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麗冰
脫口而出的流利英語、信手拈來的經濟學術語、滔滔不絕快言快語中不失自嘲、時而低頭沉思時而爽朗大笑,在《經濟》記者走訪的眾多經濟學家中,像他這一“范兒”的還不多見。受教于多位知名大師,曾在駐外大使館工作,連續(xù)10年參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起草,他總只是輕描淡寫,提醒記者“不值一提”。走進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畢吉耀的辦公室,偌大的房間里簡單而又樸素,幾乎沒有裝飾,除了書柜就是滿地堆積的資料和書刊。見到記者,他很快自來熟,“我對你們的采訪提綱挺感興趣,咱們開始吧”。
受教名師,攻成經濟學
畢吉耀說,學經濟學并不是初衷。因為物理學得特別好,畢吉耀高中的夢想是考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理論物理,但是“不知道為什么高考物理只考了70多分”,自信滿滿卻夢想破滅。畢吉耀至今都疑惑不解,跟記者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他還沉浸在當年的記憶中,“我當時還是提前交卷呢”。1981年帶著遺憾的畢吉耀以數(shù)學高分進入了武漢大學數(shù)學系,“因為數(shù)學系也學物理”。
進入武大,畢吉耀憑著優(yōu)異的數(shù)學和英文基礎并傳承了當時“武大數(shù)學系喜歡學經濟”的傳統(tǒng)開始接觸經濟學?!爱敃r的劉道玉校長鼓勵我們多選課、多方面發(fā)展”,畢吉耀大學2年級的時候開始去經濟系旁聽。他告訴記者,“當時在圖書館選書最先接觸的是Mathematical Economics(數(shù)理經濟學),里面包含的很多數(shù)學公式也吸引了我”,外教講課的時候涉及很多國外的數(shù)理經濟學內容,“很多經濟系的都聽不懂,倒是數(shù)學系的學生聽得興致勃勃”。在外教的鼓勵下,畢吉耀又接觸了宏觀經濟學等更多、更系統(tǒng)的經濟學課程。
因為得知報考國內經濟學碩士必須涉及傳統(tǒng)經濟學的課程,畢吉耀跟著武大83級經濟系新生開始了一年的政治經濟學學習。同時,他也串著學習國外帶有比較多數(shù)理公式的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盡管有很多諸如譚崇臺、張培剛等留美歸來的大師在武大講解當代資產階級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畢吉耀還是覺得不解渴,“他們對凱恩斯、熊彼特的學說都是介紹性的講解,但是數(shù)理公式方面卻講得很少?!痹谂d趣的驅使下,畢吉耀下定決心以后要致力于經濟學的學習。數(shù)學系本來課就多,畢吉耀還選了很多經濟系的課,回憶起來他還不禁感嘆“那時候學習很苦,有一個學期考了19門課”。
1985年,全國只有武漢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4個大學招西方經濟學碩士研究生。當年的復旦大學要求考資本論,武大剛好停一年招收這個專業(yè)的碩士生,社科院只有一個名額,畢吉耀毫不猶豫報考了北大,并間接圓了曾經的北大夢。但是,當年北大西方經濟學沒有碩士學位,只有碩士班,所以畢吉耀決定考厲以寧教授的比較經濟學。后來還因為高分被厲教授推薦到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現(xiàn)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成為委托代培生,而且頒發(fā)學位。雖然曲折考上碩士班卻迎來了多位經濟學名師,北大經濟學院前院長胡代光是畢吉耀的導師,知名大眾經濟學家梁小民是他的班主任,與知名經濟學家陳振漢結成忘年交,留美經濟學理論大家杜度先生指導他做碩士論文?!拔液苄疫\,能遇到并結識這么多大師,包括之前在武大的學習也離不開大師們的指導”,畢吉耀至今對恩師們都心懷敬意。
1988年碩士畢業(yè),畢吉耀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教宏觀經濟學。因為板書都是英文的,而且考試很嚴格,這位老師給學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是那個時候就是想讀書,也不想當官不想掙錢”,畢吉耀執(zhí)教一年半后又考回北大經濟學院當代西方經濟學專業(yè)念杜度先生的博士生,主攻現(xiàn)代經濟分析理論方向。
畢吉耀的博士論文做的是《中國宏觀經濟計量模型:結構分析、政策模擬和經濟預測》,畢業(yè)后就成書出版了。這本書在圈內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因為中國當時的國民經濟核算制度正從MPS向SNA過渡,畢吉耀是當時國內第一個用SNA做模型的。“當時計算機還沒普及,我是去管理學院借的機器做統(tǒng)計資料,過程非常辛苦”,想起當年鉆研做模型的過程,畢吉耀還記憶猶新。
