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萍 盧平
【摘 要】學校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大致可分為如下幾個方面:①以情育情;②以愛育情;③以信育情;④以理育情;⑤以行育情。
【關鍵詞】學校;教育教學;學生;情感教育
學校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旨在培養(yǎng)他們樂觀、積極向上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學校教育中情感是非智力因素,情感的培養(yǎng)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條件。情感對教學的影響是非常復雜而具體的,它始終與教學中學生的智力活動緊密聯(lián)系,具有正、反兩種性質(zhì):或是激發(fā)、維持、加強智力活動的進行;或是阻礙、中斷、削弱智力活動的進行。因而,在體育教學工作中強調(diào)發(fā)展智力的同時,一定要有意識的加強對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yǎng)。
一、以情育情
情感具有感染性,再加上小學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強的特點,極容易接納教師情感的感染性。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良好的言行去影響學生,而且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內(nèi)心體驗而樂意接受教育。教師還要“設身處地”,“將心比心”站在學生位置上敏感地體驗學生的情感,這樣教師就能傾聽學生的意見,體諒學生的苦衷,考慮學生合理的要求,形成和諧相容的心理氛圍,潛移默化地轉化學生。教師還要以自己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樂觀精神去感染學生,使他們增強處理沖突與挫折的勇氣和擺脫由挫折造成的消極情感。
情感具有一定的感化力量。在學校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表達內(nèi)心的情感,進而有效地感染學生。如揮拳表示堅決,點頭微笑,輕拍肩膀表示贊賞;用手勢示意控制學生在課堂中的行為;用面部表情表示不滿或問題的嚴重性等等。教師還要以真心誠意的關懷、尊重、信任以觸動學生的心靈,在“親師信道”中轉化學生的思想感情,引起情感的積極變化??傊處熯\用面部表情、姿勢、手勢和言語等,把自己掌握的知識、信息傳遞給學生,感染學生,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正常健康的情感體驗。此外,教師要努力把握自己的情感,抑制無益的激情和沖動,力戒粗暴和激怒。
二、以愛育情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睈蹖W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對學生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教師要把愛心傾注到每個學生身上,不僅包括關愛優(yōu)秀學生,也包括關愛那些學習“特困生”,這是以愛育情的一大重要途徑,也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基礎?!澳愫芏?,特別重感情,老師很喜歡你,老師會幫助你的”。我經(jīng)常把一些富有感情的話語講給學生(尤其是“特困生”),不但能看到學生的變化和進步,而且能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在這種情感的作用下,學生便會不斷進步,這種效應要求教師具有強烈的事業(yè)心,高度的責任感,持久的耐力和真摯的愛心。
三、以信育情
人人都有自尊心,自尊心是人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對學生而言,是學生對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種認識和評價,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信心還處于建立階段,“行”還是“不行”,自己很難評定,這就要求老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尊重、信任、愛護學生的自尊心。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固然重要,而對待學生、對學生的研究尤為重要。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做錯了事,或成績差,就恨鐵不成鋼,而是一味訓斥、指責等,既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又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乃至對抗情緒,從而產(chǎn)生負面影響。因此,多一些贊揚、鼓勵和信任,少一些批評、指責和猜測。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心聲,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灑向每個學生。
四、以理育情
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美好情感,就必須堅持正面疏導,耐心說服,在讓他們了解和掌握有關知識的同時,懂得其中的道理。學生的知識越豐富,明白的事理越深刻,其情感也就越深厚。所以,以理育情的目的不僅使學生明事理,更重要的是自覺行動。通過幫助學生樹立區(qū)分真善美,假惡丑的是非觀念,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愛憎情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不僅懂得,而且做的;不僅會說,而且會做,成為真正既有知識,又有才能;既有高尚品德,又有良好思想的人。
五、以行育情
學校教育教學中,教師有目的、有系統(tǒng)、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參加各項有益活動,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是培養(yǎng)美好情感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教學要從學生的日常行為訓練開始,以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作為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起始課,重視榜樣教育。要抓住學生仰慕他人優(yōu)良思想、行為和品德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只有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生經(jīng)受實際鍛煉,反復強化,取得實踐經(jīng)驗,才能達到以行育情的目的。
總而言之,作為老師,要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努力提高自身修養(yǎng)。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要有學習的愿望,要有知識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動的奧秘的志向,沿著這條小路攀登,才能達到教育技巧的頂峰——即師生之間心靈交往的和諧的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