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摘要:國家的對外宣傳工作是讓世界了解一個國家最有效的手段。外宣翻譯通過各個媒介向外傳播中國各項信息,而信息傳遞是否準(zhǔn)確直接影響到中國對外形象。本文以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英譯為例,探究我國外宣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和翻譯策略。
關(guān)鍵詞:外宣翻譯;政府工作報告;“三貼近”原則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7--01
一、外宣翻譯的相關(guān)理論
1、外宣翻譯和對外宣傳
外宣翻譯,顧名思義,是要完成對外宣傳材料的翻譯任務(wù)。在我國,外宣翻譯的主要任務(wù)就是要將中文譯成英文,或者是其他外文,向世界傳播來自中國的聲音。在做外宣翻譯的時候,既要從宏觀的角度把握好“宣”的問題,也要從微觀的角度上做好“翻”的功課。
2、外宣翻譯的特點
外宣翻譯不同于一般的翻譯,強調(diào)“內(nèi)外有別”,即“內(nèi)宣”和“外宣”有著很大的不同:宣傳目的不同,宣傳對象不同,宣傳策略不同……而“對象”不同是最大的不同。外宣有著特殊的受眾群體——外國人及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臺同胞。
二、外宣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一)冗余現(xiàn)象頻現(xiàn)
1. 名詞范疇詞頻現(xiàn)
Joan Pinkham 在《中式英語之鑒》(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中指出:這類名詞(名詞范疇詞)應(yīng)得到特別關(guān)注,因為這是中式英語中最常見并且是最無用的一類詞匯。這類名詞就是為了介紹接下來將會出現(xiàn)的名詞的范疇:在“a serious mistake in the work of planning.”一句中,“planning”歸屬于“work”的范疇。與“工作”類似的范疇詞在漢語中還有很多,例如“步伐pace”、“進程process”、“問題problem”等。
例如:中文:提出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biāo)和政策措施,制定實施節(jié)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
英文:We formulated policies,measures and national objectives for controll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by 2020 and drew up a comprehensive work plan for conserving energy and reducing emissions.
該例中,work是范疇詞,就是為了說明plan,可以直接譯為a comprehensive plan for…
2. 修飾語冗長
Pinkham 在《中式英語之鑒》中還指出,修飾語過于冗長也是英漢表達的不同之一。 Pinkham 稱,從漢語翻譯過來的文本中有很多形容詞和副詞在英語表達中是多余的。在英語翻譯中加入這些形容詞和副詞毫無意義,就是一種重復(fù)。
例如: 中文:適應(yīng)現(xiàn)代化建設(shè)需要,加強人才培養(yǎng),努力造就規(guī)模宏大的高素質(zhì)人才隊伍。大力加強文化建設(shè),推動文化改革發(fā)展實現(xiàn)新跨越,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發(fā)展體育事業(yè)。
英文: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modernization,we will strengthe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trive to develop a large number of high-caliber personnel. We will vigorously strengthen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make another great stride forward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n order to meet the ever-growing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demands of the people. We will work hard to develop sports.
漢語中“努力造就規(guī)模宏大、大力加強、大力發(fā)展”等修飾語過于繁瑣,由于英文表達簡潔,帶有感情色彩的詞使用較少,因此,譯文可直接譯為“strengthen 、develop”。
(二)句式結(jié)構(gòu)漢化
英語與漢語的語言句式:一個重形和,一個重意合;一個樸實簡約,一個辭藻華麗;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個行云流水。從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出,漢語中大量的排比句,辭藻華麗,重復(fù)用詞多,而英譯中,句式結(jié)構(gòu)基本完全漢化,邏輯性差。
例如:中文:我們戰(zhàn)勝各種嚴(yán)峻挑戰(zhàn),靠的是發(fā)展;各領(lǐng)域取得的一切成就和進步,靠的是發(fā)展;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仍然要靠發(fā)展。
英文:We have relied on development to overcome all types of severe challenges,and all our achievements and progress in every area come from development. We must therefore continue to rely on development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on the road ahead.
以上譯文基本完全按照漢語句式進行翻譯,邏輯不清,句式松散,還有重復(fù)表達??筛臑椋篒n order to overcome all types of severe challenges,resolve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and achieve accomplishments and progress,we do have to rely on development.
三、外宣翻譯的翻譯策略
黃友義(中國譯協(xié)副會長兼秘書長)認為,外宣翻譯的突出特點是把有關(guān)中國的各種信息從中文翻譯成外文,通過圖書、期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lián)網(wǎng)等媒體和國際會議,對外發(fā)表和傳播。這一特點決定了除去遵循“ 信、達、雅”的標(biāo)準(zhǔn),外宣翻譯更需要翻譯者熟知并運用“外宣三貼近” 原則——貼近中國發(fā)展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xí)慣。
從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英文版可以看出,外宣翻譯易受漢語思維和語法習(xí)慣的約束,忽略受眾的需求和思維習(xí)慣。針對上述問題,應(yīng)該注意以下四點:首先,對于漢語表達的冗余問題,應(yīng)采取刪除法和縮略法,將范疇名詞和多余修飾語刪掉。其次,對于漢語的排比句和松散句,應(yīng)進行整合,捋清邏輯關(guān)系。第三,充分考慮文化差異,特別是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上的差別,以及文化缺失現(xiàn)象。最后,熟知外國語言習(xí)俗,防止掉入文字陷進。
四、結(jié)論
本文以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英譯為例,探討了我國外宣翻譯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yīng)策略。外宣翻譯有其特殊性,要充分考慮其政治性、傳播性和文化性等,在翻譯中,要以外國讀者為導(dǎo)向,重視文化因素,以適當(dāng)?shù)姆g達到對外宣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有義. 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 北京:中國翻譯,2004,25(6).
2、馬艷輝,龐寶坤. 從2010《政府工作報告》看外宣翻譯中的冗余現(xiàn)象[J]. 哈爾濱:牡丹江大學(xué)學(xué)報,2011,20(3).
3、楊陽. 政府門戶網(wǎng)站外宣翻譯的傳播學(xué)研究——以“中國政府網(wǎng)”為例[J]. 雞西:雞西大學(xué)學(xué)報,2012,12(1)
4、孔祥立. 外宣翻譯:一種獨特的翻譯[J]. 南京:文教資料,2012,12
5、李燕. 試論我國外宣翻譯的不足和成因[J]. 齊齊哈爾濱:齊齊哈爾學(xué)報,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