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芳
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具有不同于普通高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行為方式,思想教育和德育工作更具有挑戰(zhàn)性。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學生。作為從事職業(yè)教育工作的教師,只有愛學生,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才能達到使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教育目的。
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工作十余年,我深深體會到: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愛的溫暖,讓學生擁有自信,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學生敞開心扉,坦然面對自身的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的途徑。
一、更新觀念,讓學生擁有自信
大多數(shù)職業(yè)高中學校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成績屬于中下等,有些學生因為感覺上普通高中考大學無望才被迫進入職業(yè)高中學校學習。他們的主要特點是:有很強的自尊心和進取愿望,有較強的動手能力,講義氣,個性強,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質(zhì)較差,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有時較偏激;在初中學習生活中,他們受批評多,受表揚少,缺乏自信心,行為表現(xiàn)上散漫不求上進,個別學生甚至吸煙、喝酒、罵人、打架,養(yǎng)成了一些壞毛病。因此,在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時,我向?qū)W生灌輸了一個理念:我不介意任何同學的過去,不管你曾經(jīng)是一個好學生還是壞學生,在這里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從今天開始,表現(xiàn)好就是一個好學生,不積極進取就不是好學生。我的話讓全班學生一震,特別是初中那些經(jīng)常被老師批評的學生,他們立刻挺直了脊梁,揚起頭認真地看著我,我知道那是自信的力量。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很多學生在職教中心學校找到了自信,成功地考上了理想的學?;?qū)W到了立足社會的一技之長。
二、關(guān)心備至,讓學生感受溫暖
一位名人說:“一名成功的教師,需要有淵博的知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需要有創(chuàng)新的勇氣,需要有與時俱進的洞察力,需要有不畏困苦的膽略,需要有健全完善的人格。”多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我感到: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應(yīng)具備上述的素質(zhì)以外,她的今天應(yīng)該比昨天更有愛心、更慈祥、更具親和力。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他們的思想正處于逐步成熟的階段,他們能夠觀察身邊的事物,并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是,他們的觀察有時又是片面的、孤立的,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情感體驗單一,思維方法不穩(wěn)定。正因為如此,他們不屑于接受教師傳統(tǒng)、刻板的教育方式,做事往往不考慮后果,甚至違規(guī)違紀。因此,德育工作不能僅僅依靠簡單的說教,更要了解班級學生的現(xiàn)狀,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對那些有上進心但學習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要用母親般的愛心和耐心給予幫助和鼓勵,逐漸增強他們的信心,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指引他們不斷進步;對那些身處單親家庭,缺乏家庭溫暖,認識偏激、心理不成熟的學生,教師要用愛心去溫暖他們,循循善誘地引導他們矯正思想認識的偏頗之處。班級里有一名女同學,我發(fā)現(xiàn)她上課時表情呆滯,舉止神態(tài)與同齡人不相稱,經(jīng)了解得知:父母生下她后,剛滿十歲的她就被送到了爺爺奶奶家,爺爺奶奶重男輕女,平時對她不理不睬,還經(jīng)常謾罵她,讓她去做家務(wù)。漸漸的,她變得不合群,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除了找她的爺爺奶奶談話,幫助老人改變對待孫女的態(tài)度外,還在課堂上鼓勵她多發(fā)言,消除她的自卑心理。慢慢的,她變得開朗了,樂于與同學們交往,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進步。
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教師要把真誠的愛融入到教學和德育工作之中,不僅要愛那些表現(xiàn)好的學生,更要愛那些缺點較多的學生,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一份師愛的瓊漿,從中汲取奮發(fā)向上的力量,變得更加自愛、自尊、自信和自強。
三、寬以待人,給學生改過的機會
學生犯了錯誤,我們應(yīng)該怎樣對待?是嚴厲地說教,一棒子打死,還是給他們一個改錯的機會?如果不問青紅皂白地訓斥一頓,學生一定不會心悅誠服,也許下次還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教師要用寬容之心去對待犯錯的學生,相信學生只是一時糊涂,相信真善美的種子依然根植在他們心里,只要遇到適宜的環(huán)境就會發(fā)芽、生長甚至燦爛起來。
在工作中,我本著第一次出錯要寬容,第二次出錯要適當批評的原則,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對于偶爾犯錯誤的學生,我向他們講明道理,指出危害,引導他們認識自身的不足,提高思想認識水平,促使他們自覺地改正錯誤,養(yǎng)成勇于承認錯誤并及時糾正錯誤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做到愛護學生,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有溫情的關(guān)懷,又有嚴格的要求,對優(yōu)生不偏袒,對差生不歧視,對學生一視同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四、運用肢體語言,潤物細無聲
心理學家經(jīng)過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兩個人之間面對面的溝通時有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肢體語言來實現(xiàn)的。教師的一個小小的動作,有時會勝過千言萬語,瞬間融化師生間的緊張關(guān)系。在溝通過程中,教師贊許的目光、滿意的點頭、輕輕的拍打、熱情的擁抱都能使學生感到自己正在被關(guān)注,溝通也會變得更愉快、更有效。有一天,兩個女生在班級里發(fā)生了爭吵,當我趕到時,只見兩人怒目相對,僵持不下,對我的呵斥也置之不理??吹竭@種情況,我知道什么語言都不如行動,于是,我走到其中一個女同學面前,輕輕地抱住了她,她立刻像個委屈的孩子一樣淚流滿面,緊緊地摟住了我……
特級教師斯霞曾經(jīng)說過:“愛生和敬業(yè)是密切相連的。不愛學生,就談不上敬業(yè);不愛所有的學生,更談不上敬業(yè)。”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鑰匙。要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其實并不難,只要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并將愛心融入到自己與學生接觸的點點滴滴中,那么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會像春雨一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