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貝若
【摘要】本文通過對舞蹈《夢里尋她千百度》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的深入剖析,并融合筆者在演繹這段舞蹈時的親身體會,將該舞蹈中各個部分的創(chuàng)新點進行詳盡的梳理,并通過“由外到內,由淺到深”的分析手法展現(xiàn)舞蹈《夢里尋她千百度》中蘊含的濃濃鄉(xiāng)情。
【關鍵詞】舞蹈創(chuàng)作;《夢里尋她千百度》
舞蹈《夢里尋她千百度》,是二十五位少女,二十五把紅扇,二十五顆探尋著齊魯大地秧歌情的心經(jīng)由編導的悉心編排和孜孜不倦的修改而誕生的一個極其富有創(chuàng)新性又包含深深民族情的舞蹈劇目。能演繹這樣一段古樸又特別的劇目,是每一位舞者的幸運。而這樣一段精彩的舞蹈又是怎樣誕生的呢?這其中又蘊含了舞蹈編導怎樣的匠心獨運呢?
一、獨特的舞臺空間布局
舞蹈《夢里尋她千百度》由二十五位少女組成,它最大的特點隊形是5人一排的小正方形,人與人之間相隔不到五十公分距離,所有動作都在這一小方塊上變化,由始至終從未改變,每位舞蹈演員手中都持有一把扇子,可想而知這需要多大的默契和配合才能完美的表演出來。這就對二十五位演員的合作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首先是培養(yǎng)空間造型的合作。劇目中有許多立體空間感的造型,最簡單的是直上直下的剖面,例如音樂一起的第一個造型。第一橫排是最低的,后面幾排都比前面一排高半個頭的位置,最后一排必須站直,然后中間的二、三、四排根據(jù)老師的提示跳上下幅度,而且扇子擺放的位置要相同。記住自己的造型位置之后就要走蹲在地面的動作直接起身擺到剛剛定好的位置,這不僅要看個人的配合度,也要看整體的配合。剖面正方形比較簡單,剖面的菱形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剖面菱形是在剖面正方形的基礎上,第一排的同學右膝蓋跪地,用手抓住扇骨向右前方伸出,最大限度的向外延伸,最后一排同學撤右腳,左腳保持原來位置不動,扇子向左側最大限度延伸,同時又要注意扇子的位置、高度。劇目音樂的節(jié)奏并不復雜,但由于舞蹈處在不動的隊形上,所以舞蹈大部分要靠節(jié)奏進行填充。比如舞蹈中有許多波浪狀的起伏,那么每個豎排或者斜排的節(jié)奏型是一樣的;由隊伍外圍一個一個“飄扇”傳遞到最中間的那個人,這時音樂的節(jié)奏和每個人起身做動作的點完全不合,就要隨著你前面同學的動律及速度去完成你的動作。演員之間的距離很近,所以動作上的一致性顯得尤為重要,稍有偏差,就難以達到編導所要展現(xiàn)的舞臺效果。舞蹈中對于動作上最難的兩個地方在于中間部分的傳扇子和最后4個八拍的快速動作。傳扇子是整個舞蹈的一個小亮點,25個人每人手里的扇子顏色是不一樣的,是由純白扇子向大紅扇子的過渡顏色組成,以左側第一豎排的第五個人與第一橫排的最右側的人為分界線,左前邊的扇子顏色淺,主要為白色基調,右后變得扇子顏色深,主要為紅色基調,而要將最初第一排最左測人的純白扇子傳到最后一排最右側那大紅色扇子人的手上,而且每個人的扇子都要換,最外圈的同學要把自己的扇子我在左手,向右側的同學拿她手里的扇子,然后把握在右手的旁邊人的扇子傳到左側人的左手里,然后再把左手接到的扇子送到左邊人的右手中,這樣周而復始,4個八拍之后純白扇子與大紅扇子就正好對調了。如此復雜的舞蹈創(chuàng)作手段,使筆者感嘆舞蹈編導在舞蹈創(chuàng)作上的匠心獨運!
