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未成年犯來說,消除犯罪記錄對其的不利影響,并順利回歸社會是各國刑事法治的重點研究課題,新刑訴法確立了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對于我國的少年司法非常有必要性。
【關鍵詞】未成年人;輕罪;封存制度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殊性的要求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總體呈上升趨勢,如何有效地預防、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可以說是我國當前面對的重要課題。未成年人犯罪與成年人犯罪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成年人犯罪一般是基于一種理性選擇,而未成年人犯罪則是未成年人身心智力條件的雙重影響下的被動選擇,并不是自由意志選擇的結(jié)果??傊?,未成年人的犯罪動機相對單純,主觀惡性不深。未成年人往往并未形成類似成年犯罪人那樣穩(wěn)固的犯罪人格,對其不良行為的矯治還比較容易,重塑其人格、行為方式的可能性也比較大。因此,對未成年犯罪人應注重教育和保護,而不應是懲罰和報應。
未成年人實施犯罪后,其犯罪記錄將給未成年人的復學、升學、就業(yè)以及婚姻等產(chǎn)生持續(xù)性的負面影響,這種終身伴隨的“污點”,使他們很難正?;貧w社會,許多失足的孩子因此產(chǎn)生自卑心理,自暴自棄,甚至可能埋下重新犯罪的伏筆。“一次作賊,永遠是賊”的說法不是得到承認的法律原則。封存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將有利于弱化未成年人的犯罪標簽心理,并將進一步降低未成年犯的重新犯罪率。為此,應當建立未成年犯罪記錄封存制度。
二、與未成年人輕罪免除報告制度銜接的需要
由于意識到青少年嵌生于復雜的網(wǎng)絡中,單純考慮人格或環(huán)境都可能導致人格與問題行為的虛假相關,國外的研究傾向于將人格因素與其他環(huán)境因素,特別是父母養(yǎng)育行為和犯罪同伴交往的作用聯(lián)合起來考慮人格對于青少年犯罪的影響作用。我國《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 100 條增加1 款作為第2款規(guī)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人,免除前款規(guī)定的報告義務?!边@條規(guī)定被稱為“未成年人輕罪免除報告制度”。這一制度是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重要體現(xiàn)。根據(jù)規(guī)定,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未成年犯在入伍、就業(yè)時免除了如實向有關單位報告自己曾受過刑事處罰的義務。但是,免除前科報告義務制度只是免除了行為人的報告義務,用人單位、部隊仍然可以查詢未成年人的檔案從而掌握其犯罪記錄。這將導致未成年人免除報告義務沒有實質(zhì)意義。因此,為保證未成年人輕罪免除報告制度得到有效的實施,就必須確立犯罪記錄封存制度。
三、我國司法實踐探索的經(jīng)驗總結(jié)
對于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研究和探討在我國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許多思想和理論。盡管這樣一些光輝的思想和崇高的價值總是令我們倍感激勵,但主要停留在應然的價值層面還是讓人覺得底氣不足,而事實的理由卻讓人信心倍增。近年來,隨著人道主義理念日漸深入人心,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逐漸成為中央和地方積極探索的少年司法制度之一。
首先,中央政法部門出臺的一系列文件中均明確要求建立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2008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轉(zhuǎn)的《中央政法委關于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要求“有條件地建立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消滅制度”。這是我國首個提出確立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的規(guī)范性文件。2010年8月,中央綜治委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領導小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共青團中央六部門聯(lián)合制定的《關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體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六部門《若干意見》”(要求:“對違法和輕微犯罪的未成年人,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試行行政處罰和輕罪記錄消滅制度。非有法定事由,不得公開未成年人的任何被處刑罰的記錄?!笨梢钥闯觯粌H要求試行未成年人輕罪記錄消滅制度,還要試行未成年人行政處罰記錄消滅制度因此,這是最廣意上的未成年人違法和犯罪記錄封存制度。
其次,地方司法實務各個部門也積極探索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效果較好。截止2010年3月全國“兩會”召開時,上海市檢察機關共對91名未成年人的相對不起訴記錄采取了限制公開措施。其中,順利就業(yè)的52人,順利續(xù)學的37 人(其中已有7人進入大學),出國的2人。隨后,山東省德州市及青島市、山西省太原市以及貴州省甕安縣等地方也進行了相應的探索和試點,均見成效。如貴州甕安縣被消除違法及輕罪犯罪記錄的104人中,43人繼續(xù)升學,在校就讀11人,創(chuàng)業(yè)4人,務農(nóng) 42人。
參考文獻:
[1]劉立霞.合適成年人社會調(diào)查制度研究[J].少年司法,2008(7)
[2]劉立霞,張晶.未成年被告人人身危險性的評估研究[J].時代法學,2009(8)
[3]徐昀.未成年人社會調(diào)查制度的完善與運用[J].當代法學,2011(4)
[4]徐昀.品格證據(jù)規(guī)則的反思與重構(gòu)[J].河北法學,2009,27(2)
[5]曾新華.論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J].法學雜志,2012(6)
作者簡介:
趙巖(1987~ ),女,漢族,黑龍江綏化人,碩士,燕山大學文法學院2011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訴訟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