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唯婷
【摘 要】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習慣花大量時間精力在記憶單詞,操練語法和進行大量文章閱讀等方面,很少關注朗誦的作用。然而總結很多成功的英語學習者的經驗,大聲朗誦是英語學習過程中非常必要的一環(huán)。
【關鍵詞】 朗誦;興趣;聽說;交際
任何一種語言能力的學習都離不開語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輸入與積累,但是對當今的許多中國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除了每周有限的幾節(jié)英語課外,在日常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與人交流的都是漢語。有限的語言使用環(huán)境,為數不多的口語與聽力資源輸入相較書面語訓練的題?,F實,嚴重的阻礙了學生們英語語言學習的成長,使得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只會做題,不會開口說話的啞巴學習者。課堂上所學的英語句子除了早讀外,其他時間很難運用、復習和鞏固。這種較為普遍的學習模式最終限制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因為平時幾乎不說,更談不上運用,甚至最終使得很多學生逐漸失去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如何在這種給定的現實中尋找出一種解決方法,既能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又能增長他們的英語學習能力尤其是口語交際能力是本文努力尋找的方向。
一、朗誦的作用
首先,學生必須消除一個學習的誤區(qū),并非一定要身處域外,或有外籍人士陪同,才能學好外語,這是一種錯誤的潛意識。外界的浸染和刺激并非一定是指人,而是可以指各種物質。自己是可以通過努力尋找正確的語言習得方向的。其中,朗誦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因為它可以不受時間,地點,人的外在環(huán)境限制,還可以通過大量朗讀和背誦積累大量文字材料,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積累豐富的素材。
發(fā)掘特洛伊城遺跡的德國人希泊來,是一個出色的語言學習者。他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多種語言。那么對他而言,擁有多種國籍的親戚肯定是不可能的。他最推崇的語言學習方法便是朗誦。即便閱讀相同的文章,也會讀出聲來,在學習新語言的過程中,會一直朗誦到深夜。有人說,他曾經數次被房主趕出門,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然而我們看到了結果:每一種外語,他都僅用了三到六個月的時間就學會了,并且可以熟練地應用。
那么朗誦是如何實現口語交際能力提升的呢?朗誦,顧名思義就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活動。朗,即聲音的清晰、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對語言詞匯細致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因此,要想成為口語表述與交際的高手,就不能漠視朗誦。想要讓所學的英語知識投入到生活實踐中,就不能忽視朗誦。
出聲朗讀有助于記憶,同時,通過朗讀,刺激聲帶肌肉,可以逐步培養(yǎng)標準的語音、語調,這些肌肉我們稱之為“國際肌肉”,這種感覺,我們稱之為良好的語感。因此,我們要做的是,先播放標準的外國人的純正發(fā)音進行跟讀,等自己的發(fā)音技巧、朗讀水平提高以后,再逐步脫離原音,直接進行朗讀練習。這時,可以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英語短文、背誦文選進行訓練,有了一定積累后,爭取做到熟讀成誦。這樣良好的語感就建立起來了,當你在交流和表達的時候會發(fā)現自己可以脫口而出,并且出口成章,實現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際的目的。最終這種水平的提升還會影響到學習者的英語寫作的水平,使之的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二、初中生朗誦材料的選擇
初中階段是人類個體生命過程中極為特殊的階段,初中生的生理發(fā)育十分迅速,身高、體重快速增加,體內各種機能增強,短短的2~3年內就已經在外形上和身體內部各方面接近成人。但在心理上他們還很幼稚,半幼稚和半成熟是初中生的總特征。
因此教育部在《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修訂版)》的教學目的中說明初中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為真實交際打下基礎
初一年級的學生剛由小學生過渡而來,他們生氣勃勃,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中學的一切都容易使他們感到新鮮、快樂,更有積極向上的勁頭。作為教師和家長,對待他們應該把他們的興趣培養(yǎng)當作重點。俗語也說過,興趣是學習者最好的老師。所以在為他們選擇朗誦材料的時候,可以側重選擇言語簡短,但是趣味性強的內容,例如,幽默故事,笑話等。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習又是掌握語音發(fā)音的重要階段,音標誦讀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初一的學生,首先是要讀準,讀對,其次再考慮語音,語調等。朗讀的時候可以選擇先跟讀音頻資料,熟練以后再背誦,背誦完再聽語音資料進行核對,查看自己有什么問題。通過朗讀,尤其是模仿正確、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可以糾正和訓練自己的語音,如連讀、失去爆破、同化、重讀、弱讀等,從而迅速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初一階段也是進入高一級別學習的適應階段,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這個階段相當凸顯。家長和老師應該讓學生學會堅持,學會有毅力,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者終生學習的良師益友。英語學習就要讓他們養(yǎng)成每日朗誦,經常朗誦的好習慣,每日朗誦至少要達到25至30分鐘。
學習在進入初二階段以后,學生經過一年堅持不懈的朗讀和背誦,語音、語調、語流和連貫性、流暢性都應該有了明顯的變化,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已逐漸形成。此時學生可以逐步脫離模仿,進行獨立的訓練。選擇的材料可以為注重交際的口語對話材料進行朗誦,也可以選擇課本上的文字材料或與課本內容難易程度相當或略高的短文。能基本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能夠獨立閱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題材熟悉的文章,理解語篇大意,獲取有關信息。達到閱讀速度為每分鐘50—70個詞。選擇閱讀的內容可以涉及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地理、歷史事件等。還可以動員眼、耳、口等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借助多媒體材料,綜合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借此還可以擴大詞匯量,開拓眼界,豐富課外知識。讀得多,背得多,自然就形成了良好的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學習中,好些句子就會脫口而出,這對側重考核綜合學習能力的考試題型,包括完形填空、閱讀理解與寫作是大有裨益的。
初三是初中生學業(yè)最為繁忙,學業(yè)壓力最大的階段。此時學生常是忙于應付各類考試復習材料的題海之中,英語學習,包括教師的課堂教學也轉向以語法講解,和書面訓練為主導的方式,很多學生和老師在此時早就把朗誦任務放在了一邊。與此種現象相反的事實是,現代醫(yī)學證明朗誦具有降低血壓,緩解腰酸背痛的良好效果。在朗讀時,70%以上的神經細胞參與大腦活動,超過默讀和識字,相當于大腦的“熱身體操”。如此健康有效的學習行為怎能輕易放棄?初三的學生不僅要讀,還要讀的更加響亮。選擇的材料,也可以范圍更廣,篇幅更長。其中的建議包括,利用學生手頭的現有材料,如:學生的課本文本,各類講義中的閱讀理解文章,學生自己書寫的作文。通過朗誦,學生實現提高記憶,糾正錯誤,加深語感訓練,并最終提高英語學習的成績。
總之,長期堅持,反復練習朗讀,能強化學生的記憶和提高學生注意力,進入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增強學習效果。朗誦猶如“健身體操”,可使大腦皮層的抑制和興奮過程達到相對平衡,血流量及神經功能的調節(jié)處于良好狀態(tài);朗誦有如唱歌,能增加肺活量,使全身通暢,有怡情養(yǎng)性的獨特作用;朗誦還是一種“思維體操”,特別有助于減輕精神壓力,鍛煉人的記憶力和表達力。最后,朗誦還能提高學習成績。這么多好處,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