學習的欲望
在幼兒園課程改革日趨成熟的今天,教學活動已不再局限于集體教學活動??唆斊账箍▼I指出:“兒童不僅在學業(yè)中進行學習,而且在游戲過程中也學習著組織,學習著研究生活。”基于此,我們大膽設想,將生活、游戲融合起來,在單純的游戲中挖掘有價值的教學材料。
基于對生活、游戲和兩者綜合的思考,我們設想使主題活動展開的過程成為一個游戲活動逐步深入的過程。通過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不僅是可行的,而且較為合理。如在本班“糖果屋”主題活動中,我們以三個游戲活動串聯(lián)的形式成功地完成了本次主題活動。(1)我的糖果世界;(2)我和糖果的親密接觸;(3)小小糖果師。這一系列活動充分利用幼兒的無意注意,讓幼兒形成一個“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疑惑—再觀察—驗證—得出結(jié)論”的有機過程。
當時我記錄的一周實錄是這樣的:
星期一 多云轉(zhuǎn)晴
今天天氣不錯,孩子們還是像往常一樣,一到休息時間就會到糖果展示區(qū)去看看他們的寶貝糖果,并相互訴說自己吃過的糖果和口味,沒有預期的發(fā)現(xiàn)。我請幼兒在糖果圖表上給自己喜歡的糖果貼貼紙。
星期二 晴
今天下午,陽光燦爛,儼然夏天還沒走遠,突然糖果展示區(qū)里傳來了哭聲。我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凌雨童小朋友哭著指著自己的牛奶軟糖說,我的糖果壞掉了。于是其他幼兒都擠過來湊熱鬧?,F(xiàn)場有點亂,只聽見你一言,我一語的:“哦,癟掉了?!薄坝腥艘У袅艘豢??!?/p>
星期三 晴轉(zhuǎn)多云
今天,孩子們都來得特別早,對自己的糖果特別關心,過一會就會去看一下?!拔业拇蟀淄米兊糜悬c像大餅一樣的,明天會真的變成大餅,哈哈”?!拔业腝Q糖很棒的,還是和原來一樣的,不知道明天會不會變難看” 。
星期四 小雨轉(zhuǎn)陰
雖然今天天氣不好,可孩子們對糖果變形的熱情絲毫未減,還是積極地觀察著、討論著自己糖果的最新近況。離園前半小時,“今天,我的大白兔,還是和昨天一樣的,沒有變成大餅”。孩子們開始討論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疑惑,并試著探索解決。
星期五 晴
今天剛吃完飯就聽見,糖果展示區(qū)里發(fā)生驚嘆:“哇,我的大白兔變成大餅了,和我想的一樣的??靵砜囱健保∷矔r幼兒蜂擁而至。當時,我問:“那圓圓的大白兔怎么就變成了大餅的樣子了呀?”
于是我開始有方向地引導幫助幼兒整理他們的發(fā)現(xiàn)。我將一周氣象欄中幼兒以粘貼方式記錄(陰、晴、雨)的記錄表取下,按周一至周五的順序附在“最受歡迎糖果”表的上方。我剛展示出來,聰明的幼兒就看出了端倪。于是我們共同小結(jié):糖受熱后是容易變形的,當溫度達到糖果的(熔)點時,它開始融化,溫度越高,融化得越快。在得出抽象結(jié)論之后,我將數(shù)顆奶糖放入托盤,用酒精燈演示了糖受熱融化的整個過程,讓幼兒對糖受熱融化的過程有更深入和完整的了解。
通過活動,我們有機地將幼兒的一日生活以游戲的形式展開,根據(jù)幼兒的興趣、能力不斷展開主題探究活動,及時調(diào)整、更換活動材料,使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密切結(jié)合并相互影響,在游戲活動中通過認知和發(fā)現(xiàn)感知生活常識,讓更多的孩子在享受游戲、分享快樂的同時獲取知識。
二、在游戲活動中探知生活,學會“習得”
游戲作為孩子生活的一種方式,本身蘊藏在孩子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因此教師應該大膽地以游戲活動的方式組織幼兒的一日生活,從而使幼兒真正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知,自發(fā)地學習和實踐。以下是第二階段“游戲生活化”探究過程中的我記錄的一些感受和隨堂案例。
在最近的一次有關秋游的半日活動中,我們一起走進了農(nóng)田,孩子們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一樣有問不完的問題。在孩子們的疑惑中我發(fā)現(xiàn)原來最貼近生活的活教材竟然那么理所當然地被我們忽視了。
于是回來后我開展了對部分農(nóng)作物的初步探索,如在“蠶豆的一生”探索中,我開展了“我和蠶豆一起成長”的活動,組織幼兒在種植園進行實驗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探索第一步:每位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推斷,向教師領取材料進行種植觀察。
探索第二步:指導幼兒以簡單的記號及照片,記錄蠶豆的成長狀況。
探索第三步:提出自己的疑惑與老師和其他幼兒分享,嘗試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自己解決問題。
探索第四步:根據(jù)自己的觀察和記錄得出自己的初步結(jié)論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和成果。
雖然這次的探索過程歷時漫長,可滿載感動和成果,從孩子們的神情中我看到了期待,同時也從他們的行動中看到了他們的成長。我覺得對于學齡前的幼兒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他們勤于觀察、善于思考、身體力行的優(yōu)良品質(zhì)和學習態(tài)度,而不是嚴謹?shù)淖黠L和拘束的形式。
通過本次活動,我深感要實現(xiàn)“游戲生活化”,發(fā)掘游戲中潛藏的無限教育資源,教師要花大量心血組織活動,要懂得尋找和利用身邊的一切有效資源。如(1)“充分”利用社區(qū)的與周邊的資源;(2)在秋游活動中延伸出來的各種問題需要教師合理地組織幼兒共同探索,而不是將一個理性認識灌輸給孩子;(3)讓每個孩子都有實踐的機會并通過合作共同實現(xiàn)計劃;(4)合理地將教學、生活、游戲融合在一起,充分調(diào)動兒童的主體能動性。
以上是個人對“以游戲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探索和討論的總結(jié)。在探究中我們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會遇見更多的問題,我們將努力從幼兒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主題,在生活中融入游戲,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努力達到寓教于樂的完美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