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瑪爾塔》選曲
編者按:本期“經典旋律”由華東師范大學音樂系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高曉東擔任主講。
看過上世紀50年代米高梅公司拍攝的傳記片《偉大的卡魯索》的朋友,想必對主演馬里奧·蘭扎表現(xiàn)卡魯索生命最后一刻的絕唱“夏日最后一朵玫瑰”留有深刻印象。這是一首二段式短歌,曲調優(yōu)美,情思幽婉。弗洛托在歌劇《瑪爾塔》中引用這首久已在民間流傳的民謠,與劇中另一首男高音詠嘆調“她顯得太可愛”成為令人難忘的不朽名曲。
弗洛托(Flotow,F(xiàn)riedrich Von,1812~1883)是19世紀德國著名的歌劇作曲家,寫有30余部歌劇,其中代表作18部,隨時光流逝卻漸漸被人們遺忘,僅剩下《瑪爾塔》久演不衰,流行至今?!冬敔査酚置独锸繚M集市》,為四幕六場浪漫喜歌劇,1847年11月25日首演于維也納皇家歌劇院。在此前的20年間,弗洛托多次滯留巴黎,學習作曲,從事創(chuàng)作,曾為巴黎大歌劇院寫了舞劇《哈麗特,或格林維奇之侍女》第一幕音樂,后兩幕由其他兩位作曲家完成,歌劇《瑪爾塔》正是依據(jù)這部舞劇的題材和音樂基調所創(chuàng)作,其音樂不僅融合了奧伯、奧芬巴赫、馬斯內和羅爾青等人的表現(xiàn)手法,而且將多尼采蒂、貝利尼美聲歌劇的如歌旋法化為獨具個性特色的音樂素質,令人聽了久久難以忘懷?!八@得太可愛”即是劇中最出色的一首詠嘆調。
瑪爾塔是英國女王安妮的女御侍官哈麗特的化名,歌劇表現(xiàn)她與身為農舍青年的貴族后裔萊昂內爾的愛情故事。哈麗特生活在王宮,深感寂寞無聊,便與侍女南希商議化名喬裝去里士滿集市游玩散心,卻被農舍主人普魯姆克特和他的奶弟萊昂內爾誤作女傭帶回農場雇傭。按皇家法令,任何女傭在集市一旦被選中,領一年俸金,在農舍勤苦勞作,為主人服務,不得有違。哈麗特由此與萊昂內爾彼此生情,心照不宣,但她不堪生疏疲憊的苦力而逃離農莊回到王宮。在一次皇家狩獵活動中,哈麗特與萊昂內爾相遇,她卻礙于臉面,耽心他人恥笑,拒絕與農人萊昂內爾相認,乃稱他精神有病。正當萊昂內爾險遭厄運之時,普魯姆克特將一只戒指呈交女王,萊昂內爾貴族后裔的真實身份得以確認,一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歌劇第二幕農舍紡車旁瑪爾塔與萊昂內爾唱畢表達心跡的二重唱《他的眼色那般溫柔》之后,瑪爾塔唱了一首愛爾蘭詩人穆爾根據(jù)傳統(tǒng)民歌作詞的《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萊昂內爾隨之應和。在第三幕,萊昂內爾為瑪爾塔逃離農舍而沉浸于惆悵感傷心緒之中,他的男高音詠嘆調“她顯得太可愛”呼喚著“瑪爾塔,瑪爾塔,你在何方,我的心里悲傷!你竟奪去我的安寧,難道你要我死亡……”這兩個唱段如兩顆晶瑩剔透的明珠,使《瑪爾塔》熠熠生輝。
“她顯得太可愛”是一首既富法國聲樂秀美雅致特色,又具意大利美聲演唱風味的抒情男高音詠嘆調。眾多版本并不以“Ach so fromm”命名,而以意大利語“Mappantuttamor”演唱,是卡魯索、蘭扎等許多歌唱家的保留曲目之一。
這首詠嘆調的音域從f1至bb2,對于一般男高音演唱者而言,較易適應。旋律結構頗為方整,動機、樂節(jié)、樂句清晰可辨。速度為適中的快板。a段的F大調主題先由引子呈述,繼而的歌聲反復時收束于關系小調t6和弦。
中段是展開部分,由d向遠關系調D方向游弋,然后收束于F大調。此段表現(xiàn)了萊昂內爾對瑪爾塔深切眷戀不安的心潮起伏。
再現(xiàn)a為主題的樂段反復,收束于主調F大調主和弦完全終止。音樂復歸柔美、溫馨的格調,卻帶有一絲愁緒。
詠嘆調的尾聲由更快的速度(Piu animato)向前推進。呼喊著瑪爾塔的名字,“你竟奪去我的安寧,難道你要我死亡,啊,你要我死亡……死亡!”鋼琴由前面的分解式音型變?yōu)榧卞岬暮拖沂竭M行,直至bb2高音延長處,戛然而止,隨之是左手八度音調與右手和弦的互動吶喊,經由兩小節(jié)拉開音區(qū)的震音,最后收束于低聲區(qū)的主調主和弦上。這段音樂的演唱,明顯地帶有抒情兼戲劇女高音(spinto)強力沖擊的趨向,也正是整個唱段的高潮所在。
如此優(yōu)美動聽的歌唱性詠嘆調,在演唱處理上必須把握好氣息的連貫和聲區(qū)的轉換。不同于一段抒情歌曲,它飽含著戲劇性張力,此種內在張力往往是歌劇詠嘆調與一般抒情藝術歌曲的重要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