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定福
【摘要】語文教學的歸宿是學生的讀寫能力的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而傳統(tǒng)語文教學重應試,輕視能力培養(yǎng),學生被動,束縛學生思維開發(fā),學生畢業(yè)了,不會讀書,讀書無法,不利社會適應,知識不更新,能力不在高,思維無創(chuàng)新;不愛讀書,知識面狹窄,無開拓。故此一談。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學生本體地位;教師引領;自主閱讀;合作探究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健全學生心靈人格有重要作用,社會各方面已形成共識,但現(xiàn)實中許多做法,仍值得施教者的探討。
一、加強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本體地位和教師的引領指導作用
閱讀的本質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學生應是閱讀課的主人,教師只是組織、引導和協(xié)調者。
語文閱讀教學應在教師的引領指導下,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主線,以發(fā)展語文綜合閱讀能力為宗旨,在整體感悟、理清思路、體驗情境、把握意蘊、品味語言、鑒賞評價等具有顯性標志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上,借助各種常用的閱讀技能來展開。(1)諸如美文美讀,要在反復朗讀中體驗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材料。(2)通過略讀、速讀的技能實踐,通讀課文,大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篩選信息。(3)通過精讀、默讀的技能實踐,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的含義和作用,學習從多角度深入解讀課文,并進行鑒賞性、研究性閱讀。以讀代講,同時,要在“三個維度”有效結合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展開個性化閱讀。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并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體驗內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自覺指導自己學習的個人觀念體系。學生有了很強的自主閱讀意識,就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實踐活動。
二、立足文本,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善于質疑
語文課是要讀書的。學好語文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愛讀書、善讀書。語文課要引領學生走進“文字”的世界,讓學生在文字釀造的美好情境中真正學“語文”。在閱讀課中,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索、發(fā)現(xiàn)、體驗,對大量的語言信息的搜集、分析、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創(chuàng)造力。(1)自己設疑,如“文章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語言含義深刻? “我”是這樣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這些”等等;(2)“為什么要這樣寫?寫作意圖是什么?寫作意圖是否體現(xiàn)得很清楚?”,在什么情境下寫的等等;“為什么將這一篇課文組織在這一單元?為什么要涉及這道題?‘研討與練習與‘讀一讀,寫一寫有什么區(qū)別?編者的意圖是什么”。(3)這一單元的共性什么等等。
在導讀順序上,應遵循“先學后講”原則。表現(xiàn)在“導”在前、“引”在中、“平”在后。課堂教學最理想的狀態(tài)應該是學生帶著在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對課文的初步理解與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師,向教師求教,而不應該是教師帶著已經準備好的、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學生,把結果講給學生聽。
三、在閱讀教學中,應注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運用與創(chuàng)新
在閱讀教學中,應倡導“自主閱讀——合作研討——個性創(chuàng)新”式學習。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學生閱讀是學習的起點和基礎,是個人獨立研讀、理解、把握文章的過程。要讓學生反復閱讀原文,要邊讀邊想,要圈點勾畫,并在閱讀筆記上寫出感受、欣賞、評價之類的內容;研討要在自讀的基礎上進行,通過相互交流,質疑啟發(fā),深化理解。在研討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起好組織、指導的作用,而且還要適時、適度地參與研討,不能把學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結論上“靠”,而要鼓勵思維的多向性和結論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思維品質和思維習慣?!皠?chuàng)新”是在自讀研討的基礎上,各人把文章內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經驗、文化內存、思想情感等聯(lián)系起來思考,通過比較延伸、聯(lián)想和推測,提煉出某種和“教參”不盡相同的內容,并用簡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的過程。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還要運用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敢于質疑善于質疑等。這一環(huán)節(jié)作為高層次的目標要求,教學中可視教材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
應注意的是:在研討、創(chuàng)新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引領作用,對學生的閱讀習慣、思維方式、閱讀體驗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必要時進行科學合理的糾正和引導,一表揚激勵為主,決不能無原則地對學生的思路、認識或見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
四、注重誦讀
指導學生誦讀優(yōu)美詞句章段,使學生在有意識的積累、領略、感悟、理解和運用過程中,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逐步提高情感價值。誦讀內容宜參照課標及教材推薦的篇目做出量的規(guī)定和質的選擇。
五、指導學生學會制訂閱讀計劃
課外輔助閱讀。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7~9年級),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同時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室)、網絡以及同學間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