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和
2013年春拍由4月初舉槌的香港第一輪春拍揭開帷幕。香港每年春秋兩季都有兩輪拍賣,分別由蘇富比和佳士得領銜,其中第一輪因全國最早且由蘇富比主打,被市場中人看作每季藝術品大拍的風向標。不過2013香港第一輪春拍卻非比尋常,不再由蘇富比唱獨角戲,加入了兩個來歷非同一般的競爭對手: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的香港公司。3家公司共同舉槌,使香港第一輪春拍從以往的前哨戰(zhàn)一下子升格為主戰(zhàn)場。當然,其拍賣結果仍不失為風向標,但其中的信息含量無疑更豐富,也更耐人咀嚼了。
蘇富比可謂主場作戰(zhàn),自然做了精心的準備,在三大傳統(tǒng)板塊中的當代藝術與瓷器工藝品部分都推出了特別專場:前者是“黑河內珍藏奈良美智作品”與“赫斯1990年代中國藝術收藏”;后者是“張永珍博士雅藏康熙御制琺瑯彩瓷”、“玫茵堂珍藏(五)”與“水松石山房藏珍玩(三)”等專場。兩家客場挑戰(zhàn)的新公司也各有新招:中國嘉德較之去年首拍新增了瓷器工藝品專場,而保利香港則同時推出書畫、油畫、古玩與珠寶手表四大板塊。有趣的是3家公司在各大板塊雖各有短長,如蘇富比在其擅長的瓷雜板塊,一件張永珍珍藏的“康熙御制琺瑯彩瓷碗”以7400萬港元高價拍出;不過它們在書畫領域卻共同發(fā)力。嘉德新增“香港水墨”專場,保利則首開“古代書畫”專場;嘉德用任伯年到吳湖帆再到陸儼少、程十發(fā)、謝稚柳,勾勒了一條完整的海派繪畫的線索,而蘇富比既推出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吳昌碩、林風眠等一線大師的精品,又推出香港名家丁衍庸的巨制《白鶴高飛正待時》以及海派名家陶冷月的《水仙》通景四屏。3家公司都沒有特別高價的精品,但拍賣成績都不錯,如蘇富比的中國書畫專場成交率高達97%,總成交額達3.61億港元,那件丁衍庸的《白鶴高飛正待時》則以904萬港元刷新其個人拍賣紀錄。這些都在在傳達了2013春拍行情的特點:盡管調整行情使拍賣公司拍品征集空前困難,高價拍品難得一見,但旺盛的買氣仍然帶來了藝術市場的復蘇,而復蘇的重點恰恰是近兩年的調整重災區(qū)——書畫板塊。
至于5月下旬的香港第二輪春拍,蘇富比非同尋常地推出了“梅云堂藏張大千畫”的第二場專拍,那是它在上一輪繁榮周期頂點的2011春拍時使用的特殊策略,結果輕而易舉地把第一輪的火爆延燒到了香港第二輪。在這包括臺灣羅芙奧等境外拍賣公司組成的陣容中,擔綱的佳士得一如其老對手蘇富比采取精品策略,而其拍賣結果也不負眾望:具有招牌色彩的20世紀及現(xiàn)當代藝術夜場,成交率高達90%,總成交額4.14億港元,而亞洲20世紀藝術與亞洲當代藝術2個日場總成交約3.2億港元;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季拍賣共取得5.84億港元的總成交額,成交率為71%;而“中國古代及近現(xiàn)代書畫”更是令圈內行家大跌眼鏡:成交率高達94%,拍得10.1億港元。而蘇富比的“梅云堂”第二場專拍,被業(yè)內人士認為競拍條件極為苛刻,買家要預付500萬港元的押金,而且付款期也很短,但照樣吸引了眾多買家,結果獲得成交率近100%的好成績。
高價精品
吸引新買家
北京春拍也有2個輪次,分別是5月中旬中國嘉德為首的第一輪,與6月上旬北京保利、北京匡時為主的第二輪。其中,中國嘉德因恰逢20周年大慶,在眾多門類中力推高價精品,為2013春拍平添了聲勢。據(jù)統(tǒng)計,其成交價超過千萬元的拍品達到39件,超過5000萬元的也有3件,而這3件拍品正好分布于書畫、油畫與瓷雜三大板塊:張大千《紅拂女》,成交價7130萬元;吳作人《戰(zhàn)地黃花分外香》,成交價8050萬元;“清乾隆 御制白玉交龍鈕‘自強不息寶璽”,成交價6670萬元。
不過中國嘉德春拍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其“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77件拍品拍得近6.4億元的總成交額。這個專場在上一輪繁榮周期中涌現(xiàn),在2011年秋拍中受挫,到2012年春拍調整策略,成交總額從高峰期的10億元陡降至3億多元,而今年春拍則足足翻了一番。這一方面表明“大觀”夜場已趨于成熟,真正具備了風向標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藝術市場已經(jīng)走出了調整的谷底。這無疑大幅提振了市場信心。
到了北京第二輪春拍,不僅北京保利以史無前例的50個專場擴充規(guī)模,北京匡時則在與上海恒利拍賣公司合并后的第一場大拍上首次推出名叫“澄道”的中國書畫夜場。這個夜場高舉精品路線,包括三個板塊:首先是近現(xiàn)代書畫大師的力作,如齊白石《松鷹圖》、傅抱石《后赤壁圖》、徐悲鴻《采芝圖》等;其次是建國后各位名家的“主題創(chuàng)作”,如黃胄《民族大團結》、蔣兆和《九蘭圖》等;再次是近代中國畫壇名家的精品,如海派的趙之謙《紈扇書畫四條屏》、吳昌碩《藐姑醉態(tài)》、傅雷上款黃賓虹《松風琴韻、湖山欲雨》等。
