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宏觀角度考察了悉尼語法和加的夫語法主位研究的異同,兩者相比悉尼語法更多注重形式結構上對主位的劃分,加的夫語法從語義層上重新詮釋主位,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主位研究注入新鮮血液。
關鍵詞:悉尼語法;加的夫語法;主位
作者簡介:王佩佩(1985.7-),女,漢族,河南省安陽人,職稱:助教,安陽師范學院人文管理學院教師,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3)-8--02
一、引言
主位,述位概念最早由布拉格學派提出。此后,Halliday所代表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內的一個主要模式——悉尼語法[1] ——對上述概念進行了詳盡的解釋和修正。主位指信息的出發(fā)點,述位是圍繞主位展開的新信息,說話者選擇不同主位作為信息出發(fā)點就會產生不同的意義(Halliday,1994)。但Halliday 對主位,述位劃分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例如對存在句的主位劃分以及謂化主位(Predicated Theme)的描述,就有學者(Fawcett, 1987; 黃國文,1995; Tompson, 1996)持不同觀點。
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內另一個主要模式——加的夫語法[2],其創(chuàng)始人Fawcett 持有與Halliday為代表的其他功能語言學者完全不同的主位概念。他以語義為中心,兼顧語義與形式對主位進行了重新的劃分與歸類,建立了一個不同于其他功能學者的主位系統(tǒng)。本文試圖從宏觀角度比較兩種模式在主位研究上的不同,希望能對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內主位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悉尼語法對主位的研究
Halliday總結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將主位稱為心理主語,以別于傳統(tǒng)語法中的語法主語和邏輯主語,“主位應該確認為居于小句首位的那個成分……主位是特定結構配置中的一個成分……在該配置中,主位是信息的出發(fā)點,是小句產生的基礎。”(Halliday, 1994)根據(jù)主位本身結構的復雜程度,他把主位分為單項主位、復項主位和句項主位三種。
單項主位指的是那些只包括概念成分而不含人際成分和語篇成分的主位,多由名詞詞組、副詞詞組或介詞短語充當。復項主位由多種語義成分構成,總是含有一個表示概念意義的成分,另外還可能含有表示語篇意義和人際意義的成分,三者同時出現(xiàn)時,排列順序為:語篇^人際^概念。句項主位的表現(xiàn)形式是由小句充當,小句本身內部又可含有主位-述位結構。
三、加的夫語法對主位的研究
加的夫語法與悉尼語法持有完全不同的主位概念。Fawcett(2003 in preparation)認為,一個簡單的英語小句有一個或多個不同類型的具有‘主位地位的成分和其他幾個不具有‘主位地位的成分,他把不具有主位地位的成分看作是非主位成分。這些非主位成分往往與幾個‘經驗意義成分相對應,將他們標為‘述位容易讓人誤認為他們構成單一的更大的成分,因此Fawcett不采用“述位”這一術語,所以加的夫語法認為“小句并無‘主位-述位結構。Fawcett建立了一個不同于其他功能學者的主位系統(tǒng),尤其是對強勢主位結構較系統(tǒng)全面的論述,在語言學界引起了不同凡響。
Fawcett 歸結了8種主位類型:主語主位、標記性參與者角色主位、狀語,稱呼語及主要動詞延長成分主位化、所指為事件角色主語主位、存在型強勢主位、經驗型強勢主位、評價型強勢主位和連接事件型主位。他為每一種主位類型提供了系統(tǒng)網(wǎng)絡,分別從形式,意義和語篇功能幾個方面描述。
四、兩者對主位研究的比較
悉尼語法和加的夫語法提出了各自的主位系統(tǒng),但兩者角度不同。Halliday 論文中提到主位系統(tǒng)平行于及物性系統(tǒng)和情態(tài)系統(tǒng)獨立存在(Halliday, 1969/72/81),而Fawcett (2003)認為主位系統(tǒng)依賴于其他系統(tǒng)內的選擇,因為只有知道一些成分可以用來充當主位時,說話者才會選擇是否要把該成分主位化。以Fawcett 為主語主位和標記性參與者角色主位提供的系統(tǒng)網(wǎng)絡為例,如圖所示:
A typical system for Subject Theme and Marked PR Theme (Fawcett, 2003)
主語主位是主語與參與者角色重合,標記性參與者角色主位是補足語與參者角色重合,并被置于句首,加的夫語法對主位的劃分涉及到及物性系統(tǒng)中的參與者角色。圖中顯示加的夫語法為主語主位和標記性參與者角色主位提供的系統(tǒng)網(wǎng)絡依賴于及物性系統(tǒng)。因為過程決定了小句及物性意義中參與者角色的數(shù)量及類型,選擇主位前首先要從及物性系統(tǒng)中確定哪些參與者角色將呈現(xiàn)在句中,然后根據(jù)主位系統(tǒng)選擇哪個角色被主位化。如“Ivy ate the apple.”這一動作過程,首先從及物性系統(tǒng)中選擇參與者角色,然后由主位系統(tǒng)選擇Ivy 作主語主位還是the apple作標記性參與者角色主位。
Halliday對主位的界定有兩個決定性的標準:一是主位的功能,即“信息的出發(fā)點”;二是主位的位置,即“小句的首位”但是并不是所有信息的出發(fā)點都一定位于小句的首位。當兩者相矛盾時,對主位的劃分通常要遵從的是后一個標準,因為這個標準在實際劃分中更容易把握(王,程, 2004)。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悉尼語法似乎更多注重在形式結構上對主位的劃分。Fawcett試圖從語義層上重新詮釋主位,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主位研究注入新鮮血液。
五、結語
悉尼語法和加的夫語法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主位系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悉尼語法更多注重形式結構上對主位的劃分,而加的夫語法從語義層上重新詮釋主位,將其細分為八種類型,為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主位研究注入新鮮血液。
注釋:
[1]、系統(tǒng)功能語法學派內主要有四種不同的模式:(1)悉尼語法;(2)加的夫語法;(3)諾丁漢語法;(4)馬德里語法 (黃,馮, 2002)
[2]、加的夫語法是Halliday 的功能語法的一個變體,因其創(chuàng)始人Robin Fawcett (1937~)在英國威爾士大學加的夫學院工作而得名,更詳細的情況參見《加的夫語法在中國》。(馮, 2002)
參考文獻:
1、Fawcett, R. P. The semantics of clause and verb for relational processes in English[A]. In Halliday, M.A.K. and Fawcett, R.P. (eds.) New Developments in Systemic Linguistics [C ]. London and New York: Pinter, 1987.
2、Fawcett, R. P. The many types of “Theme” in English: Their Syntax, Semantics and Discourse Function [M]. London: Equinox, in preparation.
3、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of Functional Grammar (2nd ed.)[M].London:Arnold.1994.
4、Huang, G.W. Enhanced Theme in English [D]. Unpublished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Wales, 1995.
5、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rnold, 1996./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6、馮捷蘊,加的夫語法在中國[A]. 黃國文,楊炳鈞,語篇.語言功能.語言教學[C].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
7、黃國文,馮捷蘊“加的夫語法”簡介[A]. 黃國文,楊炳鈞,語篇.語言功能.語言教學[C]. 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
8、王琦,程曉堂,語篇中的主位推進與信息參數(shù)[J]. 外語學刊,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