多樣工作經歷
每次說起學習的艱苦過程,畢吉耀都保持著樂觀的微笑,他說自己樂在其中?!肮ぷ饕院缶筒灰粯恿?,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情況跟理想差距很大?!币恍闹幌雽W習做研究的畢吉耀博士畢業(yè)后獲得了常人少有的工作經歷。
1992年,畢業(yè)后一心想做研究的畢吉耀沒有留在北大,而是去到了國家計委(現(xiàn)發(fā)改委)經濟研究中心,在國際組做外事工作也做國際研究,后來逐漸專注做國際經濟形勢的研究。1995年,計委研究中心改成發(fā)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還成立了對外經濟研究所。畢吉耀沒有去外經所任所長助理,繼續(xù)留在外事處擔任處長。由于英語功底好、研究方向對口,一年后,畢吉耀被派駐歐共體使團工作,任一等秘書?!澳嵌螘r間的工作非常有挑戰(zhàn)性,在使館做了很多經濟調研”,畢吉耀告訴記者,當時正值歐元啟動前夕,歐共體內部變化比較大,所以在使館做了許多關于歐洲經濟形勢、歐洲經濟一體化進程、歐洲經濟政策等研究,主要為外交部、發(fā)改委提供參考。而那幾年也正是畢吉耀集中發(fā)表大量文章和學術論文的重要時期,“因為經歷了比較多,那3年的工作量也非常大,比較艱苦?!?/p>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國內各界對國際經濟形勢愈加關注。1999年,畢吉耀回國后曾經長期從事國際經濟形勢的研究。畢吉耀也不忘給自己正名,“我也經常開玩笑地說,我在國內為政府研究國際經濟,出國后則是給老外、投行等講國內經濟?!逼鋵嵥趯W術上從未忽視對國內宏觀經濟的關注。畢吉耀所在的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的內容還包括節(jié)能減排、港口的建設、開發(fā)區(qū)的發(fā)展等,還有各種地方的發(fā)展規(guī)劃。
盡管參與了國家發(fā)改委例如石油價格等各種熱點話題的研究,還連續(xù)10年參與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文件的起草,但畢吉耀強調,“我不是個公眾經濟學家,只是參與一些文件的研究”。
用長遠眼光考慮問題
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主要為國家發(fā)改委工作和國家決策服務,在發(fā)改委工作近20年的畢吉耀對政策的研究和出臺都非常熟悉。他認為作為政府的智庫,研究既要有一定獨立性,又不能完全獨立,主要考慮政策的可行性,“因為政策代表不同的利益群體,執(zhí)行的時候很艱難,所以要有長遠的眼光考慮問題?!?/p>
如今,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世界銀行最新發(fā)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歐元區(qū)經濟今年萎縮0.6%,日本和美國今年的增長率預計分別為1.4%和2%,普遍下調了對發(fā)展中國家的預測。這樣的國際形勢給中國帶來了哪些機遇和挑戰(zhàn)?畢吉耀認為,中國經濟目前的發(fā)展總體是對的,要用平常心對待。畢吉耀向記者分析,中國經歷30多年改革開放,經濟快速增長,但是國際金融危機后,國內國際形勢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外需短期內很難恢復,僅靠出口拉動很困難,國內經濟發(fā)展的約束因素也在強化。在此環(huán)境下,畢吉耀強調要加強結構調整力度,第三產業(yè)比重要不斷上升,要依靠內需、服務業(yè)的拉動。
畢吉耀指出,外需收縮形成“倒逼”效應,我們要加快轉變發(fā)展方式,從以前依靠出口帶動經濟發(fā)展,轉變?yōu)閷U內需、調結構、保增長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的發(fā)展,這樣不僅有效解決了就業(yè)的問題,更能促進經濟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但是,畢吉耀指出,全球經濟都面臨大的調整,新的產業(yè)、技術還在應用當中,還未形成像IT產業(yè)一樣能帶動經濟發(fā)展的新興產業(yè),“國際經濟發(fā)展缺少新的亮點,未來兩三年內經濟要有大的起色也比較困難”。
畢吉耀始終認為,從上大學學經濟學到工作自己很熱愛并一直為之付出著,“在學校的時候主要讀書、思考人生,經歷了思想的轉變;到現(xiàn)在,是通過政策研究體會人生”。畢吉耀說自己現(xiàn)在的工作雖然比較忙,但是很有意思、很有用,可以生活很充實。他喜歡去基層實地考察,看發(fā)展、看問題,思考解決的措施。畢吉耀對研究所的年輕人也有同樣的要求,“到我這來的多是北大、南開等名校的博士,但我要求他們從基層做起,背個包出去轉轉,知道的會多很多”。
(本刊實習記者劉稚亞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