有趣的是,北京第二輪春拍不僅精品受到熱捧,中低價位拍品的成交也十分活躍。北京保利拍賣公司執(zhí)行董事趙旭表示,北京保利在北京農展館舉辦春拍預展,一開始就發(fā)現(xiàn)許多新買家。由于保利春拍所推出的50個專場覆蓋了藝術市場的各個門類,每天有上萬人次的參觀人群,總的參觀人數(shù)達到4萬人次。拍賣會上也買氣十足,每個專場吸引了上千人。財務統(tǒng)計更顯示,新買家增加了一倍。拍賣價格經(jīng)過兩年的調整,已有新的啟動。而董國強則指出,這一輪行情中,一二百萬元、二三百萬元的作品成交情況良好,可以判斷市場進入了大量新買家,他們無力問鼎高價拍品,瞄準了大師作品中價位較低的,或二線藝術家的精品。
2013春拍的最后一輪,則由上海朵云軒、杭州西泠印社領銜的南方拍賣公司于7月上旬紛紛舉槌。盡管在此期間中國銀行間市場爆發(fā)“錢荒”,引發(fā)海內外輿論關注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失速問題,但輿論的喧嘩與市場的動蕩卻并未影響藝術市場的買氣。如總成交額近5億元的朵云軒,大師力作備受追捧:齊白石《高立千年》圖難得一見,從2800萬元起拍直到7000萬元落槌,8050萬元的成交價創(chuàng)下今年春拍之最;張大千《晚山看云》圖20年前曾在朵云軒首拍中以130萬元創(chuàng)下全場紀錄,以2875萬元成交;徐悲鴻的《康南海六十行樂圖》,以1400萬元成交。此外,名家精品也受到追捧:孫中山五言聯(lián)“讓人非我弱,得志莫離群”,估價30萬-50萬元,成交價高達1023.5萬元。西泠春拍也表現(xiàn)不俗,總成交額7.74億元,成交率超過86%,其中,著錄于《石渠寶笈》的晚明陳繼儒作品《梅花冊》2898萬元成交,傅抱石《湘夫人圖》1495萬元成交,黃賓虹《九華山色圖》以1380萬元成交。
朵云軒與西泠這兩大公司雖然體制不同,風格各異,卻也有鮮明的共同點:都以書畫業(yè)務見長,著力挖掘近現(xiàn)代大師力作與海派名家精品這兩大市場熱點;都致力于圍繞傳統(tǒng)文人生活開發(fā)篆刻石印、文房清玩等收藏領域。如朵云軒春拍著力挖掘精品,不僅書畫、油畫與瓷雜三大板塊俱全,還圍繞金石篆刻推出系列專場;而拍品中陣容最強的書畫部分,不僅有常規(guī)的古代與近現(xiàn)代書畫專場,還推出海派專題的系列專場。而壓軸的西泠春拍共推25個專場,涉及中國書畫、碑帖篆刻與信札手稿,以及古籍、文房、庭園石雕,乃至油畫雕塑、名家漫畫、當代名家玉雕等,為歷屆之最。其中最突出的是海派名家作品。
私人收藏專場在兩家公司的春拍中也表現(xiàn)突出:如朵云軒力推的雙雨山館珍藏專場,出自民國元勛王伯群的私人收藏,這位王伯群是原大夏大學亦即今天的華東師大的創(chuàng)始人,最后拍出99.14%的成交率與7135.1萬元的總成交額。西泠春拍也是如此,其“隱墅居藏中國書畫作品專場”整場拍品來自中國老一輩版畫家余白墅先生舊藏,這是繼去年西泠秋拍首推同名專場后的再度嘗試,結果蟬聯(lián)百分百成交的佳績,多數(shù)藏品均以估價數(shù)倍成交。為紀念吳昌碩擔任西泠印社社長100周年,西泠還特別推出了“吳昌碩親友藏中國書畫作品專場”,既有吳昌碩本人的作品,也有他與家屬親友的收藏,結果116幅作品成交率高達98.3%。
筆者在北京第二輪春拍中關注到的新買家現(xiàn)象,在南方春拍中得到了印證。西泠拍賣有關人士透露,拍賣號牌數(shù)達1150塊,周邊酒店訂房數(shù)超過700間,均為歷屆最高,新買家較去年有逾30%的增長。公司總經(jīng)理陸鏡清表示:今年市場對文化藝術含量高、中低等價位的“小而精”拍品反響熱烈,無論是書畫或是名人手跡,都以遠超估價數(shù)倍甚至數(shù)十倍價格成交。而朵云軒副總經(jīng)理劉金旺則指出,新買家入市在朵云軒的拍賣場上也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那些新買家不像那些老客戶那么對作品的價格斤斤計較,不少人不是為了做買賣,而是要收藏好作品,所以特別關注那些獨一無二的作品。中國藝術市場之所以在經(jīng)濟失速的拐點出現(xiàn)了行情反彈的現(xiàn)象,也許可以從那些新買家的涌入找到答案。由此我們可以預期,今年秋拍會更精彩:首先,春拍旺盛的買氣將使秋拍有更多精品出現(xiàn),會促成更高的成交價;其次,蘇富比和佳士得也進軍內地,將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舉行首拍,勢必會推動香港與北京、上海的互動,改變中國藝術市場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