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杰
摘 要:很多學(xué)生認為命題“若p則q”的否定是“若p則?劭 q”,這是錯誤的,以淺顯易懂的方式糾正這個誤區(qū).
關(guān)鍵詞:命題;否定;真值
引例:寫出下列命題的否定.
(1)若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則它的對角線相互平分。
(2)若a·b=0,則a=0。
有人認為“若p則q”的否定是“若p則?劭 q”.如命題“若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則它的對角線相互平分”的否定為“若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則它的對角線不相互平分”.看起來好像沒什么錯,一真一假,但是,把“若a·b=0,則a=0”的否定寫成“若a·b=0,則a≠0”就有問題了.很顯然,這里的原命題和它的否定都是假命題,這就出現(xiàn)了矛盾.下面我們從“若p則q”定義說起,從而了解它的否定.
一、假言命題
用聯(lián)結(jié)詞“若……則……”聯(lián)結(jié)兩個命題p、q,構(gòu)成的命題“若p則q(p→q)”稱為p、q的假言命題,讀作p蘊涵q,它屬于復(fù)合命題的一種.假言命題是反映某一事物情況是另一事物情況存在條件的命題,或者說,假言命題是有條件地陳述某種事物情況存在的命題.
二、“若p則q”的否定是什么
為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我們從假言命題的真值表開始,其真值表如下:
易見,當且僅當p真q假時p→q為假.我們發(fā)現(xiàn),根據(jù)“蘊涵”的意義,p→q即“若p則q成立”,也可以說“若p則?劭 q不成立”,即“p→q=?劭 (p∧(?劭 q))”.因此,由命題演算定律知:?劭 (p→q)=p∧(?劭 q).(我們只是了解此結(jié)果,詳細的推導(dǎo)過程請讀者參閱有關(guān)邏輯學(xué)文獻.)
由此假言命題(p→q)的否定是:p∧(?劭 q).
那么引例中兩個問題的答案應(yīng)是:
(1)“若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則它的對角線相互平分”的否定是“存在一個四邊形,它是平行四邊形且它的對角線不互相平分”.
(2)“若a·b=0,則a=0”(省略量詞的全稱命題)的否定是“存在實數(shù)a、b使得a·b=0,且a≠0”.
又如,命題“若x+y<1,則x2+y2<1”的否定是“存在實數(shù)x和y,使x+y<1且x2+y2≥1;命題“若a+b是偶數(shù),則a和b是偶數(shù)”的否定是“存在實數(shù)a、b使得a+b是偶數(shù),且a和b不是偶數(shù)”.
必須注意,假言命題的否命題與該命題的否定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對象不同,否命題僅針對假言命題而言,而任一命題都可以寫出它的否定.其次,命題的否定式是原命題的矛盾命題,兩者一真一假,而假言命題的否命題則不然,與原命題的真假可能相反也可能相同.如上述命題“若a和b是偶數(shù),則a+b是偶數(shù)”的否命題是“若a或b不都是偶數(shù),則a+b不是偶數(shù)”,仍是全稱命題,而其否定式“存在數(shù)a和b是偶數(shù),且a+b不是偶數(shù)”是一個特稱命題.
三、對命題的一點了解
教材中我們學(xué)習(xí)了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的否定,“若p則q” 的四種命題,那么命題共有多少種呢?
教材中我們不研究全稱命題和特稱命題的否命題(除非可以改寫成“若p則q”的形式),也不提及“若p則q”命題的否定,我們在有關(guān)命題的教學(xué)中,要把握好講解的“度”是不難的,但在一些習(xí)題資料中偶爾會出現(xiàn)此類問題,比較棘手,學(xué)生也容易混淆,需要我們老師多了解一些,做到心中有數(shù).
參考文獻:
蔡圣兵.簡單的邏輯聯(lián)結(jié)詞學(xué)習(xí)指導(dǎo)[J].高中生學(xué)習(xí):高二版,2011(02).
(作者單位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海拉爾第二中學(xué))