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 邢春曉
摘 要: 這項研究利用有關詞匯學習策略的問卷手段,對60名理科大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探索理科大學生使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特點。采用SPSS軟件定量分析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研究表明雖然受訪者幾乎都使用到了各種詞匯學習策略,但是策略使用頻率較低。在詞匯學習策略的三個層面中,元認知策略的使用率最高,認知策略次之,而社會和情緒策略的使用率最低。
關鍵詞: 詞匯學習策略 理科大學生 英語學習
1.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詞匯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者的詞匯量可以預示其總體的語言學習能力。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習者而言,詞匯卻成為最大的問題。外語學習者,尤其是理科大學生,經(jīng)常抱怨記憶單詞很困難。大多數(shù)學生在課外不經(jīng)常接觸英語,互動式的活動僅僅局限在每周幾個小時的課堂里。為此,學生務必自主學習,不能僅依賴課堂時間獲得英語學習的進步。理科大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使用的詞匯學習策略值得關注。
Schaler and Szabo(2000)在談及外語學習中自主學習的重要性時,認為不管學生在課堂上學到多少內(nèi)容,他們?nèi)匀恍枰嗟淖灾骶毩?。語言自主學習是指脫離教師和課堂的限制,學習者在課外進行徹底的自主練習,掌控自己的學習。為了實現(xiàn)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幫助外語學習者找到有效的學習外語的方法,尤其是語言學習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Oxford(1990)認為語言學習策略是學習者采用的提高其學習水平的一些步驟。學習策略影響學習者習得語言的方式,如果教師使學生了解學習策略,并幫助他們調(diào)整策略來滿足自身的學習需要,這無疑是有益的,并最終能促進語言學習者更好地習得語言。
在過去的研究中,研究者們尤其關注了整體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學習中使用學習策略的情況,并未區(qū)分理科大學生的學習情況,但其實理科大學生常常抱怨他們在詞匯學習方面受挫。他們認為詞匯學習是外語學習中最單調(diào)和困難的部分。為此,本研究以理科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試圖描述其詞匯學習策略的總體使用情況。
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的分類理論源自認知和社會認知學習模型。在認知學習理論中,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自主選擇輸入信息,并將它們儲存到記憶中,需要時使這些知識再現(xiàn)。認知心理學家認為二語習得是一種吸收語言知識的心理過程。社會學習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強調(diào)社會和文化因素對人類學習的影響。以上這些理論為學習策略的應用和發(fā)展提供了基礎,并且為更加有效地學習外語提供了途徑。人們已經(jīng)逐漸意識到了策略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
在眾多的學習策略分類系統(tǒng)中,由OMalley and Chamot(1990)開發(fā)的分類系統(tǒng)揭示了學習者如何在學習和語言應用中使用學習策略,為二語學習策略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OMalley and Chamot(1990)的分類方案包括三個主要策略類型: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元認知策略是計劃、監(jiān)控或評估學習任務的總體技能。認知策略是指一些具體的,并直接與學習相關的任務。社會情感策略是指與他人的互動或情感的控制。在對詞匯學習策略的分類中,研究者們普遍關注詞匯學習的過程,但同時也根據(jù)不同的研究目的而各有側重。
2.研究方法
2.1參與者
從某高校理科院系中隨機抽取兩個自然班,共60人,參與調(diào)查。研究對象包括60名大學一年級的理科學生。參加調(diào)查時,他們至少已學習了6年英語。筆者設計詞匯學習策略問卷,進行問卷調(diào)查、定量與定性分析。
2.2問卷設計