二、古樸的舞蹈動律
舞蹈《夢里尋她千百度》風格性濃郁,其“舞蹈動機常以動律、動態(tài)為形象塑造,情感表現(xiàn)的切入點”,該作品運用山東膠州秧歌‘擰、碾、扭、韌、抻的動律特點,來描寫她們的喜悅之情和對家鄉(xiāng)的愛戀”;“運用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夸張、對比、重復、對稱遞進等構圖變化的藝術手段,是舞蹈變換豐富,貫穿始終”,在這一點上,該作品無論是在運用節(jié)奏的變化上還是運用構圖變化手段上,無疑是發(fā)揮的淋漓盡致,二十五人如同一個小的整體在一個方塊的隊形上,手持紅扇,單單是憑一個簡單的隊形不挪動一步腳步,的大膽的創(chuàng)造思想,可謂是前無古人,再加上隊形的層次起伏變幻萬千,給人一種整體的美感,讓人們賞心悅目,陶醉在沂蒙山秀美的風景之中。舞蹈中不難看出編導的大膽想象,在親身體驗了沂蒙山風情,從創(chuàng)作者心里生發(fā)形成了舞蹈動機,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作品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意向,就有了翻扇,跨旁平轉扇等明快、舒展富有韌性舞姿動作,表現(xiàn)出人們對生活渴望與毫不掩飾的情感宣泄。所以任何一部舞蹈作品思想訴求,情感表現(xiàn),都是通過舞蹈動作實現(xiàn)的。舞蹈《夢里尋她千百度》中舞蹈動機的形成,是通過節(jié)奏變化,空間站有層次的變化而實現(xiàn)動作形態(tài)的變化與發(fā)展的。該作品的空間占有層次的變化是采用了一人高立獨舞眾人在低空間相稱,和波瀾起伏的層次變化等空間的運用來實現(xiàn)動作形態(tài)的發(fā)展。
三、濃濃的“尋根”情
舞蹈《夢里尋她千百度》尋的是齊魯文化的根,中華民族的情!二十五位少女手執(zhí)大紅扇子扭著山東秧歌,整齊的隊形、上下翻飛的扇子有如東風吹開花千樹,又如空中繁星吹落,灑下陣陣星雨,悅耳的音樂四處回蕩,盛裝的少女們笑眼盈盈、翩翩起舞,營造出上元燈節(jié)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那么,她們在尋找什么呢?此時,隊形中緩緩出現(xiàn)一位手執(zhí)綠色紈扇的少女,只見她面龐俏麗、身段婀娜、紈扇輕搖、舞姿曼妙,似帶露的荷花,如嬉戲的彩蝶,突出了中國傳統(tǒng)女性步履輕盈、內斂含蓄、平和穩(wěn)靜之美,是她嗎?找到了嗎?少女們繼續(xù)在固定方陣中通過扇子的不同組合做出各種變化,她們還在尋找。扇子的變化幅度更顯夸張,音樂也漸入高潮,翻飛著無窮變化的扇子時而如波浪翻滾,鰲水東流,氣勢滂薄,時而如彩霞翻飛,麥浪翻滾,翻滾出她們的喜悅之情和幸福生活。舞蹈背景音樂是沂蒙小調,一首沂蒙民歌《誰不說俺家鄉(xiāng)好》:一座座青山緊相連,一朵朵白云繞山間,一片片梯田一層層綠,一陣陣歌聲隨風傳……綠油油的果樹滿山崗,望不盡的麥浪閃金光,喜看咱們的勝利果,幸福的生活千年萬年長……扇子的變化正是體現(xiàn)了沂蒙人民在歲月變遷與日月輪回中追尋幸福生活的過程,此時,又有一位少女從隊形中脫穎而出,與前一位不同的是,這次她手里拿的是秧歌用的大紅舞扇,相比手執(zhí)紈扇少女的內斂含蓄,這位少女的動作大氣、粗獷、豪放,音樂正式進入高潮,附唱部分傳來“人人那個都說沂蒙山好啊,沂蒙那個山上好風光啊,青山那個綠水多好看哪,風吹那個草低見牛羊呀,高粱那個紅來稻花香呀,滿擔那個谷子堆滿倉呀,幸福那個生活多美好呀,人民那個生活喜洋洋呀”,整個舞蹈的主旨已經(jīng)很明確,就是贊美沂蒙人民的幸福生活,歌頌沂蒙人民追求進步、改革創(chuàng)新、敢為人先的先進思想意識,也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題。這種精神沿襲傳統(tǒng)又極富時代感,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傳承,在舞蹈接近尾聲時,綠色紈扇與綠色舞扇相接,夢里尋她千百度,沂蒙精神代代傳。
【參考文獻】
[1]呂藝生.舞蹈美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
[2]袁禾.中國舞蹈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4]王佩英.試論舞蹈教育中的舞蹈策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