問卷設計是基于OMalley&Chamot的學習策略分類方法。關于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的具體項目參照了Gu&Johnson(1996)的詞匯學習問卷。社會情感策略的具體項目源于:學生訪談和國內(nèi)涉及詞匯學習策略的文獻(張萍,2001;陳輝,2001)。該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用來調(diào)查研究對象的個人信息,第二部分由相關詞匯學習策略的陳述組成,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
2.3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SPSS軟件分別對研究對象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總體情況和各個分類下的具體策略使用情況進行了分析,統(tǒng)計出平均數(shù)、標準差、和百分比等描述性數(shù)據(jù)來觀察研究對象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情況。此外,筆者也與研究對象進行了口頭交流,這有助于分析上述定量數(shù)據(jù)。
3.結論
為了找出理科大學生是如何使用詞匯學習策略的,本研究統(tǒng)計了詞匯學習策略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來觀察策略使用的頻率。從表1可以看出在詞匯學習策略的三個分類中,元認知策略使用較高,其次是認知策略,社會情感策略使用最少。研究對象傾向于使用為他們提供了詞匯學習的基本技能和觀點的元認知策略,但是對于詞匯學習過程中涉及具體操作的認知策略卻了解不多,以致很少使用。另外,研究對象較少使用與他人互動和控制情緒的辦法來學習詞匯。
具體來看,在元認知策略分類中(見表2),研究對象更多地使用主動性策略,而選擇性策略次之。這表明,研究對象明確要學的詞匯,并進行主動學習,但所學詞匯可能并非重要或必備詞匯。
在被調(diào)查的詞匯學習認知策略中(見表3),字典策略使用最多,其次是猜測策略和筆記策略。但是,研究對象較少地使用上下文策略、想象策略和聯(lián)系策略,其中聯(lián)系策略是使用最少的策略。總體來說,研究對象較少使用問卷中涉及的策略,這或與研究對象是理科大學生群體有關。
雖然研究對象使用字典策略最多,但仔細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在該策略的兩個分類中,他們不僅使用字典理解策略,而且使用字典擴展策略。研究對象使用字典除了查詞義之外,還試圖了解單詞的詳細解釋及具體用法。另外,猜測策略的使用應與大學英語課程和教材指導有關。研究對象傾向于通過背景知識猜測詞義。與上述策略相反,上下文策略、想象策略和聯(lián)系策略使用較少與研究對象不是根據(jù)篇章閱讀來學習單詞有關。研究對象,即理科大學生并不偏愛筆記策略和記憶策略,可能與這兩個策略看起來枯燥有關,并且由于他們多是男生,背單詞不積極,多以看為主,很少動手寫,這一點也可以從口頭重復策略的統(tǒng)計數(shù)值中看出。單詞含義策略很少被使用,說明研究對象已經(jīng)意識到僅僅記憶單詞的含義在實際使用英語時是不夠的,而研究對象更愿意使用單詞用法筆記策略。單詞表策略使用率不高或許與背單詞表是一件吃力的任務有關。在該研究中,激活策略也不常被使用,這與該策略耗時量多和需要詞匯量大有關。
概括地來講,研究對象使用詞匯學習認知策略相對較少,其平均值僅為2.76。這與該研究中研究對象的選取有關,英語學習往往是理科大學生的薄弱項目。
在社會情感策略中,研究對象很少使用其中的兩個分類策略,即情緒控制和社會活動策略(見表4)。這表明他們在詞匯學習中缺乏自信,遇到難題焦慮不安;同時他們也不能與他人進行積極練習和交流來學習詞匯。研究對象幾乎沒有機會獲得像英語本族語者的學習環(huán)境,他們更習慣以認知策略習得語言而非社會情感策略。
總之,雖然研究對象幾乎使用到了各種詞匯學習策略,但是策略使用頻率較低。在詞匯學習策略的三個層面中,元認知策略的使用率最高,認知策略次之,而社會和情緒策略的使用率最低。這表明研究對象能主動進行詞匯學習,但是他們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學習才更有效。教師應該幫助他們了解和熟悉各種詞匯學習策略,進行詞匯學習策略培訓,促進他們高效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Gu,Yongqi,&Johnson,R.K.(1996).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LanguageLearning,46,643-697.Oxford(1990).
[2]OMalley,J.M.&A.U.Chamot.(1990)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Schaler,A&Szabo,A.(2000).Learner Autonom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
[4]陳輝.非英語專業(yè)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一份分析詞匯學習策略的調(diào)查報告[J].外語教學.2001(6).
[5]張萍.碩士研究生基礎英語和專業(yè)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6):44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